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3/15 15:09:52瀏覽3024|回應0|推薦10 | |
近一年半以來,我們節目曾經播出過三集荖濃溪畔、來自中國大陸8省12族的「滇緬義胞村」顛沛流離的故事。請閱: *http://blog.udn.com/selin7777/36749343《荖濃溪畔,雲南18怪。》 *http://blog.udn.com/selin7777/37248981《荖濃溪畔雲南18怪,學習保育珍貴水源。》 *http://blog.udn.com/selin7777/85891546《蘿蔔慢慢長,戰亂歲月逃難菜。》 他們在2015年尾,提出的願景與期待中,有一項是「成立水資源社區巡守制度」,希望為荖濃溪扇頂佈滿砂石坑洞、一片國土災難地景的地區,做一些改變,改善砂石灰揚塵造成的惡劣空氣品質,以及保護珍貴的水資源。 2016年,他們花了很多時間學習「自來水水質水量保護區巡守之目的」,以及相關課題之探討。期間,他們組隊北上到隸屬水利署、座落在桃園龍潭的北區水資源局,與北水局防汛志工們交流,受到北水局各河川巡守隊隊長的熱忱接待。其中,樂山巡守隊隊長李鴻智將軍跟這群滇緬義胞很有淵源。 話說李鴻智將軍在陸軍官校求學時有一位同學叫做李兆基,李兆基的父親是李彌將軍,李彌將軍正是在1950~1953那時,率領滇緬孤軍與軍眷,在詭譎多變的國際情勢、國共內戰夾縫中求生存、受到很多孤軍感懷的重要將領。李鴻智將軍不但在桃園時傾囊相授,還親自來到荖濃溪畔回訪,與目前在精忠村經營有機農場、當年年僅10歲就加入游擊隊的馬有福先生,對談『從國雷專案談滇緬義民來台發展歷程和土地守護』,這段回顧歷史時空的座談,讓參與者深受感動,也深深感動閱讀到這則訊息的人。 在不斷學習的同時,2016年5月中旬開始,他們透過四村聯合會議每周一次的密集會議,議決「成立社區巡守隊籌備事宜」;接著開始招兵買馬、上課培訓、汙染熱點現勘、繪製巡邏路線、精實裝備、確認通報機制、上場巡邏並記錄等等,中規中矩。其中有個花很多時間討論的事項—訂定〝隊名〞。聽本項專案計畫主持人溫仲良先生說,花了兩個多月的時間、很多次的討論,終於取好名字(客家話稱為〝安名〞)了,叫做【荖濃溪國雷巡守隊】,「國雷」是當年將他們從槍林彈雨中接來台灣的專案行動名稱。 灰撲撲的初冬時節,我們一行來到荖濃溪畔這四村,發現懸掛著兩面國旗的「高雄縣美濃鎮精功社區活動中心」內,有幾面說明「荖濃溪沖積扇三角洲」「善用伏流水」「在地行動.守護水源」的看板,還有「逃難餒!日子!苦啊!」的感嘆,讓偶爾來這裡用餐的學習者,雖有不勝唏噓,卻也深受鼓舞。 走到荖濃溪堤防,砂石車來回在堤內道路上,雖然有灑水措施,仍然有不少揚塵;有名的「五甲三砂石洞」西端,已經開始回填土方,巡守隊要非常謹慎、密集地作業,才能〝看見〞是否有不當的物品被填入這些坑洞。由此可以看出,從農地變成是砂石洞,可以說是「國土管理的重大漏洞」,如何讓這些砂石洞不要成為各式廢棄物的溫床,則是延伸而來的嚴峻挑戰。 滇緬四村的鄉親,花了將近一甲子的時光,在這裡打造異域為安身立命的原鄉;他們透過公私協力,守在荖濃溪扇頂,撿拾遍佈的石頭在堤防上砌了椅座,歡迎各地鄉親多多來這裡,來這裡協助捲動更大的水源保育力量,體驗戰亂洗禮的生存哲學。 2016年「奧林匹亞地理科全國競賽」,屏東中學地理科何中馨老師和郭佳誠老師率領學生一行,在此四村進行田調和訪談,並在屏東科技大學工學院丁澈士院長相關地下水研究資料的協助下,收集彙整豐碩的素材,以「『滇』沛流『里』–里港美濃滇緬社區之人地角力與邊界移轉」為題參賽,結果在眾多優秀的作品中脫穎而出,獲得一等獎。 希望【荖濃溪國雷巡守隊】的成立,猶如天空響起的一記雷聲那般,發揮作用機轉,讓土地得到滋潤,讓植物得到滋養,讓荖濃溪畔,充滿芬芳! 完成於2017/03/05 播出日2017/03/15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