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景美溪丁壩上,長出了金黃色番茄!》
2019/03/22 22:15:14瀏覽5266|回應0|推薦11

             《景美溪丁壩上,長出了金黃色番茄!》 

2004年,我跟一群台北文山社大的同學們,參與台北市環保局委託東南科技大學辦理的培育課程,成為景美溪巡守義工,學習一些觀察的重點與技巧,以及簡易水質測試包括水溫、濁度、酸鹼度、溶氧等。

當年,東南科大徐貴新老師他們把景美溪深坑到匯入新店溪為止的河段,分成六段責任區,由六組義工分別認養。我是負責寶橋–景美橋這個區段,沿途有保儀抽水站、中港抽水站、國家考場後方鯉魚山、埤腹抽水站、世新大學、景美老街的〝頂街〞、開道碑;中港抽水站旁的辛亥路七段20巷,是景美走往木柵的古徑,換句話說,我負責巡守的河段可說是人文薈萃、河防安全的重地。

但若回顧同年度台北市動物園基金會倡議舉辦的【景美溪中秋鴨鴨放流活動】,翌年舉行的【景美溪步道大會師】【景美溪過生日活動】等接二連三的親水行動,讓景美溪的水質逐漸改善的歷程,會發現我們所做所為的重點大都在水質,對於水量問題的探討相對較低。比較嚴肅面對的一次是,水利部門在恆光橋下有設置橡皮壩的構想,該案被沿岸居民反對而作罷。

2017年,逢甲大學執行水利署第十河川局某個委辦專案中,請我協助規劃了一個親水活動,我曾做一篇紀敘如後:

http://blog.udn.com/selin7777/101910486《人間四月天.枧尾木柵行》

2017年也是第十河川局在景美溪溪有比較大規模的治理措施的年度,特別是鯉魚山腳的清淤、景美溪橋上游河道拓寬、景美溪橋下游(即世新大學)河段設置十座丁壩,最讓大家印象深刻。

2018年4月28日,我在7號丁壩上看見金黃色番茄,還有尚未開花、所以我無法分辨的珊瑚刺桐或是雞冠莿桐?還有水同木以及一些河濱草本植物,丁壩有了很多生物棲身。我於是想:可以為這十座丁壩定期定點做紀錄。2018年5月中旬,金黃番茄消失,之後再也不見蹤跡;其它植物也時有更替,丁壩時常有新朋友造訪,老朋友可能就被高漲的河水淹沒,不知是否被沖到遠方?

2018年秋天,有機會再度為第十河川局規畫了四趟景美溪行腳,其中一趟是從捷運景美站走舊河道往師大公館校區;沿途經過景美里、景慶里、萬和里、萬年里等帶狀公園。途中,萬和三號公園內幾棵大大的刺桐樹,讓人深印腦海;請大家從所附圖片分享我們沿途所見所思,也要謝謝寶島客家電台和崇光社大賴玉芳專員幫我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

至於讀河相.觀治理】這趟,景美溪到了世新大學河段已經屬下游,河左岸是新店區,是淤積面;河右岸則是攻擊坡,被夜以繼日的沖蝕,形成了很大的凹岸。根據我訪問負責治理工程的第十河川局規劃課葉兆彬課長,歸納出幾個重點如後:

    〈一〉水流跟著轉彎在運動,好比「兩人三腳」的運動比賽,外側的人需要跑快一些才跟得上其他人的速度,主要因外側距離較遠的關係。水是連體的,流到凹處時,外側流速較快,沖刷力量較強;內線道則慢一些,沙子就淤積下來了,久而久之,形成了凸岸。水利部門特別注意凹岸的保護,要設法減少沖蝕。

    〈二〉景美溪治理屬於第十河川局,該局規劃課主要任務在河川治理規劃、整治方向之擬定,所以需具有基本水文、水理知識,並藉之為工具,以達到保護兩岸安全的目標。2017年的治理項目中有清淤,清出來的沙子需取道台北市運出,因為河左岸新店區的路幅太窄,由此可見「統合治理的重要」。

    〈三〉河相也是深受上天給的條件;台灣河相受地形、降雨特性、颱風侵襲等環境因素造成,即是水、泥沙和地質作用的結果。蜿蜒處坡度小、水流慢,河上游平直、流速快,觀察研究這些情景之後據以研析經營管理的方針。

    〈四〉這個河段在2017年治理中設置了十個丁壩丁字型與河岸垂直的工法稱為「丁壩」,此工法把彎道水流速度減緩,好比賽跑項目中的跨欄那般,高欄讓選手的跑步速度降低了;丁壩旁逐漸有了泥沙和植物,希望最後可以保護犄角;也希望凸岸不要淤積太多。2018/04/28 林淑英在巡守景美溪時,發現7號丁壩上長了黃色番茄,那是很好的跡象。(註:歡迎收聽完整之訪問播出內容https://soundcloud.com/hakkafm937/1071003-1500a) 

    趁著322日「世界水日」的今天,將十多年來走在景美溪畔的點點滴滴,跟大家分享。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lin7777&aid=12521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