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每個人貼在臉書上攸關生活的事件,其實都只是「粗略」的「一小部份」而已,並不能代表生活的全部,不過有些好事的人總是會「以小窺大」、「以偏概全」。 . 通常我在臉書或部落格只會隱晦地說說自己所發生的事情,或者抒發沉悶的心情,這是正常抒發,絕對有益身心健康。但某些長輩或者是有專業能力的人,總會在與我見面時說道:「不要太逞強,要休息,讓上天來帶領妳。」誰跟你們說我沒有休閒活動呢?和同學朋友時常聚餐的照片不是常貼嗎?去紐西蘭半個月的圖文不是才剛PO完不久嗎?去逛百貨公司的時候,不是也錄了花神咖啡館的樂師在拉奏小提琴嗎?去年和同學去臺中國家歌劇院觀賞舞臺音樂劇的發文不就在臉書上嗎?不是常繪畫PO在臉書嗎?之前曾去聽貝多芬的古典樂也有發文哪。每月看3-4部電影只差沒在臉書打卡而已。 . 另外,所謂「讓上天來帶領妳」,難道是教我什麼行動都沒有,坐在家裡錢就會從天上掉下來,還是張開嘴就會有人來餵我吃飯?應該是『對事不強求』才是順從上天帶領的真正心態與意義吧。還有,一位學心理學的朋友,因不常見面是以僅以我臉書狀態來解讀我的感情狀態?一位專業心理醫師或諮商師,僅以當事者「片面」的生活狀態就來「隔空」解讀,對嗎?明明是朋友關係,且沒有天天在我周身,無法知悉我所有生活細節,卻硬是將我當成她的「病患」,讓我心裡感到非常「不舒服」。我是妳的朋友,不是妳的病人哪。請問:這朋友情誼要再如何繼續下去?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人都喜歡對他人「以偏概全」,或者拿自己專業能力去評論或教導別人該如何地去應對生命與生活?拜科技之賜,電視、網路、報章雜誌都有很多心理或者是勵志節目,它不是神秘學,基本上有念過大學的人都會有一點基礎常識,並且我以前也修過心理學,所以不要再以「醫師朋友」的身份來告訴我什麼是身心健康,什麼才是正常。男友過世那一年,我有了「病識感」因此去看了心理醫師,幾次門診以後醫師告訴我:「妳很正常,不用再來看診了。」我才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我比任何人都怕死,都還要注重所謂身心健康。請這些朋友、長輩們不要再自以為是地憑著你們的特殊身份或所學,而對我說一些無益於我的話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