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6/25 12:31:43瀏覽237|回應0|推薦3 | |
2068年, 好士迪實驗室利用胼胝體網路技術, 連結20個獨立大腦相當成功. 當這個網路持續一段時間後, 連線的獨立大腦間, 已自行發展出更複雜的符碼系統來溝通. 有許多日常對話, 其中的內容, 已經很難翻譯成標準圖像語言, 更甭說翻譯成人類的傳統文字語言. 因此20個腦之間的對話, 以人們的觀點, 更形無俚頭, 完全不是我們能理解的邏輯順序. 透過連結, 他們日夜相處對話(註一), 溝通的效果, 超過我們正常人的100倍(註二). 舉個例子說, 這些連結的大腦, 對談1個月, 相當於正常人相處8.3年(100個月). 如果連線超過3個月, 那就是相交25年. 到此時(正常人25年相交), 這20個大腦已經成了知己. 他們之間的日常討論, 差不多就等於我們一個人的左右腦對話一樣順暢, 只是內容豐富多樣, 超過20個人的聚會交談. 腦力激盪的效果, 遠超過人類社群. 2069年, 岳吾鳴智能實驗室, 對好士迪實驗室20個大腦連線群做智能測驗. 換算成古典的智力商數(IQ), 縱然以最保留的方式外插推估, 竟然高達6400, 是牛頓智商的32倍. 這種智能, 如若讓它參與研究, 或讓它獨立創作, 都將有驚人的成績. 因此, 自從68年連線的效果呈現, 69年的智能測驗成績出爐, 各個實驗室都努力將獨立大腦群連結, 並讓他們實際參與研究工作. 呈現的成績, 以人類的科學社群來看, 是相當驚人的突飛猛進. 但是如果問問這些大腦社群, 他們的回答或許只是:「喔, 那些東西呀, 就是玩玩嘛. 思考遊戲, 消遣而已. 那些玩具, 就讓人們去發展他們所謂的科技吧.」 此下科技, 受惠於此, 真是一日千里. 更非20世紀所能比擬. 註一: 連作夢也在群體對話. 註二: 依前述兩大腦間的溝通是正常人的50倍, 他倆溝通30分鐘的內容, 我們要花25個小時才告完成. 依此, 僅將胼胝體網路技術連接的對話, 以正常人的100倍計算. 2071年, 又經過17年的努力, Kent Squire實驗室成功地將大腦維生系統家庭化, 成本再降50倍. 碩士級醫技師便能夠負責操作整體系統. 當然初期setup時, 仍需專業手術. 不過, 有大腦社群的指導, 加上遠端醫療系統的輔助, 碩士級醫技師也能夠輕鬆建置. 2072年, 利用哺乳動物神經細胞生長, 建置的生物神經網路, 順利完成. 將各個實驗室的大腦社群區域網, 連結起來, 成功完成大腦全球連網. 大腦社群之間的溝通聯繫, 更加密切頻繁, 並且範圍擴大. 2074年, 以奈米碳纖仿「類膠原纖維蛋白」的技術成功. 奈米碳纖網路連接上生物神經細胞, 提昇生物神經網路的遠端聯結. 這個聯結, 維持五億條的雙向拓樸通道, 區域大腦社群等同於一個人的左右腦聯結. 這種效能, 逐年以指數提昇. |
|
( 創作|連載小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