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1/01/01 01:09:12瀏覽412|回應2|推薦0 | |
與妳/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動 好友如同一扇窗能讓視野不同; 與妳/你分享的快樂勝過獨自擁有,至今我仍深深感動 好友如同一扇門讓世界變開闊。 與妳/你分享 有沒有,要不要──快樂的十大法則 三少四壯集 (網路文章 快樂傳遞) 我寫「臉書」創辦人查克柏格的文章,上了中時的部落格後引發不少討論迴響。這個世上最年輕的億萬富豪,在一般人眼中是個成功典範,可是他要甚麼?他是不是快樂?只有他自己能回答,也可能連他自己都無法回答,因為快樂很難定義。被問到「你快樂嗎?」可能要遲疑片刻思索答案,但「不快樂」很容易看出跡象──周遭和這個社會上的人,語言和行為暴力的,極端自私的,擾攘不安的,永不饜足的,為得到某些事物不擇手段的……都是不快樂的人。「可惡之人必有其可憐之處」,為甚麼可憐?因為此人必然極不快樂,才會作出可惡的事。 最近讀到一篇報導,幾位「快樂心理學」學者為世界各地的人進行抽樣調查,研究金錢、心態、文化、健康、利他、生活習慣等項目與快樂的關係,得到的結論是:在一定的程度上,你可以為自己快樂或不快樂作主。他們總結出十項「快樂法則」,其實很像老生常談,跟我們日常生活觀念和一些宗教倫理的提示說法也很相近。 第一,珍惜平常日子的平常人生,珍惜每一刻。我想這就是佛家教導的「活在當下」吧。 第二,不要跟別人比。「人比人,氣死人」,世上永遠有比不完的人,把所有人當競爭對手是跟自己過不去。專注在自己的進步就好,這正是儒家的「知足常樂」。 第三,越是把金錢的位置放得高的人越難快樂,這幾乎是古今所有文化中的定律;對個人如此,對一個社會也是如此。物質帶來的快樂的「半衰期」最短。佛家的「餓鬼道」就是個很好的象徵:已擁有豐富的收入和儲蓄的人,還要一蔴袋一蔴袋的把不義之財往家裡搬,就是深陷在永不饜足的餓鬼道裡的可憐靈魂。莊子《逍遙遊》說的好:「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物質欲望可以大到無限,但一個人真能享受的物質也不過是一飲一啄,一枝一點。 第四,有既定人生目標的人比沒有目標的人快樂。 第五,專注在工作中的人最快樂,隨之而來的成就感也能帶來快樂。這點是藝術創作者最能深刻體會的。 第六,人際關係──與家人,尤其是夫妻的關係良好,而且有親密的朋友。孔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快樂。 第七,保持樂觀,即使不想笑也試著微笑,可能會有意想不到的「笑」果。面前的半杯水,你說它是半空還是半滿?就看你怎麼看待。 第八,常說「謝謝」,而且要由衷的說。常懷感恩之心,幾乎是一切宗教的教導。調查發現常寫感謝信的人較不易陷入抑鬱。 第九,多多運動。運動會讓人體分泌令人愉快的內啡月太(endorphins,音譯為安多芬),跟用藥物治療抑鬱症一樣有效,而且不會產生副作用。 第十,「捨」要能捨,願捨,喜捨。「為善最樂」、「施比受有福」這些「老生常談」都是寶貴人生經驗的總結。生活中的「捨」不但是分享、傾聽、幫助,還包括原諒,寬恕、放下。心中還有尚未和解的恨意之結,怎麼快樂得起來呢? 對「成功」和「快樂」有個簡短的定義我很贊同:success is to have what you want, happiness is to want what you have(擁有了你所想要的,是成功;滿足於你所擁有的,是快樂)。有了還會想再有,沒有就不快樂;可是珍惜喜歡自己所擁有的,即使很少、很短暫,在別人眼中無足輕重,但只要是自己覺得「這正是我要的」,這就是快樂了。 祝偶們 萬事如意+行車平安+工作順心+天天開心 吃八分飽+睡九分飽+穿ㄉ暖暖+多多運動 看看輕鬆的笑話+三不五時偷偷笑 西元2011年+中曆一○○年+農曆辛卯年+佛曆2555年 年年是好年+日日是好日+身體健康+諸事平安 心存感恩+惜緣惜福 = 活著真好 ~友情是人生裡的陽光~ 延伸閱讀 不論您有無PChome帳號 都請不吝給偶們鼓舞 ↓ 99.9.12-淡水-仁濟安老所愛之訪後記邀您分享[附影音檔] 小可樂果劇團~奇奇歷險記話劇公演成功--後記邀您分享[附影音檔]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