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5/12 23:01:27瀏覽300|回應0|推薦0 | |
以下為 人生本來就是永恆,但是在我們凡夫世界,總是有分段生死。「分段生死」就是隨著因緣--看看我們過去生那段的人生,再延續下來這段的人生,還有未來,這叫做「分段生死。」 哪一個人生能夠脫離這種的「分段生死」呢?就是因為有分段生死,因緣果報就不斷這麼在累積!恩恩怨怨,這種愛恨情仇不斷累積,世間普天之下都是一樣。只要是人類,就全都離不開愛恨情仇,這種的因緣果報,這是在普天之下。哪怕是佛陀的故鄉--印度,同樣也難免這個定律。 印度它天生是一個很美的國家,這個地方的人,很有哲學的智慧,所以佛陀選擇在這個國家來降生。所以我們在佛教裡,常常都看得到,佛陀降生的故事,叫做「八相成道」。 他下兜率生在皇宮,所以在皇宮長大,從皇宮裡富有的生活,他觀察到,社會形形色色人類的苦!尤其是印度的四姓階級分得很清楚,分得非常不公平!佛陀感覺到:「這種富者永富、貧者永貧,這種觀念是不對的!」 佛陀覺得:「人生難道應該是這樣嗎?」於是他用心去思考,那種的愛、智慧,就在他的腦海中,不斷不斷成長;這種思惟澎湃地生長起來,產生了對眾生的慈愛、也啟發了智慧,他就會想起用什麼方法,要如何設法,才能撫平人人這個不平等的種族觀念?高低階級的差異,該如何才能讓它平等下來在同樣的水平上? 佛陀認為:「唯有一項就是要教育!」 然而,要教育眾生,也要有方法;哪怕他將來繼承王位,能接觸到國王,也只是在他的王城範圍裡而已,沒有辦讓天下眾生,都能夠提起這分觀念,從內心淨化。所以他的選擇就是修行,就是要以宗教的修行方式,引導人人的生活宗旨、人生的目標;所以他決定出家去修行了。 佛陀出家、修行也就是想要度眾生,教育淨化眾生。所以當佛陀成佛了之後,我們總是尊稱他為「人天導師、四生慈父」。 但是佛陀入滅也已經二千多年了。當初佛陀誕生在印度、成佛在印度、說法在印度,印度也是一時佛法很昌盛。但是,佛陀他來人間,也才總共八十年而已!在這八十年間,是修行的過程,一直到覺悟,也已經將近三十幾歲了,所以開始說法,也才四十九年而已! 所以我們若知道,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就知道佛陀成佛那一年,是三十一歲。 三十一歲往前類推,在皇宮的生活,以及十一年的苦行,他五年的參訪,六年的苦行…我們就知道,佛陀在這個人間的時間;從他的生活、從他的修行的過程、從他在說法,眾生這樣根深柢固,那種世俗的觀念等等…,要把他改變過來談何容易!長期以來的成見,只以四十多年的說法時間就要能夠改變,實在是太短了! 不過,佛陀就是出現在人間,和人間的生態都一樣。讓人人都知道,眾生接有平等的佛性,人人都可以成佛。佛陀就以這樣的姿態來為人間示現,讓眾生都能夠覺悟--「人人皆可成佛」。 你看,我們慈濟到現在,到底我們做到什麼?雖然有這麼多的慈濟人,慈濟人是不是人人都已經把心門打開了呢?是不是人人把這念煩惱的心,已經都清除?清除後真正沒有煩惱呢?還有啊!人我是非,同樣難免。 所以我們就能知道出家修行,是不是全都沒有煩惱了呢?我們再說近一點的,我自己,同樣還有很多世間事,真的讓我們很茫然!還不知道到底世間是怎麼了?眾生這麼的難度!為什麼一次又一次,都沒有辦法改變他的觀念、成見?也覺得說,很迷茫、很無奈! 想想看,何況在佛陀的時代,四十多年的時間,面對著芸芸眾生,要如何來度化?真的是困難! 所以儘管宇宙大覺者出生在印度,儘管已經成為「人間導師,四生慈父」了,已經人人都肯定,但是又有什麼奈何呢?所以眾生的苦相,身心的貧乏無法去除,所以也是很感慨!印度那個苦,還是根源仍在,讓人人很感嘆! 所以第一,印度的苦是苦在階級不平等,一直到現在四姓階級還未破除;現在同樣,和二千多年前那種的生活一樣。 看看,到現代的武器發展很昌盛,很多國家要制裁印度,他應該要將製造核子彈停下來;但是,他還不斷在發展! 還有印度人真的是智慧很高!很多的發明--電腦、電子類…印度很強!不過,他四姓階級無法打開,所以依然苦難的人還是很苦;富有的人一直富有起來,所造作的都是非常極端的科學。這就是因為階級制度,使得印度人與人性的距離愈拉愈長。 所以因為這樣,印度要怎麼改變?很困難!哪怕是佛陀的故鄉,讓人覺得很慨嘆!所以印度常常有災難! 記得在一九九二年,印度一場的大水災,尤其是佛陀的出生地--尼泊爾! 那時候我們趕緊去這是佛陀的故鄉救災。所以那一年,我們為印度也推動了救濟。所以我們在印度,也是用一年多,這樣去為他們建造二個地方,總共一千八百戶的慈濟村落成了。去看他們,真的是他們的生活,完全改變了!生態改變了!人人生活,那個改善實在是很歡喜! 但是可惜,雖然是佛的故鄉,雖然我們已經去回饋佛的故鄉;不過,我們就是沒有那顆種子在那個地方。為他們建設之後,我們就離開了,所以沒再有機會回去了解。但是年年我們都很關心,常常都聽到,印度每年有水災、有饑荒、貧窮、苦難…等等,就是感覺很無奈! 一直到二OO一年,我們在《靜思晨語。慈濟宗門。菩薩心 慈濟情》曾經說過的薩爾瓦多,是 但是我們在印度,我們就是少了那顆種子,要去關懷,時間不是那麼緊急就能到達。儘管我們很急著要去關心他們,層層層層的手續,不簡單!尤其是關係沒有建立,所以非常著急! 後來我們一直到四月這時候,我希望與印度較近的地方,進出較方便的地方,慈濟人去關心;所以把這個案,就委託給馬來西亞。馬來西亞與印度有邦交、有往來較方便。所以在馬來西亞,劉居士、葉居士這兩位讓他們先去勘災。看了之後,取回來的景,真的是滿目瘡痍! 從一月底開始,一直到這個四月初,再去看到的,看到那裡的災民很可憐!倒下去的地方,還是非常的破碎;可以說連整理過都沒有。在整理的都是用兩隻手,一支鏟子或是一支丁字鎬;用這樣簡陋的工具,在那裡要找出他的親人、或是要找出他家庭裡頭,還有什麼東西?要如何來整頓他的家庭。 沒有重機器、沒有推土機、沒有怪手,他們撿那些磚頭,就是用臉盆、用籃子,這樣一塊一塊撿,放在頭上,一塊一塊搬。較大塊的搬不動,小塊的就是這麼撿。看了很不捨! 所以我就一直說:「是不是和政府來溝通,我們捐給他們推土機,或是用怪手,看能不能趕快恢復。那個地方破碎的家園,看能不能好好趕快恢復過來。」但是他們不接受!同樣,就是主張:「你們捐錢給我們就好了。」真的很無奈! 後來我們與法國一個機構,叫做「關懷」機構。後來在四月中,這個機構的總裁來與我簽約;所以,我們與這個法國的機構合作,就在印度為他們建設,二百多戶一個慈濟村。 這樣才只是建這二百多戶,對那個幾百萬人無家可歸,到底有什麼幫助?幫助不大。只是一心想說:「我們若腳走得到、手伸得到,可以與當地的人來溝通;除了有形的物質給他們,還要設法以情去牽動他們的愛。」 我們也是在那個地方,計畫要如何幫他們職訓,想要用南非那種的引導。因為那個地方,維持生活都是女人;女人要去賺錢、女人要去勞動。所以我們就想,要如何來教這些女人學會做衣服?後來我們也幫他們,成立一個職訓所,但是成效不高! 她們要做的就是外面的工作,所以我們也教她們做空心磚。看她們在做空心磚,去攪拌水泥,就用臉盆把泥土和石頭拌好,放在臉盆裡戴在頭上;兩隻手搖著、晃著,從那邊搖來到做空心磚的機器旁,這樣把它倒下去,再又搖著晃著回去。 早上做到十點半,開始就要休息了;因為熱,很熱!所以十點半、十一點以前,勞動者休息。一直要到下午四點之後,天氣稍微涼爽了一點才又開始工作。你們想,效率這麼低,中間又很熱,休息的時間又很長,又是這樣慢慢來,所以印度是要如何,能夠改變他們的生活呢? 難怪佛陀出生在印度!人天導師、四生慈父,他的志願就是要救世,斷除眾生的苦難。但是談何容易,困難!一直到二千多年後的現在,還是依然慨嘆! 各位,這是印度的生態;當地的人心,就是貧富差距很大。可惜佛陀用這麼大的心力,卻是救不得在印度的。 尤其是那個核子彈的製作,這對人類是多麼大的殺傷力!感覺起來,矛盾的事情很多,這叫做人間。 人間在這個分段生死中,生命無常、國土危脆,還無法覺悟,這相信佛也是很慨嘆! 好吧,這就是世間大小三災,從佛的時代在印度就已經不斷、不斷的發生。所以佛陀出生在那個地方,那時候在那個國土就已經有大、小三災。所以佛陀見事通理,他有這麼多的道理要說給我們聽。 所以說來,「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果然這也是有道理。因為這些苦的事情,都集在印度,一直到現在,所以苦難依然,真的是很慨嘆! 好吧!各位,希望大家要多用一些心,這個分段生死當中,要能夠覺悟。我們一輩子到底多久,有多久的時間能做事情?佛陀的說法四十九年,我們這樣類推,我們就知道,就算是佛陀,對世間、時代,也同樣很無奈! 好吧,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