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靜思晨語。慈濟宗門》18. 五濁匯聚禍世間
2010/05/12 22:52:54瀏覽272|回應0|推薦0

以下為2010504,大愛電視台首播--證嚴法師所開示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的內容。來源:http://moya.iyard.org/bin/view/Blog/BlogEntry1609   

我們已經在之前的《靜思晨語。慈濟宗門。知因識果 學佛之本》當中說過,很多的眾生共業,就會牽引出這個世間很多的災難,所以現在人的生命,愈來愈沒有保障。 

生命無常,人事無常,國土危脆,生命更加危脆。這個表示,這段時間濁氣愈來愈旺盛。 

所以這「五濁」就是「煩惱濁、見濁、劫濁、眾生濁、命濁」,當中是以「煩惱濁,見濁」為因。 

五濁: 

煩惱濁、見濁為因 

劫濁、眾生濁、命濁為果 

因為我們人人都是從煩惱,一念無明就是叫做煩惱,一直不斷複製著煩惱;煩惱來自於這個貪、瞋、癡,這樣為最根本。所以貪、瞋、癡,緣著外面的六塵境,所以不斷複製著煩惱。真的不斷一直在造業,所以就是從煩惱開始。 

因為煩惱,所以人人就有各人的見解;所以這個見解不正確,成為了人人的「我見」。 

大家都說:「他的成見很重,想要轉變不容易。」對,各人都有各人的成見,各人都有他的執著,這種的執著,這種的成見,也是叫做煩惱。所以成見,執著煩惱,這就是我們要造業的因,就是那顆種子。 

所以在這五濁中,開頭就是煩惱,以及我們人人的成見,這樣是「因」。現在因為煩惱濁、見濁很盛,所以在這個時代就混亂,所以叫做「劫濁」。 

這個時代這麼的混亂,就是因為眾生,人口一直增加一直增加,這種眾生人口愈來愈增加,煩惱累積愈來愈多,成見愈來愈重,所以變成了「眾生濁」。人與人之間互相對立,互相成仇成怨成恨,人與動物之間互相不斷,人會殺動物取動物的命來吃,動物身上有的病菌,就一直和人一直交雜起來。看,這是不是「眾生濁」呢! 

除了煩惱見解,人與人之間互乳衝突,又再與其他的動物,病菌互相交叉,你看,就會變成了「眾生濁」,就會造成了「命濁」,生命愈來愈沒有保障,這叫做「五濁」在這個「劫濁」「眾生濁」就是果。 

這就是在這個時代,讓我們很擔憂的事情,這五濁惡世就是起自於無明,所以因為無明生了三細,因為這三細的煩惱,就是貪瞋癡,所以現在常常看到的名詞--「貪婪」。現在的人類貪婪,因為貪婪,所以造成了多少的災難,温室效應,環保問題等等…都是起源自於人類貪婪,這我們都常常聽到了。 

其實這個「貪婪」,就是從人的貪念開始,所以這就是三細--三樣很微細,來自於人的心理;這「貪、瞋、癡」來自人的心理。我們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就貪在外面的境界,貪著於「色、聲、香、味、觸、法」,所以才會造成了很多的惡法;所以叫做「境界為緣長六粗」。 

根本無明就是發自內心;枝末就是從根本現行,它看到東西就想要貪愛,貪愛就去取著。就像一棵樹,那個種子入土發芽伸根,就樹幹長成起來,慢慢就樹枝、樹葉,一直茂盛起來,這都叫做「枝末」。「根本」是那顆種子,和地下的根一直伸展出去,樹幹長成。這都叫做「無明」,所以因為有了無明這根本,那就有枝末的煩惱。 

無明一直造就,這就是不斷地複製。常常說細菌,只要有一株的細菌,那就不斷複製千億萬;這是同樣的意思,病菌也是這樣,煩惱也是這樣,這全都是在善惡一念的因緣牽制。我們若為善,一念善的緣,若能會合我們就能去造善的因。俗話說:「好人和好人在一起,就自然會起好心。」 

就會去做好事,所以一念善緣,就會牽引我們好的因,學佛的人,度人來學佛同樣的意思,這就是「緣」。若有了緣你度他,自然它就能成因,這顆種子就培養起來。 

若相反是惡。一念惡的緣若交結起來,那惡的因就成就起來。所以有了惡因,自然就是續到那個緣,由緣就成果。所以「因、緣、果」,這個「果」若是成了,那個應受的就是報。這就是人生因緣循環,我們應該要時時自我警惕,沒有因緣不成果。雖然最近都一直跟大家說:「新世紀惹來了多少的災難,天災人禍!」但是也是要再延伸,歸因於在過去的因和緣。 

我們曾說過薩爾瓦多,我們台灣和薩爾瓦多,有什麼關係呢?這也就是一個緣,這個緣就是要再牽到一九九八年那時候,喬治颶風,造成了中美洲很多國家的災難,最重的災難就是多明尼加,還有海地。他們有重大的水災,那個災難特別嚴重!尤其是造成了土石流,那土石流為這兩個國家,所帶來的是人命損失,國土的損失很嚴重。 

所以那時候,我們在美國的慈濟人,我就拜託說:「是不是那個地方,和美國距離較近,請美國慈濟人來承擔,認養中美洲?」那時候思賢居士,就帶著美國的慈濟人,到中美洲堪災。 

從那時候開始,我們發現到,多明尼加的垃圾山,看到孩子女人,在垃圾堆中生活,這個故事常常提起。所以因為這樣見苦不忍心,所以我們就這樣在多明尼加,把這個垃圾山變成學校;我們年年都去為這些孩子,去幫他們畢業典禮,已經從一九九八年到現在了,已經看到孩子,也開始在讀大學了。垃圾山也變成一個高級的住宅區,這就是我們對中美洲的緣。 

同樣那一年的災難,在十月又一次叫做密栔飓風,它又去侵襲了中美洲。在這回中美洲的災難更大,造成了宏都拉斯,尼加拉瓜,瓜地馬拉,薩爾瓦多,這些國家同時這個災難。 

那時候,我們發動了台灣所有的慈濟人,全省我們趕快去收衣服;到處都在整理衣服,髒的拿去洗,鈕扣掉的重新都幫它換過,破的再幫它補過。每一件衣服洗補燙等等…仔細分類、大小分類;用了個的貨櫃,去支援這些國家。 

我們能想像那一年,台灣的慈濟人呼籲全省,大家都為了中美洲的災難,大家很用心。宏都拉斯,同樣我又再委託美國,請美國的慈濟人趕快去關懷,趕緊分組去堪災。那一天我很記得,他們已經到逹宏都拉斯了,思賢站在首都的一片土地上,在那裡打電話給我,跟我說:「師父,宏都接斯很慘,這回的災難造成了他整個國家經濟後退四十年。」 

本來宏都拉斯,就已經是貧困的國家,這回的災難,竟然造成了,這個國家的經濟後退四十年!因為死傷慘重,我就問他說:「到底傷害多大。」他說:「一望無際!」甚至這麼向我形容說:「我站著這塊土地下面,不知有多少屍體,因為土石流下來,整個山都崩下來。」連首都也這樣,至於鄉下那就不用說了。聽聽看,他就如此跟我說:「連我站的這塊土地,下面到底有多少的屍體都無法計數。」是這樣來形容。 

甚至我就問他說:「你們今天站在這裡,和我說這些話。你們下一站的打算呢?」他們說:「我想要向東行,宏都拉斯首都的東部走。」我說:「為什麼?」他說:「因為聽說那裡更嚴重。」我就跟他說:「你哪裡都不必去了,你可以顧守這個首都,你趕緊跟他們的衛生部聯絡。是不是我們幫助他們?整個首都趕快幫他們消毒。」 

因為他們去到那裡,已經第三天了,所以那個味道非常的臭。我就跟他說:「你趕快去跟他們說,我們幫助他們,把整個首都快幫他們消毒,預防瘟疫。」他們去衛生部談過後,他說:「我去跟他們談過了,不過,他們這個國家很窮,他們根本就沒有消毒的器具。」我們在很快的時間內,就趕快採購來,幫他們整個首都全部噴灑消毒,就這樣他們停留在宏都拉斯很多天了。 

接下來,還有瓜地馬拉,還有尼加拉瓜,還有多明尼加等等…我們在那裡分頭出去做堪災,這很感恩美國的慈濟人。這些國家都是很貧窮的國家,所以我們以直接,重點去支援,送給他們經過台灣愛心,整理過去的食品和衣服等等… 

宏都拉斯總統夫人,她去點交我們這些東西。每只箱子拖出來,每一只打開,我們那個用品食品衣物,她打開,每一件衣服拿起來都感嘆:「怎麼都這麼整齊,怎麼這麼美,童裝就是童裝,男女大小,分得這麼好…」所以開始很感動,這是宏都拉斯。 

記得那時候,「賑濟中美洲,依靠有情人」,這個口號就是為中美洲,在台灣推動勸募。不論是募衣、募款,那時候在我們台灣估計起來,超過五萬多人次,來整理這些貨櫃。這是在一九九八年,慈濟人跟中美洲這個因緣,這樣一直延續下來。 

一直到一九九八年的九月八日那天,宏都拉斯的總統夫人,她來到台北,來和我見面。那時候,她就覺得做慈濟人很好,因為思賢居士去移交貨給他們,看到我們的衣服那麼美;又再看到我們慈濟人去總統府拜訪,看到委員穿我們的旗袍,總統夫人就說:「你們穿這個怎麼這麼美。我可以跟你們要一件嗎?我要跟你們一樣做慈濟人。」那時候,思賢居士回來跟我說的時候,我就說:「她隨便說說的。」 

然而,果然在一九九九年九月八日,來台灣與我見面,竟然跟我要求說:「我很想要穿這件衣服。」我已向她說過:「我很不好意思,我都沒幫她做。」所以我就跟她說:「這樣好,下午再叫人幫妳送去。」因為趕緊去她休息的招待所裡,去為她量身,這樣以六、七個小時的時間,幫她做成一件旗袍。 

那晚送去給她,很歡喜的穿上身後,很期待趕快來照一張相片。總統自己站過去,她說:「我今天是慈濟人。」總統您坐著我站著,與慈濟人一起照相,這樣拍攝了一張歷史上,宏都拉斯第一夫人是慈濟人、穿這件旗袍的照片。這就是中美洲的因緣。 

二OOO年薩爾瓦多的總統也來了,薩爾瓦多在二OO一年的大災難,又是一番的因緣開始。 

各位這都是要回顧,若沒去回顧,真的時代一直過去,很多歷史都一直淡忘掉。我們到底在台灣,為什麼和中美洲的緣,結得這麼密切呢?就是一次天一次的大災難,他們的國土,一次又一次的大傷害;他們那裡的人民,災難的困苦,所以菩薩所緣,緣苦眾生。慈濟是一個菩薩的世界,所以就是這樣的因緣,不斷延續。 

所以各位,在因和緣,因為緣,所以緣起了一分不忍的心,就會牽動這一份因的種子起來。有了因的種子,續了這個緣,就會成為一分的果。所以這個因緣果,這是不能欠一項,所以我們平時的生活中,大家要用心! 

一念生起緣就成,由緣牽因,由因牽果,由果就牽連了報,這是這樣息息相連相關。所以大家要時時多用心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ndrahsu5168&aid=4027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