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4/03/22 16:58:10瀏覽738|回應0|推薦0 | |
遵生八箋 燕閑清賞箋上卷 明 高濂撰
論藏書 高子曰:藏書以資博洽,為丈夫子生平第一要事。其中有二說焉:家素者,無資以蓄書;家豐者,性不喜見書。故古人因貧,日就書肆鄰家讀者有之,求其富而好學者,則未多見也。即有富而好書,不樂讀誦,務得善本,綾綺裝飾,置之華齋,以具觀美,塵積盈寸,經年不識主人一面,書何逸哉?噫,能如是,猶勝不喜見者矣。藏書者,無問冊帙美惡,惟欲搜奇索隱,得見古人一言一論之秘,以廣心胸未識未聞,至於夢寐嗜好,遠近訪求,自經書子史,百家九流,詩文傳記,稗野雜著,二氏經典,靡不兼收。故常景耽書,每見新異之典,不論價之貴賤,以必得為期,其好亦專矣。故積書充棟,類聚分門,時乎開函攤幾,俾長日深更,沉潛玩索,恍對聖賢面談,千古悅心快目,何樂可勝?古雲開券有益,豈欺我哉?不學無術,深可恥也。又如宋元刻書,雕鏤不苟,較閱不訛,書寫肥細有則,印刷清朗。況多奇書,未經後人重刻,惜不多見。佛氏醫家,二類更富。然醫方一字差誤,其害匪輕,故以宋刻為善。海內名家,評書次第,為價之重輕。若墳典、六經、《騷》、《國》、《史記》、《漢書》、《文選》為最,以詩集百家次之,文集道釋二書又其次也。宋人之書,紙堅刻軟,字畫如寫,格用單邊,間多諱字,用墨稀薄,雖著水濕,燥無湮跡,開卷一種書香,自生異味。元刻仿宋單邊,字畫不分粗細,較宋邊條闊多一線,紙松刻硬,用墨穢濁,中無諱字,開卷了無嗅味。有種官券殘紙背印更惡。宋板書刻,以活襯竹紙為佳,而蠶繭紙、鵠白紙、藤紙固美,而存遺不廣。若糊褙宋書則不佳矣。余見宋刻大板《漢書》,不惟內紙堅白,每本用澄心堂紙數幅為副,今歸吳中,真不可得。又若宋板遺在元印,或元補欠缺,時人執為宋刻元板。遺至國初,或國初補欠,人亦執為元刻。然而以元補宋,其去猶未易辨,以國初補元,內有單邊雙邊之異,且字刻迥然別矣,何必辯論?若國初慎獨齋刻書,似亦精美。近日作假宋板書者,神妙莫測。將新刻模宋板書,特抄微黃厚實竹紙,或用川中繭紙,或用糊扇方簾綿紙,或用孩兒白鹿紙,筒卷用棰細細敲過,名之曰刮,以墨浸去臭味印成。或將新刻板中殘缺一二要處,或濕黴二五張,破碎重補。或改刻開卷一二序文年號。或貼過今人注刻名氏留空,另刻小印,將宋人姓氏扣填兩頭。角處或妝茅損,用砂石磨去一角。或作一二缺痕,以燈火燎去紙毛,仍用草煙熏黃,儼狀古人傷殘舊跡。或置蛀米櫃中,令蟲蝕作透漏蛀孔。或以鐵線燒紅,錘書本子,委曲成眼,一二轉折,種種與新不同。用紙裝襯綾錦套殼,入手重實,光膩可觀,初非今書彷佛,以惑售者。或劄夥囤,令人先聲指為故家某姓所遺。百計瞽人,莫可窺測,多混名家,收藏者當具真眼辨證。 論歷代碑貼 高子曰:論古書法,有三十六種,又唐玄度論有十體,韋績纂書列為五十六種,僧夢英又作十八體,書何紛紛多也?此好奇者引證傳聞,搜剔怪誕,兼以臆說附會,立為名目,且內多重複。今人學書,於大小篆書,八分隸書,草楷行書,工此數者而精之足矣,何必多求?但諸體書法,傳之世間亦少,雖欲求工,無式可擬,擬而無法,出自杜撰,反為大方恥也。凡帖莫不祖自《淳化閣帖》,而《閣帖》亦本秦漢晉唐碑刻,故有祖石,刻本用便觀覽。即如《閣帖》之外,有: 《絳帖》 【宋潘思旦,以《淳化帖》增入別帖,摹於山西絳州,計二十卷,北紙北墨,極有精神,帖比《淳化》高二字。】 《潭帖》 【慶曆間,僧希白重摩刻於潭州,風韻和雅,血肉停勻,形勢俱圓,頗乏峭健之氣。】 《秘閣續帖》 【元佑中,哲宗除《淳化帖》外,增刻他帖于秘閣,謂之《續帖》。】 《淳化祖石刻》 【後主命徐鉉以所藏法帖勒石,名《升元帖》。在《淳化》前,故名祖刻。】 《太清樓帖》 【大觀年中,徽宗以《淳化帖》考選數帖,重刻於太清樓下,模自蔡京,恣意草率,筆偏手縱,無復古意。賴刻手精工,猶勝他帖。】 《淳熙秘閣續帖》 【孝宗刻于石禁,兩續帖相去不遠,工夫精緻,肥而多骨,乃失之粗,遂少風韻。】 《戲魚堂帖》 【元佑間,劉次莊以《淳化帖》,除去篆題年月,增入釋文,摹于臨江官署。在翻刻中,頗有骨格,淡墨拓尤佳。】 《星鳳樓帖》 【趙彥約刻于南康,曹士冕重摹於南宋。趙刻精善不苟,曹刻清而不穠,亞于太清樓帖。】 《寶晉齋帖》 【紹興年間,曹之格刻于無為州學,在諸帖中為最下。米元章又雲:“羲之七帖,有雲煙捲舒翔動之氣。】 《百一帖》 【宋王曼慶刻,筆意清遒,雅有勝趣,刻手不精。】 《利州帖》 【宋慶元中,劉次莊重刻於益昌,其釋文字畫稍大。】 《黔江帖》 【宋秦子明刻于長沙,載入黔江,即《僧寶月古帖》十卷。】 《東庫帖》 【世傳潘氏以石本帖二十卷分為二,絳州公庫得其上十卷,絳守重刻下十卷以足之。靖康兵火俱失,金又重刻,天淵矣。】 《武陵帖》 【較諸帖中所增最多。中有《黃庭經》,他本所無,博而不精,殊無可取。】 《賜書堂帖》 【宋宣公綬刻于山陽,有古鐘鼎識文絕妙,但二王帖俱不精,石已不存。】 《一百十七種蘭亭帖》 【宋理宗內府所藏,裝禠作十冊,希世之寶也。】 《甲秀堂帖》 【宋廬江李氏刻,前有王顏書,多諸帖未見,後有宋人書亦多。今吳中有重模本,亦有可觀。】 《二王帖》 【宋許提舉刻于臨江,模勒極精。】 《群玉堂帖》 【宋韓侂冑刻,所載前代遺跡最多,後有宋人書。】 《蔡州帖》 【蔡州重摹《絳帖》上十卷。出於臨江《潭帖》之上。】 《彭州帖》 【重刻歷代法帖,不甚精采,紙類北紙。】 《鼎帖》 【石硬,而刻手不精,雖博而無古意。】 《鐘鼎帖》 【宋薛尚功編次鐘鼎卣彝古銅器銘二十卷,刻於九江府庫,臨摹極工,甚有古意。今多聊便抄錄作十卷,以市於入。】 《四聲隸韻》 【書法極工,略似嫵媚。傳雲石刻於琉球,其拓法紙色絕佳。】 《玉麟堂帖》 【宋吳琚模刻,穠而不精,多雜米家筆法。】 以上諸帖,存者十無一二矣。《閣帖》翻本,以泉州為佳,宋拓《泉帖》亦不可得。泉州今刻,何啻天淵哉?又如周國所刻東書堂模刻《閣帖》,而增入《蘭亭敘》文,並宋人書,尚有雅趣。近複翻刻,其去周國又遠甚矣。他如《濯錦堂帖》十卷,拓法刻手不佳。《寶賢堂》十二卷,模刻亦工,不快眾議。近如吳中潘氏顧氏所刻《閣帖》,較時本為佳。吳人又重模刻,亂真矣。又見南都新刻《閣帖》,書林稱善。近複有翻本,紛雜迨甚。先年曾見書客舒伯明輩翻刻《閣帖》一種,極其精善,但少自然,欲求逼真故耳。惜乎止拓數冊,而毀其刻板。將故紙蟬翅拓法,假宋《閣帖》,每冊得售百金,雖大賞鑒家亦墮術內。毀板之意,欲人不得指以為新,而無跡可比方耳。又見一帖,不知何刻,其編次之法,似甚得理,以帝王之帖作一帙,以宣尼古篆作歷代名臣法書之首,以五卷內王坦之、王凝之、智永、諸王列於獻之帖後,乃諸帖所未見者。古今碑刻傳佈海內何啻千萬,而《格古要論》中以兩都十三省碑刻款列為博,似亦窄矣。余向游燕中,時與王麟洲、梁浮山諸老,夥拓西山並內近碑刻,計餘所得,大小約有二三百種,尚雲未盡。即《法華》七卷,俱有碑刻。以此計之,天下可勝數哉?吾人學書,當自上古諸體名家所存碑文,兼收並蓄,以備展閱。求其字體形勢,轉側結構,若鳥獸飛走,風雲轉移,若四時代謝,二儀起伏,利若刀戈,強若弓矢,點摘如山頹雨驟,而纖輕如煙霧遊絲,使胸中宏博,縱橫有象,庶學不窘于小成,而書可名於當代矣。餘以《書譜》所評歷代神品、妙品、名家碑刻錄以備考。 草書要領 【五卷,集晉草書,為初學法。】 草韻 【三種,各五卷,宋元刻,吳中重摹。】 周秦漢碑帖 秦泰山碑 【李斯篆】 周石鼓文 【史籀篆】 嶧山碑 朐山碑 章帝草書帖 秦誓詛楚文 蔡邕夏承碑 郭有道碑 九疑山碑 石經隸書 邊韶墓碑 師宜官八分書 仙人 韓明府修孔子廟器碑 劉耀井陰碑 堯母祠碑 北嶽碑 郭香察隸華山碑 張平子墓銘 【崔子玉書】 魏碑帖 鍾元常賀捷表 太饗碑 文皇哀冊文 受禪碑 劉玄州華嶽碑 上尊號碑 吳碑帖 王增恕延陵季子二碑 吳國山碑 晉碑帖 王右軍蘭亭記 筆陣圖 黃庭經 金剛經 【僧懷仁集右軍行書】 樂毅論 草書心經 集王聖教序 北嶽醮告文 東方朔頌 集右軍書牡丹詩 洛神賦 【較大令書稍大】 告墓文 大草書蘭亭 【恐非真跡】 集右軍書絳州重修夫子廟堂碑 裴(方隹)碑 集右軍書攝山寺碑 【智永集】 興福寺碑集書 臨鐘繇宣示帖 平西將軍墓銘 集右軍書梁思楚碑 改高樓碑 楊承源碑 【集羲之、歐陽詢、褚遂良等書】 王渙之陀羅尼經幢 羊祜峴山碑 宋齊梁陳碑帖 宋文帝神道碑 齊倪桂金庭觀碑 齊南陽寺隸書碑 梁陶弘景瘞鶴銘 劉靈正墮淚碑 魏齊周碑帖 魏裴思順教戒經 北齊王思誠八分蒙山碑 後周大宗伯唐景碑 【歐陽詢書】 肖子雲章草出師頌 天柱山銘 隋碑帖 隋薛道衡書朱廠碑 張公謹書龍藏寺碑 魏瑗書上方寺舍利塔銘 史陵書禹廟碑 虞世南書陰聖道場碑 開皇三年刻蘭亭記 【絕妙諸本】 唐碑帖 唐太宗書魏征碑 李邕書李思訓碑 雲麾將軍碑 僧智永真草千文 陀羅尼經 玄度十八體書 僧亞棲千文 李陽冰篆先侍郎碑 張旭草書千文 郎官帖 僧懷素三種草書千文 入市詩 自敍帖 聖母帖 心經 藏真律公二帖 褚河南忠臣像贊 虞世南寶曇塔銘 夫子廟堂碑 破邪論 龍藏寺碑 褚遂良文皇哀冊 臨摹蘭亭、枯樹帖 臨聖教序 蔡孝子墓表 小楷陰符經 草書陰符經 小楷度人經 紫陽觀碑 真草千文 虞世南龍馬圖贊 李懷琳絕交書 史惟則隸書千文 于志甯十八學士像贊隸書 薛稷升仙太子碑 顏真卿元次山碑 摩崖碑 中興頌 北嶽廟碑 草書千文 戒壇記 李含光碑 祭伯文 五言詩 【圓寂上人】 麻姑仙壇記 爭坐帖稿 家廟碑 東方朔畫贊 多寶寺碑 放生池碑 幹祿字帖 李北海陰符經 娑羅樹碑 曹娥碑 秦望山碑 臧懷庇碑 嶽麓寺碑 開元寺碑 李夢征篆教興頌 歐陽率更化度寺碑 九成宮醴泉銘 小楷心經 真書千文 金蘭帖 鄱陽銘 歐陽率更夢奠帖 唐太宗屏風帖 韓擇木薦福寺碑 唐太宗李績碑 擇木八分書臧希沈碑 唐玄宗隸書孝經 歐陽通道因禪師碑 李陽冰篆書千文 謙卦爻辭 城隍廟碑 柳公權玄秘塔銘 李晟碑 薛平碑 武侯祠堂記 玄度八分書崔守成碑 唐明皇書金仙公主碑 歐陽詢千文 龍興寺四絕碑 【李華撰,張從申書,李陽冰篆,法慎師書額。】 薛稷周封中嶽碑 僧行敦書遺教經 孫過庭書譜 王維書壽州紫極宮記 牛僧孺隸書陀羅尼經 柳公綽諸葛廟堂碑 歐陽通益州碑 索靖出師表 褚遂良樂毅論 白鶴禪師墓靈記隸書 李北海荊門行 智永草書蘭亭記 宋碑帖 蘇長公書韓文公廟碑 冉宗閔宣廟門碑 馬券 醉翁亭記 王郎帖 魚枕冠記 表忠觀碑 歸去來辭 金剛經 洋州園池三十首 黃涪翁書狄梁公碑 楚頌帖 書評行書 此君軒歌 大江東去詞 晚遊池塘詩 米 山水歌 穹窿山賦 龍井記 壯懷賦 天馬賦 行書千文 蔡端明書東園記 晝錦堂記 閱古堂記 荔枝譜 嚴陵祠堂記 白從矩宣師廟碑 風越草書千文 僧夢英篆書字源千文十八體書 葛剛正續千文 陶谷抄高僧傳 姜夔續書譜 佛印牛頌 袁正己摩利支天經 朱晦翁富貴有餘樂詩 元碑帖 鮮于太常進學解 行書千文 夔子山白石篇 清風嶺詩 宋仲溫竹譜 七姬權厝志 趙松雪小楷度人經 黃庭經 樂毅論 七觀帖 佑聖觀碑 蘭亭十三跋 番 沈山寺碑 東嶽行宮碑 行書千文 大字千文 玄元十子像贊 真草千文 小楷千文 洞玄經 臨蘭亭帖 行書歸去來辭 金丹四百字 春夜桃李園宴記 趙仲穆義田記 樂善堂集趙諸帖 雪庵頭陀茶榜 吳衍篆陰符經 王翼篆四書 宋克書杜出塞九首 宋燧小楷不自棄文 周伯溫四體千文 吳志淳千文 顏輝小楷孝經 僧訥草書千文 張即之金剛經 以上諸帖,概舉行世者言之。余所目及而宋拓今拓各半。但玩物流傳,銅玉耐久而多,書帖易敗而少。而寶珠玉者似多,寶金石文者更少。兼之兵火銷爍,人世變遷,豈容片紙。砥礪塵磨,其中倖存一二,散落人間,好之者力或不足,不知者用以覆瓿,此又劫會業逢,不知災害其幾,何能得聚古人于一堂,與之心談手執,接丰采於幾案?故聚玩鑒家,以宋書宋帖為第一最上珍品。今人幸得一二,當寶過金玉,斯為善藏。余向曾見《開皇蘭亭》一拓,有周文矩畫《肖翼賺蘭亭圖》卷,定武肥瘦二本,並褚河南《玉枕蘭亭》四帖,寶玩終日,恍入蘭亭社中,飲山陰流觴水,一洗半生俗腸,頓令心目爽朗。 論帖真偽紙墨辨正 高子曰:法帖真偽,一時入手,少不用心著眼即不能辨。觀唐肖誠偽為古帖以示李邕,曰:“此右軍書也。”邕忻然曰:“是真物也。”誠以實告邕,再視曰:“果欠精神耳。”北海且然,況下者乎?南紙堅薄,極易拓墨,北紙松厚,不甚受墨。故北拓如薄雲之過青天,以其北用松煙,墨色青淺,不和油蠟,故色淡而文皺,非夾紗作蟬翅拓也。南拓用煙和蠟為之,故色純黑,面有浮光。今之贗帖,多用油蠟拓者,間有效法松煙墨拓,色似青淺,而敲法入石太深,字有邊痕,用墨深淺不勻,濃處若烏雲生雨,淺者如白虹跨天,殊乏雅趣。惟取眼生,以惑蒙瞶。古帖受裱數多,歷年更遠,其墨濃者,堅若生漆,且有一種不可稱比異香,發自紙墨之外。若以手揩墨色,纖毫無染;兼之紙面光采如砑,其紙年久質薄,觸即脆裂,側勒轉折處,並無沁墨水跡侵染字法。今之濃墨拓者,以指微抹,滿指皆黑。其古帖紙色面有舊意,原人摩弄積久,自然陳色,故面古而背色長新,以古紙堅厚不湮。今之贗拓,大率以川扇紙、竹紙用掛灰爐煙瀝和水染成古色,表裏湮透,兩面如一。若以一角揭試,薄者即裂,厚者性健不斷。如古帖不然,薄者揭之,堅而不裂,以受糊多耳;厚者反破碎莫舉,以年遠糊重,紙脆故也。此俱以形似求之。若以字法刻手,過目翻閱,雖宋拓之妍醜即別,矧贗拓可愚人哉?雖然,近有吳中高手,為舊帖,以堅簾厚粗竹紙,皆特抄也,作夾紗拓法,以草煙末香煙熏之,火氣逼脆本質,用香和糊若古帖臭味,全無一毫新狀,入手多不能破。其智巧精采,反能奪目,鑒賞當具神通觀法。 蘭亭邊旁考異 永字無畫,發筆處微轉折。和下口字下橫筆稍出。歲字有點在之下戈口之右。年字懸筆上湊頂。流字內乙字處就回筆,不作點。在字左人反剔。是字下疋,凡三轉不斷。事字腳,斜拂不挑。欣字欠右一筆,作章草發筆狀,不是捺。抱字已開口。亦大矣,亦字是四點。興感字,戈邊是直作一筆,不是一點。未嘗不字,反挑腳處有一闕。殊字挑腳帶橫。趣字波略少卷向上。 上舉此以觀《蘭亭》,恐亦不大失眼。 五字損本者,乃“湍流帶右天”五字損傷也。 宋景定鹹淳間,賈似道命客參較諸本異同,擇其字之尤精者,輯成一帖。用良工王用和刻之,經年始成,此本後有悅生堂印,甚可寶也。 論古玉器 高子曰:玉以甘黃為上,羊脂次之。以黃為中色,且不易得,以白為偏色,時亦有之故耳。今人賤黃而貴白,以見少也。然甘黃如蒸粟色佳,焦黃為下。甘青色如新柳,近亦無之。余見甘黃玉馬,長四寸,神氣如生,甘青羊頭鉤、螭瑰、素璁等物,色嬌可愛。餘得一舊物殘缺者,制為五嶽巾圈、蟾鈕二物,甚佳。碧玉色如菠菜深綠為佳。有細墨灑點,有淡白間雜者次之。墨玉如漆者佳,西蜀有石類之。紅玉色如雞冠者可貴。三玉世不多見,都中亦寶重之。綠玉類碧色少深,翠中有飯糝者佳。外此七種,皆不足取矣。上古用玉珍重,似不敢褻。故制圭以封諸侯,制璧以祀天帝,制黃琮以祀地祗,制璋如半圭用赤以禮南方,制琥如虎以禮西方,制璜如半璧用玄以禮北方。若璁珩雙璜衡牙,佩之飾也;琫珌鹿盧,劍之飾也。若指南人蚩托軸輅飾諸具,弁星蚩牛環、螳螂鉤、轆轤環、螭彘、蟠螭環、商頭鉤、雙螭鉤、玉套管、璩環、帶鉤、拱璧,皆王侯輿服之飾也。琉珥雜佩,步搖、笄珈、玉瑱、玉琀、瓊華璪玉,皆 論剔紅倭漆雕刻鑲嵌器皿 高子曰:宋人雕紅漆器,如宮中用盒,多以金銀為胎,以朱漆厚堆至數十層,始刻人物、樓臺、花草等像,刀法之工,雕鏤之巧,儼若畫圖。有錫胎者,有蠟地者,紅花黃地,二色炫觀。有用五色漆胎刻法,深淺隨妝露色,如紅花綠葉,黃心黑石之類,奪目可觀,傳世甚少。又等以朱為地刻錦,以黑為面刻花,錦地壓花,紅黑可愛。然多盒制,而盤匣次之。盒有蒸餅式、河西式、蔗段式、三撞式、兩撞式、梅花式、鵝子式,大則盈尺,小則寸許,兩面俱花。盤有圓者、方者、腰樣者,有四入角者,有絛環樣者,有四角牡丹瓣者。匣有長方、四方、二撞、三撞四式。元時有張成、楊茂二家,技擅一時,但用朱不厚,漆多翹裂。若我朝永樂年果園廠制,漆朱三十六遍為足。時用錫胎木胎,雕以細錦者多。然底用黑漆針刻“大明永樂年制”款文,似過宋元。宣德時制同永樂,而紅則鮮妍過之。器底亦光黑漆,刀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以金屑填之。其盤盒大小,制同宋元。然多丫髻瓶、茶橐、勸杯、茶甌、穿心盒、拄杖、扇柄、硯匣等物。民間亦有造者,用黑居多,工致精美。但幾架、盤盒、春撞各物有之,若四五寸香盒,以至寸許者,絕少。雲南以此為業,奈用刀不善藏鋒,又不磨熟棱角,雕法雖細,用漆不堅,舊者尚有可取,今則不足觀矣。有偽造者,礬朱堆起雕鏤,以朱漆蓋覆二次,用愚隸家,不可不辨。穆宗時,新安黃平沙造剔紅,可比園廠,花果人物之妙,刀法圓滑清朗。奈何庸匠網利,效法頗多,悉皆低下,不堪入眼。較之往日,一盒三千文價,今亦無矣,何能得佳?金陵之制亦然,國初有楊塤描漆、汪家彩漆,技亦稱善。余家藏有一二物件,真勝他器。漆描用粉,數年必黑。而楊畫《和靖觀梅圖》屏,以斷紋,而梅花點點如雪,其用色之妙可知。宣德有填漆器皿,以五彩稠漆,堆成花色,磨平如鏡,似更難制,至敗如新,今亦甚少。有漂霞砂金,(蟲甸)嵌堆漆等制,亦以新安方信川制為佳。如效砂金倭盒,胎輕漆滑,與倭無二,今多偽矣。漆器惟倭稱最,而胎胚式制亦佳。如圓盒以三子小盒嵌內,至有五子盒,七子九子盒,而外圓寸半許,內子盒肖蓮子殼,蓋口描金,毫忽不苟。小盒等重三分,此何法制?方匣有四子匣,六子九子匣。箱有衣箱,文具替箱,有簪匣,有金邊紅漆三替撞盒,有灑金文台手箱、塗金妝彩屏風、描金粉匣、筆匣,貼金扇匣、灑金木銚角盥桶子罩盒,有罩蓋箱,罩蓋大小方匣。有書櫥之制,妙絕人間。上一平板,兩旁稍起,用以擱卷。下此空格盛書,旁板鏤作絛環,洞門兩面鏒金銅滾陽線。中格左作四面板圍小櫥,用門啟閉,鏒金銅鉸,極其工巧。右旁置倭龕神像。下格右方,又作小櫥,同上規制,較短其半。左方餘空,再下四面虎牙如意勾腳。其圓轉處,悉以鏒金銅鑲陽線鈐制,兩面圓渾如一,曾無交接頭緒,此亦僅見。有金銀片嵌光頂圓盒、蔗段盒、結盒、腰子盒、腰子硯匣。有秘閣,有一枝瓶,有酒注,鏒金銅鑲口嘴。有折酒盂,上如大盞漏空,坐嵌一橐,以橐蓋大碗,碗外泥金花彩,用之折酒,可免濺漬。有大小碟碗,紅如渥丹。有描彩嵌金銀片子酒盤。有都丞盤,內有倭石硯、水注、刀錐、拂塵等件。有鉛鑲口蓋扁小方匣,有筆筒,有茶橐,有漆龕觀音,准提馬哈喇等佛。有小圓香撞三層四層者。有掛吊腰子香撞五格三格者。有八角茶盤,有茶杯,有尖底勸杯,有銅罩被熏,有鏡匣。有金銀(蟲甸)嵌山水禽鳥倭幾,長可二尺,闊尺二寸余,高三寸者。有高二尺香幾,面以金銀(蟲甸)嵌《昭君圖》,精甚。種種器具,據所見者言之,不能悉數。而倭人之制漆器,工巧至精極矣。又如雕刻寶嵌紫檀等器,其費心思工本,亦為一代之絕。但可取玩一時,恐久則膠漆力脫,或匣有潤燥伸縮,似不可傳。寧取雕刻,傳摩可久。況今之鑲嵌,在在皆是也,與周初制,何天淵隔也,價亦低下。然雕刻之神,若宋人王劉九者,鐫刻青田石、楚石等類壽星、洞賓、觀音、彌勒、神像,豈特肖生?相對色笑,儼欲談吐,豈後人可能彷佛?又如(蟲甸)殼鐫刻觀音普陀坐像,山水樹石,視若遊絲白描,目不能以逐發數識。即觀音身披法服,有六種錦片,無論螺殼深窪,即平地物件,亦難措手。又若刻劃諸天羅漢,經面牙板,並翻經牙籤,種種精細,工奪天巧。後有效者,罕能得其妙處。又若我明宣德年間,夏白眼所刻諸物,若烏欖核上,雕有十六哇哇,狀米半粒,眉目喜怒悉具。又如荷花九鷥,飛走作態,成於方寸小核,可稱一代奇絕。傳之久遠,人皆寶藏,堪為住世一物,去鑲嵌何如?嗣後有鮑天成、朱小松、王百戶、朱滸崖、袁友竹、朱龍川、方古林輩,皆能雕琢犀象、香料、紫檀圖匣、香盒、扇墜、簪鈕之類,種種奇巧,迥邁前人。若方之取材工巧,別有精思。如方所制癭瓢、竹拂、如意、幾杖,其就物製作,妙用入神,亦稱我朝妙技。近之仿效倭器,若吳中蔣回回者,制度造法,極善模擬,用鉛鈐口,金銀花片(蟲甸)嵌樹石,泥金描彩,種種克肖,人亦稱佳。但造胎用布稍厚,入手不輕,去倭似遠。閩中牙刻人物,工致纖巧,奈無置放處,不入清賞。 |
|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