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城市開麥拉--[大陸市場國際化浪潮下台灣人要覺醒]
2007/12/09 17:15:59瀏覽722|回應0|推薦11
這城市早在上世紀30年代就已經很「國際化」了。
只是,那時候是處在八國聯軍洋槍洋砲的陰影下,被分割羞辱的國際化。
從至今遺留的昔日列強租界的遺跡,那些如今列為保護建築的洋樓別墅,還有最不像中國的外灘金融街,都可以看到城市老早就國際化的影子。
似乎可以這樣說,過去屈辱的歷史,恰恰豐富了今天城市的底蘊。
所以,今天在城市裡晃來晃去,一波波的金髮碧眼,一波波的黑膚白牙,很自然的昂首闊步走在街頭,也就不稀奇了,當然,今天再也不會有百年前那封閉的古老民族大人小孩爭先恐後的偷窺,還帶著指指點點的場面。
其實,很多洋人來到這城市,多少也抱著朝聖心理,來見識一下號稱東方明珠的鈔票製造機之地。
很多洋鬼子,有本事沒本事的,一股腦往這兒扎,開洋公司的、開洋餐館的,滿城盡戴洋招牌。
似乎,有錢沒錢的老外都跑來這裡撈錢了。
廣告這一行也不例外,除了世界排名前十大的國際廣告集團,一些沒怎麼名氣但有Guts的小廣告公司也來了。
本來嘛,現代廣告技術也算是舶來品。所以從前挾洋槍洋砲侵略中國的洋鬼子,今天挾所謂「先進技術經驗」來撈錢,也就十分自然了。

但我今天所要談的,並不是這已存在的現象,而是現象背後的歷史軌跡所刻畫的台灣廣告人的隱憂。當然,這純粹是我個人的見解。

大陸從1978年開始實行改革開放,西方的廣告業巨擘一直要到80年代後、90年代初才算大舉入侵。但那時候洋人還搞不大懂這個東方古國的文化,而亞洲周圍華人的香港、新加坡廣告菁英又不屑進入中國,於是,肯吃苦耐勞、對「祖國」懷抱憧憬的台灣廣告人,成為中國廣告業的開拓者和先行者,他們開疆闢土,大體上也成就過一番事業。從1990年到2000年,應該是台灣廣告人在大陸的黃金時期。

時序進入千禧年,整個中國市場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一方面有來自國際社會要求中國市場更加開放的外在壓力,另一方面也有中國國內經濟面臨轉型和環保等壓力,同時,北京取得了主辦2008奧運的權力,上海也相繼爭取到2010年世界博覽會的舉辦權,一時全世界的焦點都在中國,所謂中國崛起不再是神話,而是堂堂皇皇地躍登世界舞台,且鑼鼓喧天唱起了主戲。

對中國而言,無疑的,這是一個前所未有超巨大的機遇與挑戰;中國人宣稱將動用一切政治的與經濟的資源,藉此向世界展現一個東方大國的魄力!而看到這一無限可能的前景,世界各國也無不摩拳擦掌、虎視耽耽,亟欲在中國分食這一塊市場大餅。

相對外國人的磨刀霍霍而言,我覺得台灣的低調簡直就如大俠退隱江湖、從此不過問世事般無作為,或甚至不知如何作為的。或許,有很大一部份屬於政治的議題,身為老百姓是那麼無能為力,然而,台灣人在這種兩岸對峙僵持的氣氛之下,顯然也喪失了對待大陸崛起的理性正面態度,因而對未來的挑戰毫無準備或拒絕面對。我覺得這是台灣人的長期自我催眠,是無法納入全球化競爭的悲哀所在。

如果有人要問我,台灣要準備什麼?怎麼準備?我會說,台灣可能應該早在十年前就制定有前瞻性的全球策略,培養人民應對十年後國際競爭的眼界和實力。

國際語言實在很重要,尤其是國際環境較通用的語言---英語,我認為至少從小學開始就應該全面推行初級英語教育。大學更應該全英語授課教學,大學畢業生都應該能講英語,程度不輸給香港、新加坡等華文地區國家。但目標如何達成,我不懂教育,所以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現在國際競爭,大部分台灣人很優秀,比香港人、新加坡人優秀得多,卻總是輸在英語程度不如人這一點。所以很氣不過。

前面說過,從1990年到2000年,是台灣廣告人在大陸的黃金時期。然而2000年後,台灣廣告人就不再那麼風光了。我相信第一波遠征大陸的台灣廣告人,如今大半已被排除在大陸國際人才市場名單之外,除了極少數具實力並且精通外語的菁英。第二波(大約是1995到2002年進入大陸的)台灣廣告人事實上也不樂觀,很多已經因各種原因而離開大型國際傳播集團,轉戰較小型廣告公司,甚至「流落」到大陸本土廣告公司的所在多有。很大一部份因素是,外語不行,加上創意沒進步。

2000年後,大陸廣告界的一個現象是,香港人、新加坡人、馬來西亞人(華裔的)逐漸挺進大陸,他們佔了一個能講流利英語的優勢,逐漸取代一部份台灣人過去佔有的位置。而近兩三年來,西方國籍的華裔廣告人也登陸了,壟斷了一部份廣告高層。以上現象都對台灣廣告人產生一定的排擠作用。

而隨著全球傳播科技大躍進(網路行銷、YouTube、FaceBook),傳統廣告營銷技術的成效不彰情勢越來越嚴峻,傳統廣告公司的收入大不如前,於是不斷傳出凌駕在雲霄的高級廣告創意和經理人紛紛中箭落馬的小道消息。真實的情況是,如果你是創意總監(Creative Director)之類,那麼你的創意要嘛能替公司帶來聲譽(意味著在眾多國際廣告競賽中得獎),要嘛能為公司帶來實質的利潤(廣告創意要經得住市場考驗),否則只有走人;如果你是客戶總監(Account Director),要嘛能替公司帶進新客戶(業績),要嘛能守住老客戶不跑掉,否則你也必須負責,只有走人一途。以上的情勢對台灣廣告人最不利的是,他們服務的客戶有一大半都是只會講英語的老外(一小部份非英語老外)。而外語本來就是台灣廣告人的軟肋。

當然,把台灣廣告人的競爭力下跌全歸咎於外語能力的不足是偏狹的看法,我認為台灣的廣告人還有一項不足是缺乏國際感(或國際觀),長期的習慣從台灣看天下,習於台式思考的創意,往往抓抓捏捏、缺少大器,長期做小作品的習性還不自覺的給創意綁小腳,能讓國際共賞的藝術觀點和人文觀點則了了無幾,作品自然進不了國際廣告的殿堂。看看近幾年,在大陸的台灣廣告人有得過哪些有份量的廣告獎?

這樣的批判自然也包括我對自己的反省,台灣廣告人的競爭力在哪裡?
台灣人有台灣人的優勢是勿庸待言的,例如: 人性的品質,例如勤奮、吃苦耐勞,例如創新能力、學習能力,所以台灣廣告人必須要覺醒,外語不好的趕快想辦法把外語學好,就算不能學到很好也要儘可能的學,台灣廣告人還必須學會放空自己,向國際先進國家多多取經、多多觀摩學習,看看人家的創意和技術是怎樣橫行霸道於廣告這行的。

台灣廣告人也要改變自以為比大陸同業先進的不確實想法,在我看來,相較於大陸同業,台灣廣告人贏的只在一些技術上的雕蟲小技,而這一切很快就會被大陸同行趕上,如果不能在廣告創意上有新的觀念突破,如果不能在運用廣告的科技上有更大膽前衛的亮點,台灣廣告人將沒有在大陸爭一席之地的本錢,終究要輸給大陸本土的廣告人。

是不是,我太危言聳聽呢?

 
( 不分類不分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msu333&aid=1379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