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2/03 22:13:06瀏覽524|回應0|推薦1 | |
眾所周知的歷史故事,張良巧遇黃石(圯上)老人,傳授黃石公兵法,後能輔佐劉邦,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韓信點兵,蔚為歷史佳話和著名的數學演算考題,其在劉邦麾下服役時,統帥三軍,屢建戰功,微夫人之力不足以成就西漢皇朝的天下!
同樣廣為人所熟知,昔年張良百般遭受到黃石老人於橋上(圯上)的折辱和磨難,忽而故意弄掉一雙臭老頭穿的鞋子於橋下,暗示張良將它拾回橋上,並躬身替他重新穿戴整齊。繼而口頭上稱許張良的「孺子可教也」,行動上相約張良於三日後的正午會面,聲稱將有極其要緊的事物想要託付給他。 隨後屢次有意刁難,每每一大早就閒閒沒事幹,跑到橋上苦苦等候張先生的大駕。結果老人家雖有耐性,可是脾氣很臭。口頭怪罪張良身為一位年輕小伙子,居然人品遲鈍怠慢到須要一位老頭子等候多時。最後又重新約會了數次,終於讓張良覺悟到何謂「好漢不吃眼前虧」的真諦,相約會面後的隔天一大清早,就急忙行色匆匆趕到橋上赴約了,於是黃石公才認定心滿意足,同意張良年輕氣盛,但是「不經一事,不長一智」,遂心甘情願將自己嘔心瀝血的「黃石公兵法」交傳給他。 同樣地道理,韓信在當年身為毛頭小子,亂世之中謀求生存,巧遇幾個橫行鄉里,作威作福的混混、流氓和惡棍。無可奈何下,街頭惡霸看其年少可欺,並且一副意氣風發,信心滿滿,胸懷壯志的嫌惡氣概,遂有心想要藉機痛快的貶抑和侮辱他的人格一番。於是他們仗著人多勢眾,當面苛求韓信跪地求饒,並且卑躬屈膝地從他們的雙腳之下匍匐而過,是為著名的「跨下之辱」。 韓信心裡自然憤恨不平,數度在對方出言不遜,極盡羞辱之能事之際想要衝上前去,奮不顧身地放手一搏。但是,理智終究戰勝了激情,他冷靜思考,面對眼前困境,終於自甘受辱,躬身伏地從鄉里惡霸的腳下鑽過。事後我想當然免不了一群流氓混混的齊聲哄笑和嘲弄。 韓信從頭至尾都隱忍下來,也難怪在漢陣營危急存亡關頭,項羽(楚)陣營派人遊說韓信,欲其投誠時能夠通曉大義,始終未對劉邦倒戈相向。說他意氣用事,自命不凡,最終成為劉邦心目中除之後快的心腹大患,但若沒有韓信年輕時的挫折歷練,就根本沒有漢皇朝建立的生機。楚漢之爭,鹿死誰手,或許還是歷史上的未知變數。我猜想理所當然更不會有歷史上陳平獻計,要求劉邦「戒急用忍」,暫封韓信將軍成為「真」齊王的一段歷史插曲了! 總括而論,我以為在情感本質上能夠坦然面對眼前困境,心理上誠懇接納挫折考驗,才真正具備成就大功業的人格特質。同時才算是正統漢民族文化的淵源。傳統台灣漢與中國郎在性情優劣上最大的區別,即在於此。我在很小時(大約國小階段)即已擁有有切身認知,如今執政黨的歷史正在闡釋和證明本人的論點,果然絲毫不爽,唯其不忍卒睹的慘狀不為外人稱道罷了!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