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待甦醒的文化遺產卻走入了記憶:澳門路環荔枝碗船廠
2017/03/11 23:06:24瀏覽2346|回應0|推薦7

這幾天看到新聞報導,位於澳門路環荔枝碗村(今荔枝碗馬路一帶)的舊船廠被拆除,被拆除的理由是船廠結構危險需拆卸船廠。心中感慨萬千,荔枝碗的舊船廠無論在建築、文化甚至歷史上,都非常有價值,是多麼珍貴的城市文化遺產,見證了一個產業的沒落,以及一個時代的變遷,澳門政府怎麼捨得毁掉它呢?

澳門是一座半島,其中一面連接大陸,其他三面環海,因為地方小,可耕作的農田不多,昔日的澳門,居民以捕魚為生,因為捕魚的關係,也造就了一種行業: 造船業,在澳門最遠的角落:路環,以前這裡是造船的重要基地,造船廠林立,曾繁榮一時。後來隨著澳門經濟型態的轉變,由小漁村發展為觀光賭場,捕魚行業沒落,這些造船廠陸續歇業,於是在無人整修的情況下,這些造船廠變成了廢墟。

每次回到澳門,都要抽時間從擁擠的市區逃到此路的盡頭,喝杯漢記手打咖啡,呼吸自由的海風。每次經過這裡,看著一幢幢荒廢的造船廠,在凌亂中帶有一種古樸的味道,遙想昔日的繁榮景象,心中就有一種期望,希望澳門政府能把這些荒廢的造船廠,重新修葺,變成一個文化創意園區,讓國外遊客和澳門人對路環的造船業有更深入的了解,如果能同時在路環蓋一座造船博物館,意義非凡。尤其澳門已經是世界文化遺產了,在滿滿葡式風味的建築群中,點綴這樣的異景,可以更增添遊客的賞點。

只是事與願違,如今造船廠在一夕間被怪手摧毀了,怪手摧毀造船廠,也摧毀了路環的文化古蹟,更摧毀了我的小小願望。

最近閱讀一本書籍,書名:Cities and the Cultural Economy

https://books.google.com.tw/books/about/Cities_and_the_Cultural_Economy.html?id=BsNzCgAAQBAJ&source=kp_cover&redir_esc=y&hl=zh-TW

 

裡面節錄倫敦市長在2013年的市政報告:Culture and the  Global City: from the  World Cities Culture Report(文化與全球城市:取材自世界城市文化報告),其中有一段是針對文化遺產(Cultural heritage)的說明,原文如下:

Global cities of culture are shaped in large part by a city's history, and represent 'the cultural heritage' established through many generations. Important elements of the global city's cultural heritage include major galleries, museums and studios, which contain large collections of national work as well as that sourced internationally; but also include major green spaces (such as London's Hyde Park, New York's Central Park and the Ueno Park in Tokyo) . Other measures include the presence of World Heritage Sites, of which Berlin has three, London four, Mumbai two and Paris four. New York's High Line, developed on an abandoned rail right-of-way, represents an example of a feature of cultural heritage established through adaptive re-use, and combines ecological as well as architectural merit.

意思

全球文化城市大部分是由城市歷史形成,代表了歷經許多世代的建立文化遺產。全球城市文化遺產的重要元素包括主要畫廊、博物館和工作室,其中包含大量收集自國內和國際的事物;還包括主要的綠色空間(如倫敦海德公園,紐約中央公園和東京上野公園)。其他評估方式包括世界遺產所在地,其中柏林有三個,倫敦有四個,孟買有二個,巴黎有四個。紐約的空中鐵道公園,把已經廢棄鐵路的使用權又發展起來,代表了一個例子,通過自我調整再利用以及建立文化遺產的特點,並結合生態和建築優點。

 

Global cities of culture are shaped in large part by a city's history, and represent 'the cultural heritage' established through many generations.(全球文化城市大部分是由城市歷史形成,代表了歷經許多世代的建立文化遺產)一個城市,最珍貴的資產:人文、歷史、古蹟,政府應該是要盡力保留下來,讓下一代能從留下來的文化遺產,感受過去每一個產業的興衰繁華。

 

回想著斑駁、蕭條的船廠廢址,讓我不禁想到侯硐車站旁邊的廢棄工廠,儘管滄桑,卻是可從歷史的皺紋中去緬懷過去,把風景、意境延伸到幾十年前。

在台灣,過去有很多風光一時的產業:農業、林業、礦業、糖業、鹽業等,隨著經濟型態的變遷,這些產業陸陸續續的沒落,走入歷史,但是政府和民間團體致力於這些產業的保留及再造,讓過去的繁榮景象能風華再現,變成觀光景點。

位於新北市瑞芳區的九份老街,外國遊客造訪台灣的必遊景點,九份這個山城小鎮,曾經是金礦業的重鎮,隨著金礦業式微,小鎮也跟著沒落,但是在政府和民間團體的努力改造下,讓九份變成為熱鬧的觀光小鎮。來到九份,還可以順道參觀九份的金礦博物館,位於九份老街旁的金礦博物館,除了瞭解九份歷史,也可以在黃金博物館內體驗淘金樂,更可以走訪坑道,想像當時採礦的情景。

位於高雄市高雄港第三船渠内的駁二藝術特區,『駁二』是指第二號接駁碼頭,原本是港口邊閒置的舊倉庫。2000年開始進行整建和空間改造,把藝術與人文氣息注入舊倉庫內,讓舊倉庫搖身一變成駁二藝術特區,而且在『駁二』,除了藝術,還有生活美學。『駁二』讓藝術走進生活、貼近生活。

在台灣的很多旅遊景點,都是文化遺產的再造而產生的。

文創產業,廿年前由英國率先發展成產業型態。1997年籌設這種類型的產業,2001年,在選定的十三種創意產業中,創造了一千多億英磅的產值,造就一百卅多萬的就業人口,前後花不到五年的時間。博弈產業可能隨著世界各國的競爭或是法令的改變而被取代或消逝,但是唯一能恆久的是文創。

隔壁的日本韓國這幾年也努力發展這種文創產業,大量吸引外國遊客。連最講求現代化的新加坡也在民間團體的努力下,保護其歷史文化;自1980年代以來,國家政府發展優勢現代主義,然而現在也找到一個空間,為城市內的歷史建築和遺址進行保護計劃,深刻的描繪新加坡故事情節重要特徵。

澳門的地很小,但是只要填海造戶,或是向大陸借塊土地,就像澳門大學的模式一樣,土地問題就解決了。但是如果把這種文化遺跡剷除了再蓋新的,那不過就是一塊地而已,所有的生機都沒了,而且再怎麼蓋也贏不了雨後春筍般冒出的新式建築。如果是個文化遺產,則可以永續到幾百年後,後世人也可以從這裡找到祖先的足跡。

如果說這些造船廠都是危險建築,那麼霧峰林家宅園毀於九二一地震,台灣花費了12千多萬元,把它修復起來維護了台灣歷史的一部份。

現在很多澳門人都喜歡到台灣旅遊,也許澳門政府官員應該要到台灣實地考察走走,不要光只顧吃吃喝喝,看看別人是如何保留及再造『文化遺產』,讓它一個個保留下來,而不是一個個把它拆除,下一代子孫再也找不到過去的痕跡,會是多麼可惜的呀。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abrinaleong&aid=955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