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本報記者喻文玟/專題報導】
|
劉安婷全家福。 喻文玟/攝影 |
|
劉安婷的媽媽林宜蓉擁有一雙巧手,家裡布置得簡潔溫馨,客廳旁規畫了一個「下午茶專區」,是全家人談心的空間。
「安婷為什麼這麼聰明?」劉媽媽笑著說,這個問題從女兒讀國中起她回答了近百次,她的標準答案是:「女兒不是聰明,而是專注力夠」。在一旁聽媽媽這麼說,劉安婷補充,「還有信任感」,她讀書有關門的習慣,爸媽非常信任女兒關上房門不會做壞事。
劉媽媽在小學任教,她說,孩子的專注力不是等入學後才培養,學齡前是孩子學習態度養成的關鍵期,這是家長的責任,不能推託。
她舉了一個她印象最深刻的回憶,劉安婷兩、三歲時,某一天晚餐前看見大人在廚房裡剝蒜頭,「安婷看著,有樣學樣,拿起蒜頭跟著剝,整整一大籃,她剝上癮,剝完才吃飯」,劉媽媽特別強調,「我們沒有打斷她的興趣,強制帶女兒離開現場,或發號施令要她吃飯!」
劉媽媽說,多數父母都以「大人的眼光、大人的時間感」教孩子,學齡前的孩子若投入在自己的世界做一件事,例如:玩遊戲、拼圖、閱讀…情非得已,否則不要輕易打斷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自己告一段落完成目標,上學後,就會自動自發設定目標,不需要父母操心。
爸爸劉宜中非常贊同媽媽的看法。他說,兒子劉安宇跟姊姊差五歲,出生時夫妻工作忙碌,從小請保母照顧,姊弟相較之下,弟弟較沒安全感,容易分心,上學後慢慢建立弟弟的安全感,花了不少心思。
劉家的藏書不多,主要是安婷幼時常常搬家。劉爸爸說,夫婦倆都去圖書館借書,每次提一大籃回家,安婷兩歲認字能力就不錯,看完書總是興致勃勃說故事和大家分享,劉爸爸會和女兒比賽背詩、說故事,並常常「假裝背錯」讓女兒糾正。
上學後的教育方法,劉家父母秉持「大考大玩、小考小玩」的理念,劉媽媽認為,這句話不是放縱孩子,而是訓練孩子為自己的決定負責。
劉媽媽的同事都是教職,她常聽彼此教育子女的方式,八九不離十:「不能關門讀書」、「晚餐後全家聚在書房一起讀書」。
劉媽媽認為,「每個孩子都有為自己作主的權利,打瞌睡又何妨?」採用「監視」的方法督促孩子讀書,會讓孩子沒自信,也會折損親子之間的信任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