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8/20 17:06:17瀏覽622|回應2|推薦0 | |
作者:李艷秋、李志邦 出版者: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07年11月
邦邦(李志邦)是李艷秋和和李濤的兒子,國二升國三那年因為無法適應升學的壓力,被父母送到美國,一個人在美國接受高中教育(美國的教育制度,初中兩年,高中四年)。
邦邦回顧國中生活-- --要怎麼形容我的國中生活呢?其實,四個字就可以講完了,那就是念書、考試。 --國中那段時光,我的生活既單調又刻板,早上七點去上課,下午回家念書,晚上三不五時跟老媽吵架,日復一日。 --我對學校開始害怕,我怕考試、怕發成績單、怕父母看到不高興、怕考不上好學校讓他們失望,好幾次都想逃開,但又怕父母傷心…….
李艷秋說 --當邦邦準備邁入最辛苦、課業壓力最大的國三時,我們一家人就像是在火山口的邊緣,永遠不知道下一次冒出的熊熊烈燄,會不會將我們吞噬…… --我無力和整個教育怪獸對抗,但不能讓它吃掉我的孩子,我唯一能做的,是耗盡全力救他出去,我們要給他一個改變的機會,也給我們為人父母者,一個可以不後悔的機會……
所以他們決定把邦邦送到美國讀書,讓邦邦「脫離讀書的地獄」。
這本書記錄李艷秋李濤和孩子間的互動、送孩子出國念書的掙扎、14歲孩子在美國求學的過程,也談美國教育的態度。
推薦家長看這本書,藉邦邦這位也曾身陷水深火熱之中的過來人,了解這個階段的孩子面對的問題和孩子的想法。
至於美國教育有多好?我們無福消受,但確實有一些值得我們思考、學習的。 没有能力送孩子去美國讀書,也没有能力改變教育這隻大怪獸,倒是可以思考我們自己態度:怎樣的教育態度對孩子是好的?考試成績真的能等同於孩子的能力嗎?孩子在現今的教育制度下欠缺的是什麼?我們還能給他什麼?我們絶對不可以再「給」的是什麼?
去美國讀了三年書的邦邦說:「我念得很高興,因為我在為自己念。」。 我想我們該做的就是盡力引導孩子「為自己念書」,也努力讓自己不要陷入成績、排名、名校、學歷的迷思。 |
|
( 不分類|不分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