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6/02/23 18:22:31瀏覽682|回應0|推薦11 | |
良丞接觸智慧型手機是2010年秋季的事,我開始收發e-mail,盯著系學會、學生會的資料,在臉書即時發表廢文,建立一種「數位時代的社會參與」,每天每天都要連著手機,在研所換了蘋果手機,和電信業者的上網方案之後,只能說它已經變成身體的一部分,我採用的觀點比較像是末日敘述。 在書中提及: 「手機強化了參與者和社會連結的感受,因此反而降低了從其它管道尋求社會連結的需求。」
而這種連結來自於一套演算法,是根據使用者與各個朋友的互動來排名,再決定動態消息的擺放優先順序,讓使用者看到更多排名頂端的朋友動態。也就是說你能看見的訊息其實不太是真的,而是被挑選過的訊息。
在教育上是一種一體兩面的雙面刃 在攝影上或是作曲、做影片上,智慧型手機透過不同軟體app,能夠將許多以往定位較為高級的藝術,或是創作,簡單化操作,形成專業與非專業之間的流動,這可以促使大眾創作,並且透過分享觸及更多人。 如果「巴別塔」的故事是真的,那麼人即將在數位時代裡,少了現實生活溝通的語言。突破的方法,應該就是出去走走,別帶3C和朋友們互相聊天吧。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