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電影 女兒的女兒 觀後感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2024/12/19 11:37:56瀏覽244|回應0|推薦3

 『時間寶貴,人如何成為一個人,是為愛而生,或者是在成形後,被社會所決定呢?』

 

在這部電影中,同性生殖、人工生殖、代理孕母等議題,用三代人的不同價值觀念,來演繹。用母親的角色來貫穿全片,裡頭對於母性的探討,深刻狙擊三個世代的價值觀,到底有個孩子,讓孩子能夠在社會中生存,靠得是什麼?責任、義務、愛,或是社會福利,還是說是一種物競天擇?都在這部片中女性角色的對白中流淌著。

 

當你回頭望向母親時,那種難以言喻的母子關係,血濃於水的天性呼喚,似乎在說明,人類開枝散葉的功能,和情感需求,多了一些故事與框架,那是一種演化,從野性到文明的一種體制綁架。

 

小艾有兩個女兒,一個是16歲時在青春年華熱情之下,所有的孩子,叫做EMMA,後來在小艾的媽媽建議之下,送養給在唐人街開設中式餐館的夫婦,日子過的挺好的。

 

另一個女兒則是祖兒,是小艾回台灣追求自己的理想,和戀人所生,小艾雖然是長大了些,還是離異了。小艾骨子裡的靈魂是傳統思想,為了小孩的未來,希望小孩是在有好的環境,友善的社會眼光下成長。

 

當祖兒與家儀,在美國著手人工生殖,孕育了好幾個胚胎,其中有一個特別健康,值得慶祝之時,兩人卻因為一場意外,雙雙離世,僅僅留下了那一個胚胎。這是祖兒留在世界上,唯一的血脈。或者說他或她,還不能稱得上是一個人的存在。

 

價值觀念在相反的列車拉鋸之下,小艾不知道什麼樣的決定才是對的,是否重蹈小艾30多年前的覆轍,她已經年華老去,還不知道能夠陪伴這個小生命到多遠的時間,這個難題也連帶影響了小艾另一個女兒,EMMA,忽然心底沈重的殼,變得越來越束縛著與女兒的心結。

 

小艾經與EMMA的對談,逐漸說開了當年送養的難處,為了祖兒,練習說出對祖兒胚胎之代理孕母的各種想像與條件,片尾的結局,讓孩子座在後座,彷彿又回到了初次帶著孩子的時光,只不過這個小孩是她女兒的女兒。

 

女性的最佳生育年齡,是2030歲之間,卵健康,身體還能夠好好復原的年紀,當這個世界的時間焦慮轉移到女性上,所謂大人的年紀?還是心智,都得再討論。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9156092002&aid=18153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