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9/25 23:59:47瀏覽1147|回應0|推薦8 | |
麻醉風暴第一季,在2015年播出,是部六集長度的迷你劇集,總時數5個小時,那一年筆者很高興台灣電視劇有這樣一個題材,不是愛來愛去的偶像劇,而是具有探討社會議題的戲劇,在觀看過程中也可以因為不同角色的視角,而產生不同心境。第一季的成功,成為當年金鐘獎的一大亮點,獲得迷你劇集編劇獎項、迷你劇集獎、男配角獎、導演獎等,當時的成功,為台灣影視圈埋下更多可能性,在今年2017年,9月回到電視上,相較第一季,第二季篇幅拉長,每個角色都經歷過長時間的鍛鍊,又或者是說,「故事」越加的完整,那幾塊拼圖拼起來後,是一個什麼樣的社會?筆者很期待,後半集數的故事,目前來說劇集播出到第六集。 角色轉換 如果說第一季的蕭政勳(黃健瑋飾演)是個守護醫療的青年,第二季經歷更多關卡,而來到創傷小組的他,則是一名老前輩,從戰地醫師的訓練,增加了他的視野,年紀進入不惑之年,對憤慨的年輕醫師之心理素質有所關照,進入到醫療團隊領導的故事。而不只是在醫療事件上的著墨。 第二季的人物出場中,最受到矚目的是熊森(李國毅飾演)和沈柔伊(孟耿如飾演),關於故事的推理,從第一季由蕭政勳(黃健瑋飾演)以及楊惟瑜(許瑋甯飾演)所推理,而這一季,故事要從「人球案」再度解謎。 醫療人球 這個時間軸筆者看戲推估有11-15年的時間,猶記得第一季在第五集的時候,出現台中中部地區的醫院,因為醫院設備不足,而拒收病患,導致該病患死亡,葉建德(吳慷仁飾演)當時是醫生,在目睹醫療體制崩壞以及學弟輕生,加上「拒收病患」的標籤在身上,導致葉建德無法再繼續行醫,偏執於報仇,成為第一季中的復仇角色,當時他所面對的是自己的醫學老師,以及地區醫院的限制。藉著惡性高熱醫療保險的案件,讓當初在人球案中的陳顯榮(黃仲崑飾演)如臨大敵,也因為葉建德的報復行動,讓他重拾「仁心仁術」的本心,於第一季第六集結束時,留下了許多想像空間。 在第二季開播後,「人球案」變得更加豐富,因爲目睹父親成為人球而死去的熊森,當上了醫院的胸腔外科醫師,他展現出醫療技術,正因為父親死於醫療制度,他在面對傷患時候,有一種抱負,就是在手中的病人,一定要完全的治好。不過這樣的信念可以載舟亦能覆舟,當醫療制度如同洶湧浪潮迎來之時,憑一己之力是無法回天,還得要仰賴團隊夥伴,他在加入創傷小組後,目前看來稍有改變。 另外一位醫療記者沈柔伊,在醫療專題上的執著,則是串起「人球案」背後的利益團體,如何彼此勾結、如何彼此爭鬥的社會制度問題。目前看來從她是一位早產兒以及醫學院藥學系學生的背景,尚未透徹她的「動機」,如果是身為記者的專業性?又或者是對於熊醫師的好感?這兩個因素好像都可以成為她圍繞「人球案」的動機。不過更重要的是「藥」。 引信 截至第六集的各種故事訊息「藥物」或許是這起事件的源頭?,歸結出的利害關係人,陳顯榮曾是試藥的研究員,人球案的熊先生則是陳顯榮的試驗對象,在人球案發生之前,這款藥物就有問題,然而在戲劇中的社會,仍然試驗使用。藥物存有危害的副作用,也促使「自救會」的陳情抗議,甚至是爆炸,引爆炸彈的是否就是自救會成員,還有待後續劇情揭露。 當葉建德成功開啟陳顯榮的資料時,也就代表潘朵拉的盒子,打開了。另一方面筆者覺得有趣且可能是關鍵的是葉建德的獄友,說明著生技公司如何玩弄金融遊戲,也是跟「藥物」相關。筆者相信有著很多故事在等著觀眾一同推理解謎。 文末 在第二季的醫療還原劇情,做得很棒,尤其是開刀房以及醫療糾紛、重大意外事故的呈現,筆者看劇時到開刀房或是急救畫面時總是遮著眼,很是害怕血紅的嚇人之場面。希望在這一季,人球案有個好的解法,而憤世忌俗的熊森醫師能夠找到當醫師的初衷。不是基於「恨」,應當是「愛」吧。期待後半段劇集!歡迎觀看麻醉風暴2。 呼籲 多多支持台灣戲劇,期許在<植劇場>、<通靈少女>等優質戲劇,能夠季季推陳出新,產製更多議題,筆者認為台灣戲劇還是有其魅力的!好的作品除了產製方的認真製作外,觀眾的支持也是鼓勵的力量。 延伸閱讀:從麻醉風暴看白色巨塔的崩壞 歡迎訂閱電子報 |
|
( 休閒生活|影視戲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