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詩戀台中
2011/08/23 10:27:06瀏覽983|回應0|推薦2

臺灣雜詩:蕩蕩臺中府

作者:梁啟超

 

蕩蕩臺中府,當年第一州。桑麻隨地有,城郭入天浮。

江晚魚龍寂,霜飛草木秋。斜陽殘堞在,莫上大墩頭

劉壯肅本擬建臺中為省治,築城工未蕆而去任。

今城亦毀,移城門一角於大墩頭公園。

 

 

台中市古名為『大墩』,東以大坑與中央山脈為屏障,西則有大肚山,阻擋了自台中海面吹來的季風。話說清朝於1885年將台灣設為行省,首任巡撫劉銘傳欲將省城由彰化縣署遷至大墩,並作台灣省府城,故於1889年開始派台灣知縣黃承乙建城,分為八門、四樓,其中的大北門位於今日自由路台中公園入口處附近,名為坎孚,樓名為明遠。惟好景不常,台中建府城工程因劉銘傳的去職而終止荒廢,至日治時代,台中因實施都市改正計劃,維修築街道又動工拆除城垣,最後只剩下大北門上層的明遠樓,1903年因興建台中公園,地方士紳議請保存北門明遠樓,故才將其移至公園內的小丘間現址。在歷史的發展中,台中取代了鹿港和彰化中部的核心地位,成為了台灣中部農工業中心及中小企業重心。

台中的發展,在早年就已奠下了基礎,日據時期的都市計畫,以火車站與鐵道界為基線,用棋盤方格式規劃土地,舊市區雖因過度飽和,但大大小小的矩形街廓,卻依然嚴謹規律。中山公園建於光緒34年,即是台灣八大景之一聞名全省,公園裡的小土墩,正是台中舊名的由來,土墩上的「望月亭」,建於光緒15年,原來是古大墩城的北門城樓。中山公園佔地三萬多坪,園區林木蓊鬱,日月湖綠波盪漾,湖中紅頂白牆的玲瓏雙亭,造型別緻,多年來更是台中最具代表性的標誌。

其實,城市是具有生命力的。有時候什麼事都不做,單純放輕鬆走一走,也會有好心情,會感覺到某些沉睡的情感在內心奔放、浮動,在有限的時空中,卻能擁有無限的心靈自由,也會不自覺褪下俗世的包裝,卸下角色的包袱,純然以最自然、輕鬆的心境,去觀察、去接觸周遭的一切。有的時候只是隨意在街道上行走,也能展開一場有趣的探索。有情,自有天地。生命的趣味,往往要靠自己去發覺。因為,有趣動人的畫面,總會在不經意擦身而過。

台中也積極在建設各種文化設施,舉辦各項藝文活動,建築成四分之一圓的幾何圖形的中山堂,就是具有一流設備的藝術殿堂。此外,綠園道綠意盎然,位於台中市蓬勃新興的西區,草坪和綠樹串連起台中最重要的兩個博物館,南自市立文化中心、省立美術館為起點,沿著英才路、穿越中港路,北迄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形成一條寬廣美麗的空間,巷弄中的民間小型藝廊、工作室、咖啡館更是多不勝數,堪稱台中藝術氣息最濃厚的區域。

我想財富或許可以使一個城市變大,但唯有文化才能真正使一個國家變偉大。文化,不但是一種歷史累積而成的智慧,更是城市發展的關鍵競爭力。當外國旅客來到台灣,各國旅客所感受到台灣人的真誠與笑容,就是最清晰的國際語言與最親切的國際交流。在台灣的文化中,有許多足以感動人的元素,不論加入宗教禪修的藝術創意,或風靡華人地區的流行音樂,只要用新的眼光,了解市場的需求及自己的優勢,就能吸引更多想深刻體驗的觀光客,也贏得別人的讚賞與尊重。

如果生命是一連串接續不斷的音符,欣賞城市在不同時刻的不同風貌,就是其中意味深長的停頓,在這停頓中讓自己復返『省思』的狀態,再度敏感、再度傾聽。而台中更是敞開雙臂,歡迎所有人來共襄盛舉,因此也吸引著每年都吸引數以百萬計的旅客。在這裡,得以忘卻塵世煩人的壓力,心靈上的庸擾不堪也完全洗滌一空,慢慢沉澱到最純淨自然的狀態,只需放慢腳步,就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幸福時光。在台中,靜躺巷弄中的人文史蹟還有許多,只等著我們起身前往、相遇、發現,也期待大家在台中縣市合併後,都能以更寬廣的心去貼近生活、感受生活,體驗這座城市與眾不同的深度旅遊。

( 心情隨筆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8820572002&aid=55707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