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思念 詩戀6 ---感憶興懷
2017/08/14 23:13:52瀏覽536|回應0|推薦2

思念 詩戀---感憶興懷

感憶

 

作者:沈光文

2016 游覽與感懷/游覽與感懷

 

暫將一葦向南溟1,來往隨波總未寧。忽見游雲歸別塢2,又看飛雁落前汀3。

夢中尚有嬌兒女,燈下惟餘瘦影形。苦趣4不堪重記憶,臨晨獨眺遠山青。

 

【題解】

本詩為七言律詩,收入《全臺詩》第壹冊。此詩詩題〈感憶〉,則是因感觸而回憶。沈光文隻身來臺,而且是因風漂流到臺灣,實非本意,所以詩中第一句「暫將一葦向南溟」,輕鬆的詩句卻透露許多無奈。頷聯雖是寫景,但是也是以景物自喻:自己像游雲飄盪,無法回鄉,只能飄向「別塢」,無法歸鄉;自己卻無法像飛雁一樣,秋來春去,南北往返,必須屈居於臺灣,無法北歸。腹聯更是苦憶家中兒女,襯托出自己形單影隻,一個人孤伶伶地在外地生活。詩末一聯,則寫出深深地感慨,所有的記憶,在當時身處於臺灣的沈光文來說,都是「苦趣」,回憶都是苦處。在最後一句沈光文則勉強自己不要再去想、不要再去回憶往事,只好在清晨獨自眺望遠山。這首詩雖然平淡自然,但是若能與沈光文來臺灣的身世相結合,可以想見沈光文此詩透露出的深深悲傷和無奈。

 

【作者】

沈光文(1612-1688)

 

【注釋】

1.暫將一葦向南溟:一葦,一束葦草,比喻小船、小舟。南溟,同南冥,南方大海。此指沈光文渡海來臺。

2.別塢:塢,泛指四周高而中央低的地方,此處指村落。別塢,另外的村落。

3.汀:水邊平地或河流中的小沙洲。

4.殊:竟然。

5.苦趣:使人感到苦惱的意味,泛指苦處。

 

      故鄉是一個充滿著離別與歡聚的地方,家更是個充滿暖流的港灣。當我們遠離它時,才會發現它的魅力和溫馨,洋溢著永不離散的情懷!

    《詩經·小雅·採薇》中提到:「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南唐李煜在《相見歡》中提到:「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唐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也寫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懷鄉的心情古今皆同,即使經過時間淘洗依然能撼動人心。它綿綿不絕,瀰漫在每次呼吸中,纏繞在遊子心頭,抹不去化不開。因此,才留下了這樣多流傳千古的懷鄉之作。在此篇古典詩〈感憶〉中,沈光文亦寫出自己身處異鄉,時刻思念自己的故鄉與妻小。由此可知,思念家鄉、更思念家鄉的親人,是每一個飄泊在外的人都曾有過的心情,那種使人刻骨銘心的鄉愁,唯有深深經歷那種感受,才會明白為何佔滿心頭。即便眼前的景色是一幅幅令人難以忘懷的美麗影像,鄉愁卻總能似隱若現在山林間流轉縈繞,就算只是一杯好茶、一座老屋,一絲花香,都能勾起心底的鄉愁思緒。歲月更疊,時代不斷的變化,人也不斷的變化,但唯有不變的是出門在外的一顆思鄉情,對於故鄉及親人的思念,追隨光影的流轉,也只會無數次地拉長,再拉長,縱然幾番提筆、幾番欲說,而語言文字之間;只是搜索不出配得上形容內心深刻情緒悸動的字眼。

      骨肉親情,天所賦予,附於骨髓肌理之間而無所不在。親子之愛,與生俱來,不知始於何時,終於何處。〈感憶〉就像在一部意境深遠的心路歷程故事,一篇外在美學形式豐沛幽邈,內在藝術內涵主題寓意深邃內斂的古典詩,有著其獨有的詩韻與節奏。離過故鄉的人都想過故鄉,想過故鄉的人更愛故鄉。〈感憶〉這篇古典詩之所以充滿魅力,主要的是在羈旅的愁思中飽和著真摯熱烈的感情,勾勒出一位離開家國的遊子,在迢迢漫行身處臺灣,那一言難盡的緜延鄉愁,回憶就像一只溫柔的手,悄悄地掀開作者往日的情懷,抒發的是完全內心的真情實感,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沈光文流寓灣三十餘年經了荷蘭以迄至鄭氏三代之盛衰,流寓他鄉的鄉愁,常使沈光文望洋興嘆,思念親人的情感,常讓他望月思鄉,這構成了他流寓文學的主調。沈光文這種懷念家鄉與親人的無限情思,透過在清晨獨自眺望遠山委婉曲折地表現出來,有不言神傷之妙。自己的一片思鄉之情就這麼含蓄地表達了出來。全詩質樸平淡,卻詩味濃郁,悠揚不盡,意趣盎然,畫面中流蕩著無限溫馨的情意,感人肺腑。思鄉的急切與現實的延遲,在此處形成強烈對立,形象地展現了回鄉心願難以實現的無可奈何。獨在異鄉為異客,因此思情、詩情,應運而生。

深刻的生活體驗是藝術創作最深厚的源泉,在古典詩歌中,以「雁」為題材表現思鄉的作品非常多。韋應物在《聞雁》中提到:「故園渺何處,歸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齋聞雁來。」在這樣一種蕭瑟淒寂的環境氣氛之中,詩人不免要觸動羈旅他鄉、遠遊為宦的思鄉情思。雁的啼聲是那樣悲涼,深深撩撥著遊子的愁緒,因為雲山阻隔、歸路迢遞,幾聲雁鳴,稍一觸動內心鄉愁,千頭萬緒便一齊從筆底流出,所以把常見的懷鄉思親的題材寫得如此悽楚哀感,沉鬱頓挫。

思鄉是古典詩百寫不厭、歷久恆新的主題。這種藝術力量,來自於詩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藝術概括。他鄉風物、異域人情,極易觸動遊子思念故鄉的情懷,深切烙印下動人的詩篇。離開生於斯長於斯的故土,去到陌生的異地,總會讓人感到不習慣。何況在古代社會,不同地域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相差巨大,交通又極不發達,這種環境的變換會更令人難以適應,思鄉之情自然也就更為濃重。沈光文隻身來臺,而且是因風漂流到臺灣,實非本意,詩人將歷經滄桑的無奈遭遇,轉化為一篇篇感人至深、動人肺腑的詩文,讓人更深切地感受到遊子的飄零無依、浪跡天涯。

孰是幸與不幸?

古典詩雖經光陰流轉、物換星移的時間淬鍊,可其中意味令人心有戚戚焉,學會了欣賞,甚至是因此對古典詩產生共鳴,才會對古典詩有更切身的感受,才能進入到詩詞的深層去理解藝術、吸取營養。因為,唯有文字才能穿越時空,和知音的眼眸相遇,古典詩是詩人融入自己的理想意志而寫的,書寫他們的生活情趣以及生命感悟,他們把自己內心的感動寫了出來,千百年後我們再讀其作品,善用閑情雅致來細思省悟、低迴品味古典詩詞的優美意境,並將這些富風雅情趣的浪漫詩篇化為最佳的心靈補給,依然能夠體會到同樣的生命悸動。

「澗水無聲遶竹流,一鳥不啼山更幽。」只有真正的心靈悸動,才能領略無聲無言的音響。因此,我喜歡在自家書房內閱讀古典詩。有時候,我在古典詩中讀到詩人的處事行事,對他們自律的嚴謹,不免佩服。他們明白自己在個性上缺失之處而如此潔身自愛,真是不容易的事。生命原是再三試探學習,猶如玉之琢磨,慢工細雕,方能成其美。住家雖是不大的房子,卻感覺溫馨處處,美麗又青翠的黃金葛,加上富有創意的盆栽,以及油紙傘倒掛的吊燈,每當盤腿坐在榻榻米上,在氤氳的昏黃燈光下閱讀沉思,有一股浪漫而閒適的優雅氣氛,使我內心感到無比豐碩,尤其是在忙碌工作之餘,一點舒適心情,和一把微澀茶葉,一起添入杯池,一同沉入心坎。看著茶葉在熱水中翻轉,直到沸騰歇止,方才慢慢舒展開來,更能讓我體會悠閒閱讀的樂趣和可貴,紛爭遠去,更見清明。聖人不言而教,我們也因受他們的薰陶和感化,而懂得彼此謙和禮讓,知道潔身自愛,力求精進。如今聖人雖已遠,我們從古典詩中學習他們的行事,也依舊緬懷典範。正像一盞長明的燈,照亮了無數陰暗的角落,也重新點燃我們心中的愛和希望。而人生也就像是一部又一部的書,這些書都必須自己去品味、去體驗,生命的意義、知識的殿堂,永遠值得我們努力探索與追求。人生就是懂得欣賞生活的美,懂得體悟生而為人的愉悅。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生命,也都過著與眾不同的「人生」,讓我們邁開步伐,共同迎接美好的人生。

的確,人生之旅有太多的磨難與坎坷,事情也總不能盡如人願,生命中有著許多遺憾和無奈,有著許多選擇與企盼,而我也是鍾愛古典詩的原因,古典詩猶如生命間交換情感的音符,藉善感的文字,喚醒纖細知覺,領略日常生活的悠悠恬靜,這是一種感動、一種收穫,古典詩中的金玉良言可以給予撫慰,字字深入肺腑,在詩中呈現的不是浮光掠影的表層現實,而是那種訴諸直覺,出自純粹心靈感應的空靈境界,有哲理的啟迪而無格言的說教,就像是一盞燈,為後人照亮了眼前的路途,重新看到了未來與理想,也期盼自己能從古人的智慧中解惑生命中的憂傷與困頓,進而悠然自得、遊刃有餘,進而提高生命的層次。

      在古典詩的歷史長河中,很多作品都呈現出優美的意境,詩人們常常通過營造意境來傳達內心濃烈的情意,也給讀者留下無窮的藝術想像空間。古典詩最美、最動人的價值在於讀者與作者心靈的連結,去體會、感受那相同的立場,於是產生共鳴的情感。逝去的歲月如流水似雲煙,繁華聚散,人事興衰,樓起樓塌,古今代謝,沒有一樣留得住,只有文字能見證這一切,留住曾有的盛宴,且雖經歲月的更迭洗禮與千錘百鍊,卻是愈見彌新,可謂宜古宜今。歡迎每個人共同從「心」啟程,來場與詩美麗的邂逅,謳歌生命的悸動,一起品味古典詩精煉的遣詞用字,也在古典詩裡找到自己動人的心情故事!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8820572002&aid=108373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