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水災vs地層下陷
2009/08/24 16:34:11瀏覽260|回應0|推薦1

    在台灣有些沿海地方,人們大量超抽地下水,結果造成了地層下陷,在沿海河濱地區,相對於地層下陷的,便是海平面或河面的上升,因此在沿海及河濱地區最易感覺到地層下陷的現象。根據統計,台灣地層下陷區,主要集中於大肚溪以南之西南沿海、蘭陽平原沿海和台北盆地等海濱河畔,總面積達一萬一千多公里,佔台灣平源總面積的11%,以台灣極其有限的平原區而言,算是十分嚴重,其中台北盆地於一九七八年以後管制抽取地下水,因此地盤下陷已趨緩和穩定,年下陷量在一公分以下,其他地區由於養殖需求,超抽地下水情形依舊如故,下陷情況未有改善,而這也是此次水災,造成如此嚴重的災情的主因之一。

    地下水指地面下含水層中的水量,台灣地區地下水主要蘊藏於海岸台地,河階台地以及沖積平原等地區,地下水資源豐富的地區涵蓋一萬多平方公里,佔全島面積29%,地下水水溫平均,水質穩定,但若能妥加保護而不超抽,不受汙染,則地下水質實為最佳的水資源。目前台灣地下水井高達二十萬口左右,其中有九成都是不合法的,以地區而言,彰化以南至屏東地區的抽水量比補注量超出甚多,地下水位快速降低,地層也跟著大量下陷。

    同樣是沿海地區超抽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的現象,這在台灣西部南段所造成的災難較為嚴重,因為這段海岸近百年來屬於堆積地形,新形成的海埔新生地路面比海平面高出不多,地層一旦下陷,往往使陸面比海平面低,發生海水倒灌後,海水不易排回大海,除了造成不適合人居住外,土地也易鹽化。

    地層下陷對環境衝擊之效應有四:1.加劇水患。2影響地上構造物的安全。3降低地下水涵容能力。4增強海岸的侵蝕作用。上述的環境效應大都屬於永久不可逆性的作用,其結果是低漥區居民世代都處於水患威脅中,海堤使海岸人工化,海岸生態也為之改觀,而地下水庫從此萎縮,付出的代價非常驚人。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8820572002&aid=3253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