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門的早晨醒來
沒有起床號的催促
也沒有值星班長的吆喝
有的只是比台灣更沁涼的寒意
我放棄了飯店豐盛的早餐
直接驅車來到金城
穿越那早已經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的菜市場
來到了邱良功貞節牌坊
為了只是要尋找回我當年記憶中的好滋味
還記得
那時揹著摸魚袋(墨綠袋)出來採買的日子
早上總是會來這兒吃一碗廣東粥
不只是我
許多和我一樣
一早就出來洽公的阿兵哥們
也都會特地到這兒也來上一碗
甚至不少星星(將級)或泡泡(校級)的長官
他們的吉普車
也不時會出現在這裡
這到底是什麼樣的美味
會吸引如此多人來品嚐
其實
這看似無米粒的廣東粥
是早已將米熬成了漿
再加上豬肝、肉丸、蛋花、蔥末
就成了一碗金門特有的廣東粥
更重要的是
一定還要來根油條沾著吃
那種有點酥又不會太酥
有點軟又不會太軟的滋味
真是銷魂哪
即使我已離開金門近二十年
至今依舊難忘那滋味
逗留在金城
我發現
這兒的白天跟夜裡不同
少了霓虹燈的綴飾
紅磚朱瓦的老厝
透著一股濃濃的復古風情
而當我又來到陳家宗祠這兒
相較於夜晚的熱鬧
白天就顯得冷清
不過
這樣的冷清
或許才是金城應有的寧靜
應該有的原貌
拐個彎
我來到了金城的信仰中心
浯島城隍廟
但祂並非金門最古老的城隍廟
位於舊金城的古地城隍廟起建於明洪武二十年(西元1387年)
才是金門最早的城隍廟
就類似清代的鳳山縣
也就是現在的高雄
一樣都是雙城
所以高雄左營有個舊城城隍廟
而在鳳山也有個鳳邑城隍廟
兩個其實都是鳳山縣城隍
金門也是
清康熙十九年間(西元1680年)
金門總兵陳龍移駐後浦(即現金城鎮市區)
同時也將城隍廟遷來
因此
金門就有舊城的「古地城隍廟」和後浦新城的「浯島城隍廟」
而每年的農曆四月十二迎城隍
是金門最盛大的宗教活動
相傳這一天
正是總兵陳龍從金門舊城遷署移駐後浦的日子
再轉個彎
來到了金門古時的教育單位
浯江書院
金門古時有四大書院
分別為
金山書院、燕南書院、浯州書院及浯江書院
而浯江書院是目前碩果僅存的一座
浯江書院是在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建置
初為義學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設為清同安縣通判衙署
俗稱文衙門
有別於總兵署的武衙門
至清乾隆四十五年才由黃汝誠先生捐資購買署址
改設為書院
既然說到了讀書
當然就是希望能金榜題名囉
所以
來去魁星閣參拜準沒錯
這樣的話
就有機會像魁星閣旁的陳詩吟一樣
蓋起這麼漂亮的洋樓
雖然現在看起來
有一點點
像是那
鬼屋
而逛到最後
我又回到了總兵署
白天的感覺真的很不一樣
尤其是在總兵署後面
那棵三百多年的木棉樹
夜晚看不出它的美
但在白天
真的是有夠漂亮
好了
金城玩了一早上了
該前往下個目標
那就是
金水得月映古崗
啥
不懂?
只好等下回再揭曉囉...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