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機降落,準備入關,那邊是美國公民走道,這邊是非美國公民走道,膚色、人種不是分道揚鑣的標準,分門別類的是你手中拿的護照國籍。站在進入美國的關卡,是短暫停留還是長久定居,是旅遊文化還是移民文化,這時空,這心境,這文化,似乎在腦中翻滾著呈現著3D、4D的交錯。
坐在球場裡的我來旅遊心情正興奮,坐在電視前的你用眼睛跨國旅遊跟棒球玩的正開心,走上投手丘的王建民展開工作正享受比賽中的每一剎那,站在場邊的華裔記者正專心致力於賴以為生的工作。視覺穿越、旅遊、技術輸出,和移民,是王建民比賽裡的基本組成因子之一。
不論是在洋基球隊裡有亞洲的台灣之光王建民和日本酷斯拉松井秀喜,還是西雅圖的飛毛腿鈴木一朗和日本最厲害的捕手城島健司,尤其是道奇的郭泓志、胡金龍,以及韓國的朴贊浩,還有很多很多我們熟悉或我們不熟悉的台、日、韓球員,現在美國大聯盟的球場上已經充滿了亞洲運動員的身影。
所以五月中的時候,位處於亞洲移民最多的舊金山巨人隊,也配合亞裔傳統週而一連在主場舉辦了六天的活動,希望藉著球賽結合亞裔文化,在彰顯亞裔文化的同時,能將職業棒球介紹給更多的亞裔及亞洲觀眾。
這樣全球化的美國棒球文化中,大聯盟的確開始注意到亞洲力量,特別一提的是,在上一次王建民對上奧克蘭運動家隊時,陣中捕手是美籍日裔的Kurt Suzuki,在日本職棒一軍的平行輸入美國大聯盟後,在美日本人是擁有龐大的經濟力下,日本才出了這樣少數的土生土長美國日裔球員?現在你可能在想,這樣是什麼意思?
也許大家心中有所預期,如果王建民可以造成台灣棒球文化的革命,那他能否也帶領出在美華裔的運動風潮?也許有更多人有疑問,如果美國運動文化如此壯大,那為何已然移民美國根深柢固的華裔沒有反過來將棒球熱潮帶回台灣?同樣的,那日本呢?那天的Kurt Suzuki讓我們更深一層思考到躲在棒球場下亞裔美人的移民文化。
因為,亞裔在人地生疏的地方,沒有社會資源,只能憑靠自己的努力。特別是有別於日、韓等大型企業的進入美國市場,因此有許多日、韓僑是以工作移民而來,可以倚靠本國的大型企業,而以中小企業及自行創業為主的華僑,在美國只靠單打獨鬥,相較之下經濟上更需多花心思經營。因此,我們看美國的華人社會,自行建立堅強的人際網,彼此互相協助,互通信息,從而許多人願意居住在同一個社區,形成了從美國一般社會中分隔出的華人社區。再加上若要打入美國主流社會地位,最好的方法還是靠教育的投資,因此許多華僑過份重視下一代的教育,當然也因此抹殺了許多小朋友發展運動的機會。
就在亞裔人種在生活上常常忙於生活的適應與經濟的發展,較無心於休閒上的經營,陪小孩傳接球就不是一般亞裔家庭會看到的畫面,更何況是發展社區棒球運動呢。而美國棒球運動文化的開始,就在於社區棒球網絡,在長期聚居又無心發展自身基礎棒球教育;也就是說當白人小孩正在打社區棒球時,亞裔小孩在自己的社區裡補習數學,因此亞裔的棒球發展即使在美國這樣發達的棒球文化之下,還是不如各國本土的三級棒球教育體系。
因此,當台灣打棒球的小朋友都以王建民為偶像時,這樣的鼓舞作用是否也能激勵美國華僑直接加入美國棒球殿堂呢,這似乎其中還有許多問題必須考量,然而,就亞裔棒球發展而言,發展社區休閒運動,社區棒球網絡是一目標,就台灣棒球縱向而觀,鞏固三級棒球將是一大重要項目,現在我們必須為未來無數個王建民創造一個充分的環境,也為台灣未來的棒球娛樂產業更壯大充滿無限期待。
備註:本文部份內容與每週一至週六晚上11點至12點在FM98.5「寶島新聲廣播電台」播出的帶狀棒球談話節目「寶島紅不讓」同步播出。
(本文作者為邊邊角角棒球論壇美國職棒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