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 豔子藤|美食專題作家 時季常
原來問題就出在歐洲市場!就好像醫生在宣告什麼似的,國際棒總終於向世人宣佈他們的慧黠與靈敏,他們也向全球棒球迷釋出他們的決心,於是,IBAF用世界盃棒球賽的賽制變革和主辦國的挑選,來說明他們找到棒球進不了奧運的癥結,以及棒球無法成為「全球」風行運動的困難之處,原來,一切都是因為棒球始終打不進歐洲市場,成為歐洲運動文化景觀之一,進而讓歐洲佬將棒球納入心坎裡。於是2009年世棒賽的賽制變更全以「前進歐洲」為核心思考重點。IBAF積極邀請歐洲國家組隊來參加,並將預賽分散在五個歐洲城市同步開打,還特別強調全歐洲皆會有世棒賽賽程的電視實況轉播,這一次,國際棒總意識到了,棒球全球化的阻力就在歐洲,以及歐洲人把持的國際奧會(IOC)。因此他們非但要讓歐洲人增加更多「與棒球互動的機會」,更要讓IOC看清楚國際棒總的打蛇打七寸,直攻棒球全球化要害的所做所為。IBAF向歐洲叩關之旅,叩的不僅是棒球的歐洲市場,更要為棒球重回奧運而努力。在經濟力強大無比,運動風氣很盛行,運動文化也備受重視的歐洲,為何棒球就是吃不開呢?是歐洲沒有市場?或者市場還未被開發?還是根本就打不進去,完全沒有市場開發可言?IBAF也在試著找答案。國際棒總這一波火力,就完完全全直接集中在歐洲,而他們是否已經有先做足功課,對一切相關問題有了研究心得,爾後再來對症下藥猛攻呢?抑或,只是一時興起,隨便花個大錢冒險一搏呢?由於國際棒總在IOC面前吃盡苦頭,IOC的傲慢姿態也十足展示出歐洲人充滿優越感的個性和作風。歐洲佬總是自認自己「文化悠久,國際地位與文明價值都高人一等」,他們似主導著西方世界的哲學思潮,也曾因文藝復興運動,引領西方社會穿透宗教迷思,他們在面對以美國為首的棒球運動,以及全球各地截然不同的棒球文化時,是否會有「文明」與「野蠻」的不對稱對話之不適感呢?在棒球強勢國家當中,有許多是美洲國家,但整個北美洲文化泰半都源自於歐洲「母文化」的傳入,南美洲各國也曾遭歐洲帝國艦隊的侵略和屠戮,這樣的歷史事實,或曾不斷刺激歐洲佬對舊殖民地產生「政治或文化上的權力眷戀感」,讓歐洲人更難對後來才在美國發展出來的棒球運動產生感情。莫非自視甚高的歐洲人,看不見這樣的平民運動,也有他們自己篤信不渝的基督教合衷共濟之入世精神和普世價值呢?無論如何,IBAF還是決定要帶著棒球闖關,主要是看準歐洲人在長遠的歷史演進中,曾經有過不少異族征戰與皇室聯姻,使現代歐洲能夠發展出組織龐大又願包容各國的歐盟(目前已納入25國),讓整個歐洲幾乎就快要整合成一個超級國家聯盟(醞釀中的歐盟憲法,目前依然處在「與各國協調的準憲政僵局」中),凡此種種在在都顯示出,歐洲佬亦有其寬容性格,故其接受「外來棒球文化」的適應力或許比起從前已強上許多。在如此樂觀的認知底下,棒球向歐洲市場叩關似乎有機可趁,不冒險試上一試也太可惜了,即使結果如何還是一個未知數,但不管怎麼說,國際棒總都已經決定祭出長打,要將棒球轟進歐洲的棒球場內,所以2009年後的IBAF「棒球復興」運動,能否在歐洲擊出逆轉勝的全壘打,還真令人期待呢。
打進歐洲,能使棒球重回奧運,這個我相信。但是除此之外,歐洲對棒球有什麼重要性嗎?我看不出來。
足球也打不進美國,每四年的世界杯不也打得紅紅火火?比奧運的足球賽重要多了。
歐洲最強盛和富裕的西歐和北歐,人口都很少,對世界的影響力也不大。看看世界棒球的人口,絕不少於足球的人口。
人家歐洲人和南美洲人關起門來踢足球,踢得不亦樂乎;怎麼亞洲和北美洲人這麼沒自信,不能自已關起門來打棒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