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26 21:14:46瀏覽9179|回應12|推薦203 | |
在【左踏泰國、右踩緬甸~我在泰緬邊境上】一文中曾經提過,緬甸境內由於政府軍與少數民族之間的族群衝突,以至於許多緬甸人紛紛渡河逃到泰國,寧願生活在環境惡劣、物資缺乏的難民營內,也不願意回到緬甸故鄉。 泰北之旅,我和小湘造訪位在泰緬邊境的長頸克倫族(Long Neck Karen)村落。說到克倫族,也許大家不會有什麼特殊的印象,但只要提到「長頸族」這個視脖子長為美麗、充滿神秘色彩的民族,也許大家腦海裡就會浮現出一幅幅女子頸套銅圈的畫面。 是的,他們就是被迫跨越泰緬邊境,流落到泰國境內的緬甸難民~長頸克倫族。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 由於他們是非法入境的難民,因此被安置在泰國北部的村落裡,除了孩子上學以及就醫,可以讓村長帶著暫時離開村落之外,其他的時間,他們必須待在村落中不能隨意離開。身為難民的處境就是失去行動的自由,所以村子裡的男人只能在附近找尋簡單的打零工工作,女人織布、作手工藝品,靠著觀光客造訪販售藝品、收取微薄的門票與小費過生活。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非常友善的克倫族婦女) 克倫族婦女的脖子看起來好長,但並不是因為她們的脖子被銅圈拉長的關係,而是因為長期配戴重物,以至於鎖骨和肩骨因為銅圈的壓迫而下陷,看起來就像是脖子變長了一樣,但事實上,她們的脖子跟我們每個人其實沒有什麼不同。 導遊感嘆地跟我們說:克倫族的女人戴上銅圈之後,就等於一輩子都要套上這樣的「枷鎖」,因為一旦把銅圈取下,他們的頸部會因為失去支撐物而變得脆弱,容易發生斷裂而有生命危險。 這一番話讓我們聽得膽戰心驚,唉!身上一輩子要掛上這樣的重物,我真難想像這是怎樣的生活?這種「視脖子長為美麗」的特殊習俗,其形成當然有它的文化背景與社會脈絡因素,在此不再贅述。我比較關心的是,這些難民來到泰國北部定居,此刻的他們過著怎樣的生活?是什麼讓他們寧願流離至異地也不願意回到故鄉呢?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 踏入村落,所看到的是非常簡單純樸的生活,石子路的兩旁搭建起一排排的草棚,販售各種手工藝品,雖然遊客不多、人潮稀稀落落,但街道卻打掃得非常乾淨,落葉垃圾已經被聚集到一旁用火焚燒中。 整個村落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靜謐、單純、原始,空氣中還飄著焚燒樹葉的味道。這裡看不到什麼基礎建設,石子路高低不平,一群人走過還會揚起陣陣塵土。所謂的「村落」其實只是一個充滿商業化的景點,而這裡的人很溫和友善,不會纏著觀光客強迫推銷,走在村落裡,你可以感受到什麼是簡單平凡、沒有太多物慾的幸福。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織布中的克倫族女孩) 村子裡招攬遊客生意的大多是年紀較長的婦女,而一些年輕的女孩則是認真地織布工作,讓遊客捕捉她們美麗的身影。這裡的女孩從5歲開始就得在脖子套上銅圈,每2年再增加一圈,隨著年紀的不斷增長,脖子上的銅圈越套越多,脖子也就越來越長。 有些年紀較長的婦女,不僅套了頸圈,連雙手、雙腳都套上銅環,這種「另類的美麗」是克倫族人代代相傳的傳統,是我所難以理解的價值觀,但這卻是她們最真實的生活。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小湘與克倫族妹妹) 導遊說,她們的經濟來源是靠販售織布飾品及手工藝品,還有跟遊客拍照賺小費。導遊希望大家可以多多支持克倫族人的藝品,多多消費選購或是多跟族人合影,讓他們能有多一些收入來源。 也因此在村落中可以見到漂亮的克倫族女孩穿著民族服裝招攬生意、作手工藝品、織布或是跟遊客拍照。不知道跟遊客合影是否已經成為克倫族人的〝家常便飯〞,以至於相機拿起的時候,工作中的女孩就會自然地面向鏡頭,露出「職業的笑容」。 不知為什麼,幫小湘拍這張相片時,我卻有種難過的感覺………………。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藝品攤位) 每個草棚底下就是一個擺滿民族特色藝品的攤位,圍巾、毯子、包包、帽子、筒裙、小擺設藝品……,各種商品琳瑯滿目,令人目不暇給。這些都是他們手工編織的藝品,色澤非常鮮豔美麗,充滿濃濃民族風情,好想每一件都帶回家。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藝品攤位) 導遊提醒我們,不要聚集在同一攤位上選購,因為手工藝品其實大同小異,遊客們應該分散採購,這樣才能讓每一家都能有收入。畢竟這是他們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不要僅有少數克倫族人受益。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藝品攤位) 想想導遊貼心的提醒,真是有道理,因為大家都會挑選女孩最漂亮或是貨色最齊全的攤位光顧。相反的,那些位置比較偏遠、貨品比較少,或是年紀較資深婦女所經營的攤位總是門可羅雀。商場上的競爭,在這個純樸小村落裡也免不了真實地上演。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私人學校)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雖然在難民營裡看不到未來的希望,但克倫族人還是很重視孩子的教育。這裡是村裡的私人學校,用簡單茅草、木頭、石塊所搭建而成的教育中心,教授英文、緬甸文以及數學。 門口還設置捐款箱,遊客的捐款將用作孩子的教育以及村落的醫療費用。看到這裡,經過的遊客無不掏出腰包、慷慨解囊。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私人學校) 教室裡的設施其實很簡陋,黑板、長椅,連張桌子都沒有,但這裡卻是他們繼續接受教育、傳承緬甸文化的重要聚點。他們是流離至泰國的緬甸人,一點也不能忘本啊!而對於泰皇破例收留他們待在泰國境內,克倫族人也是心存感念,瞧這兩張懸掛在教室裡的國王及國王皇后相片即可見一斑。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高腳屋) 克倫族人所居住的是用茅草、木頭所搭建的高腳屋,上面可以住人,下面可以養雞鴨,這種純樸的建築,感覺非常通風涼爽。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洗滌場) 這裡是洗滌的地方,用的應該是挑來的山泉水,衣物洗滌後晾在竹竿上曬乾,天然的陽光殺菌,曬過太陽的衣物一定充滿陽光的溫暖味道。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工作中的克倫族人) 終於見到男性克倫族人,他正用著簡單的工具搗米哩!好特別的一幅畫面,充滿純樸自然的氛圍。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 在稠密的高腳屋巷弄裡,我居然見到了令我驚訝的一幕……。 這這這……,這不是「太陽能發電板」嗎?(應該沒看錯吧!)在這樣純樸的地方看到如此科技的設施,有點驚訝,原來他們也享有現代科技所帶來的便利生活。可是,並不是家家戶戶都有電力,看來這兩家的住戶很特別。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機車) 他們也有歐兜賣可以代步呢!還停放在可以避雨的地方。但不知道這是緬甸克倫族人的機車,還是當地泰國人暫停的機車?匆匆一瞥,實在沒有時間求證。 (圖:2013年‧泰北克倫族村落‧天真無邪的克倫族小孩) 我從台灣帶來貝拉娘提供的30份小玩具(貝拉慷慨捐出的二手玩具),準備送給克倫族小孩。雖然村裡的孩子不多,大約10來位,但他們收到禮物的表情顯得很開心、很雀躍,拿著玩具跟媽媽展示、趕快去通報其他的孩子、跟同伴討論拿到的小玩具,或是圍著遊客團團轉。 這些小女孩還不用帶銅圈,但她們自由自在的日子似乎不多了。導遊說:雖然現在的克倫族女人已經不需要再延續配戴銅圈的習俗,女孩可以決定自己要不要套上銅圈? 可是,在顧及觀光收益的前提之下,小女孩們最後還是會選擇繼續延續這樣的傳統,因為要成為「長頸族女孩」,她們才能有所謂的「觀光價值」,才能夠有收入來源。為了生存,這是他們不得不為的「選擇」。 聽到這裡,我覺得真的很心酸……。 有很多人認為長頸族村落的存在,是對長頸克倫族人極不人道的對待,因為泰國政府為了促進觀光,將這一群難民集居在一起,變成一個「人類動物園」,村民就像動物園裡的動物一樣,供遊客觀賞及拍照。而一群群絡繹不絕造訪的觀光客,其實就是間接助長這種不人道對待方式的〝幫兇〞,想想心裡除了難過之外,還參雜了不捨與心虛……。 遊客的造訪,為這個貧乏的小村落帶來觀光的收益,讓他們可以靠著販賣手工藝品、跟觀光客合照賺錢營生,這是他們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遊客不來,雖然可以保持部落的尊嚴,讓他們不必再維持這種「以頸長為美」(實則戕害女性身心)的文化傳統,但失去了觀光收益,在物資匱乏的難民村落裡,他們該怎麼生存呢? 人性尊嚴、文化傳統與觀光收入之間該怎麼取得平衡? 長頸克倫族村落初探,雖然僅是匆匆一瞥,但留下了我對克倫族人處境的關心與深思,希望這個問題可以很快地獲得解決,希望孩子們的臉上能夠繼續保有那抹天真無邪的笑靨,那是種簡單平凡的幸福。
©2013.05.26 Ruru~長頸,另類的美麗? 延伸閱讀:《邊境初探》金三角搭船遊湄公河、逛寮國島 延伸閱讀:《邊境初探》探訪傳說中的克倫族村落 ☆ 本文於102年5月27日登上聯合新聞網首頁旅遊美食-部落客帶路,感謝電小二推薦!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