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關於張靈甫
2013-06-02 13:49:16瀏覽136|回應1|推薦0
有朋友提到中國時報討論張靈甫將軍壯烈成仁一事.不必為中共所稱擊斃張靈甫
之事憤慨,中共史觀造假之處太多.張將軍何以蠢到將部隊拉上孟良崮?可信者唯其妻王玉玲之說法,係湯恩伯命令的.並非"中心開花,誘敵出籠".至於湯恩伯出此下策,我猜想乃是因為此次剿匪,訂計畫的是岡村寧次,而張靈甫友打下泗水戰功,且湯恩伯治理河南時聲名狼藉,若此次剿匪成功,張又是王耀武親信,取代湯的可能性極高,又成功若是出自於岡村寧次,這個留日的湯剃頭,可能前程不保.所以是湯下令張一定要固守孟良崮,此乃楊家將與潘仁美故事之翻版.中共不可能擊斃張將軍,理由很明確,因為人海戰術只敢夜戰,解放軍阿兵哥都是去送死的,哪有能力捉到張將軍呢?李天霞與胡璉搭救不到整74師,是因為沂蒙山區都是花崗岩,大石頭路非常難走,至於中共所以能衝上山區,不是他們有神功護體,而是屍填溝壑,踩著屍體往前衝,才能夠如履平地.
張將軍之死實乃上級所害.王玉玲說,他們才剛打完泗水之役,重裝部隊都在徐州修整,為何要張帶他的整74師一萬三千多人去追擊陳毅?事實上,孟良崮整74師的參戰部隊都是輕裝部與機槍連,被俘七千多人中大多是通訊連與交通連隊,重要的火砲部隊都在徐州修整,所以我猜(王玉玲沒說出口)張將軍是被湯恩伯害死的(我沒有證據,只是猜測)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ffinsun&aid=7708560

 回應文章

ruffinsu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共諜與粟裕
2013/06/17 11:43
讀霍安治著《軍事指揮官張靈甫:第二部‧孟良崮》(註1)書摘: 作者親訪張氏遺孀與倖存舊屬,對張靈甫暨整74師官兵的結局抱持同情,指出孟良崮戰敗歸因統帥部失策與共諜作祟;此外,對張氏自殺說(國府)與遭擊斃說(中共)之爭議做了詳盡的考證,凸顯歷史詮釋的陰暗面與口述史之難為。 張靈甫暨其整74師,是國府的王牌美械重裝師,然於孟良崮一戰竟孤軍深入不利戰車的孟良崮山區,令人費解;其實這項錯誤指令絕非張靈甫所下達,他本人亦非常悲憤:「現在迫我進入山區作戰,等於牽大水牛上石頭山,有人跟我過不去,一定要我死,我就死給他們看吧!」(註2)。國府史料方面是將責任歸咎於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 ,因為統帥部為避免整74師過於深入,是指示第一兵團先攻沂水、同時掃蕩坦阜的,然而湯恩伯卻讓攻擊沂水的兵團主力停留在蒙陰、界牌、致使掃蕩坦阜的整74師陷於困境。(註3) 然而經過作者的考證,沉默了半世紀的湯恩伯其實也是有苦難言,因為指控統帥部等於是攻擊蔣介石;而統帥部的作戰業務,當時實際上是日後被國府斥為共匪之參謀次長劉斐所負責!參謀總長陳誠彼時忙於黨政軍協調、另外兩位次長則分掌行政與後勤業務。 湯恩伯與毛森在開戰前夜才驚覺,整74師若按統帥部指示渡汶水、掃蕩坦阜,就誠如張靈甫所怨「牽大水牛上石頭上」了,湯恩伯欲補救之,連夜通電南京請求更改作戰命令;然而接話的劉斐卻以「蔣主席已休息、不便驚動」為由拒絕上達,知道大難臨頭的湯恩伯也因此「頗為焦慮、一夜未睡,打了很多電話都不得要領」(註4);作者在此有力地提出了兩項相應的史料:首先是共軍參謀金治回憶當夜陳毅與粟裕得悉湯恩伯兵團將發動進攻、且整74師將孤軍深入的情報,陳、粟二人連查證都沒有便指示各縱隊截擊整74師。 (註5) 是何等權威的情報讓陳、粟二將能即時地獲取統帥部對第一兵團所下達指令、且願意未經查證便立刻改絃易轍呢?其次是另一位戰後公開承認為共諜的國防部作戰計畫廳廳長郭汝瑰,也印證了戰前計畫時,是劉斐引導蔣介石將第一兵團引向沂蒙山區的!(註6) 但比軍情洩露更關鍵、可說是孟良崮敗因真正主因的,乃是整83師李天霞為了保全實力,並沒有按湯恩伯的指令,真正跟進掩護整74師,導致張靈甫的右翼其實是空的!(註7) 而由於破曉後進展尚稱順利,湯恩伯可能是顧及顏面,竟也沒有再行更改作戰指示!後來粟裕截了整74師唯一的退路垛莊、第一兵團各師的反包圍網又無法及時搶救之,整74師也就難免覆滅了。 國府於孟良崮喪失王牌美械重裝師的悲劇,反映國府派系將官各懷私心、常於戰場上觀望不前的弊端,張靈甫實際上是被犧牲掉的;李天霞後來僅被斥責、撤職而未受軍法審判,隨後竟又被起用,這也是因為國府派系內利害關係;粟裕晚年亦曾回憶道:「說是敵整編第74師孤軍冒進送上門來的,這種說法是不符合戰場實際的……也把敵人想得過於愚蠢……」而國府方面的史料也是罕見的推崇粟裕、間接的證實了張靈甫的非戰之罪(註8) ; 若說張靈甫有責任,那麼唯一責任應該是放棄從垛莊突圍、決定以孟良崮為堅守基地 ──那是個沒有水源的不毛之地;然而張靈甫之所以這麼決定,也是因為上級長官自蔣介石到湯恩伯皆要求他堅守陣地、承諾將空投物資,且確實也退無可退了。 關於張靈甫之死,作者引用了大量舊屬親眼所見與通信官和張靈甫訣別的說法,皆可證實張靈甫確實是自殺的;尤其令人聞之肅然的,是整83師周志道、整25師李世鏡和孟良崮倖存官兵林鑄年等,當時所處不同據點,卻皆有時值五月,黃昏之際(張靈甫自殺時)竟下起冰雹之說!而孟良崮所屬之蒙陰縣,上一回五月下冰雹已是三百年前了!(註9) 中共方面許多被擊斃說,被作者考證是恨張入骨的第4縱隊司令陶勇等所捏造,而誤導半世紀之久;他引用了陶勇的保健醫生盛政權於2004年之口述史做了有力的反證(註10)。 註釋: 1.霍安治,《軍事指揮官張靈甫:第二部》,臺北:老戰友工作室,2008年,頁196-312 。 2.參見霍著,頁197,引自第一兵團第二處處長毛森之回憶錄《往事追憶》;另外所謂的 「崮」是山東魯中地區對沂蒙山區怪石嶙峋的丘陵之稱,而「孟良」是魯中戲曲裡和 張靈甫有著巧合宿命的楊家將角色,參見霍著頁214、頁217。 3.參見霍著,頁198,引自《戡亂戰史》與《戡亂壯烈戰史》。 4.參見霍著,頁208。 5.參見霍著,頁210-211,引自金治〈憶孟良崮戰役中的陳毅司令員〉。 6.參見霍著,頁213,引自《郭汝瑰回憶錄》。 7.參見霍著,頁235,引自李天霞部羅文浪《孟良崮戰役回憶》。 8.參見霍著,頁237,引自《粟裕回憶錄》、《魯中會戰》。 9.參見霍著,頁264,隔三百年之說引自《蒙陰縣志》。 10.參見霍著,頁275,引自《解放軍報(網路版)》2004年9月13日盛政權口述、王新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