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劉家熙】
財政部證所稅版本外資免稅,被投資界視為「引清兵入關」的翻版,不但沒有公平正義,台股若陷入一團死水,反將引爆外資撤資的風暴。
資本市場求的是均富,但財政部證所稅版本卻一步步朝向均貧的方向前進,並採嚴以律己(國人)、寬以待人(外資)的政策前進。
上周起,台北各大代辦公司開始在證券商穿梭,打著「外資避稅」的旗幟招商,馬上吸引不少大戶私下詢問。假外資起跳價位達10萬元以上,非一般投資人可以支付。受災戶則落到散戶及中實戶身上,成為法規漏洞下的一群受害者 。
財政部獨厚外資,強調與國際同步,避免降低外資來台投資意願。殊不知,外資海外投資,除了考量各地的稅捐及買進賣出交易成本外,更在乎資本市場的體質及活絡程度,一旦台股交投萎縮進,進而引影響上市櫃公司IPO及募資,重挫資本市場,就算是外資門戶大開,也不見得吸引買氣上門。
國際股市未課徵證所稅的主因,在於此制度有很多窒礙難行之處。一旦開徵,對股市影響甚大,未來不排除執政黨為救股市,將採取護盤基金、官股護盤,甚至開放陸資來台等多項作法,做為後續配套策略。
但是,善良投資人已受到衝擊,儘管無需課稅,每逢5月繳稅高峰,一些菜籃族就要拿著歷年來的交易憑證來回比對,以免落入逃漏稅的命運。
台灣股市結構仍以散戶為主,散戶交易金額占65% 、法人僅占35%(其中外資成交量占22%);散戶持有股票數占40%、全部法人約占60%(其中外資持有股票數占25%),散戶換手率較高,機構法人投資、中長期資金投資仍然不足,和其他國家的股票市場結構大不相同。
跛足證所稅,讓台灣有錢人出走,搖身一變成為外國人,將蔚為國際資本市場一大奇景,在各國爭相吸引資金的時代,也恐將將成為國際資本市場的笑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