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5/19 20:44:02瀏覽575|回應0|推薦4 | |
Anna到底是誰?
她最後說:「When my name was Anna」 這是第一次知道她的名字。 曾經的名字屬於曾經的Anna。 翁達杰的小說『Divisadero』裡,敘述者Anna談到這段話: Everything is collage,… There is the hidden presence of others in us, even those who we have known briefly. We contain them for the rest of our lives, at every border that we cross. 『每件事物都是在拼貼著破碎。在我們心中總隱藏著某個人或某事物的存在,儘管與他們的關係只是初淺的認識。他們的存在變成了我們生命的一部分,尤其在我們的生命遇到了必須跨越的轉折時。』 ------------------------------------------------------------------------ 走在校園內看到的幾乎都是學弟妹。大學生的活力與熱血處處可見。 路上遇到的這些學弟妹,其實很少是認識的,如果巧遇個好幾十次,也許印象會熟悉一些。 然而,這些不認識或不熟識的面孔裡,總有幾個是能夠讓我們印象深刻,甚至會不知不覺注意起來的。 ------------------------------------------------------------------------ 與他有兩三次巧遇,雖不相識,視線仍在他身上多停留兩三秒;與她講過幾次話,雖不熟識,有時專注力會飄離話題之外。 也許並不是因為她/他魅力動人或者身材佼好。 而是在她/他那微薄的印象中,我們看見了另外一個人的身影或另外一件事物的存在。 這種感覺就像,當某個陌生人的名字突然在眼前或者耳畔冒出,我們都有可能發現在這短短的文字聲音裡住著一個消失已久的、熟悉的,另一個人。 她/他每天換不同的服裝與髮型;每天都有不一樣的心情跟朋友同事吃飯;每天都有相同與不相同的行為習慣。 也許她/他某一天的服裝髮型,或者某一鐘頭的個性心情,還是某一分鐘的行為習慣,似乎讓我感覺到另外一人的存在,某一種熟悉感因此活在這位不熟識的她/他身上。 我試圖從她/他的表情與話語中尋找那熟悉人的身影。 然而,她/他終究是我不熟識的第三人稱,即使我和她/他曾在交集的邊緣徘徊過,她/他的髮型、心情、習慣也不是一直停留在我熟悉的熟悉人身上。 因為我知道她/他到底就是她/他,但我卻刻意在她/他身上找到另一人的身影,似乎真的遇見了熟悉的那個人,卻又害怕面對 – 面對過去的熟悉。 The past is always carried into the present by small things. 「透過某些小事物,過去總是能夠被帶到現在。」 她/他把我過去熟悉的人帶到我面前的現在。於是眼前看見的是過去與現在的堆疊、交溶。 但她/他始終是我的第三人稱,我永遠是我自己的第一人稱。 by Mac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