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3/18 00:05:54瀏覽578|回應4|推薦17 | |
文學,是由古至今源遠流長的經典,也是紀錄人類文明流變的傳奇。從歷代詩、詞、曲、賦,不同樣貌與格式的文學,隨時代演變,成為現代文學中的新詩、小說、散文。然而,網路發達的現代,雖同時也促成了資訊氾濫的問題,卻在這樣的錯合中萌發出一種新的文學突變,也就是「網路文學」的誕生。
回想起新詩,也就是白話詩的推動者胡適先生,從「嘗試集」開始,中國文字有了新的樣貌、新的里程碑。而相較於網路文學的創始則是從作家蔡智恆1999年發表的「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始。 生為一個現代年輕人,必定有涉略過網路文學的領域,但某部分老一輩作家則視之為「散佈文字」甚至「垃圾文字」,因為自從網路文學演變至今,價值觀的改變使得年輕寫作者被「愛情」所拘束,然而年輕人的愛情在長輩眼中卻總是屬於輕浮的、隨便的,因此雖頻頻受到打壓,卻無法真正壓制網路文學的興起。 其實,每個時代都有屬於它的經典文學,這樣的資訊時代也不例外。陳獨秀與胡適先生當時在推動白話文運動時也曾經受到守舊派的打壓與否定,但因著他們對時代的責任感,以及不放棄的決心與毅力,使得文學終於不再是只屬於高知識分子才擁有的專利。文字是人類的天份,在網路文學的發展歷程中,只要雖為愛情卻不至於濫情,我相信終有一天能夠使各種年齡層與時代背景的人們所接受,更何況,近年的網路文學,已經逐漸脫離愛情邊框的趨勢,像鄭愁予先生的寫作心路般,從浪漫詩派終究演變成人生詩派。 影響一個時代文字的因素,除了顯而易見的文字的形式、文字的體態以外,更牽扯到價值觀的改變、趨勢的流動、資訊的傳遞等更多不可細數的因素;甚至攸關到氣候的變遷、政權的轉移這些內在原因。而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台灣,我們沒有體驗過龍應台「大江大海」的深闊、沒有經歷過齊邦媛「巨流河」的沖刷,加上資訊交友的便捷、感情速食的概念,自然而然使網路文學的格局縮小,雖然不見是好,但應有一群心中充滿抱負的改革者,來突破這樣的迷思與眾人的成見,使網路文學成為真正因應時代的經典文學。 在自己部落格的小小空間裡面,有著我們人生精采片段的剪影,每個人有不同的呈現方式、屬於自己的文字、思想,而這些都是不可埋沒的,儘管並不是字句都華麗動人,或者成為能說服眾人的高談闊論,卻擁有他們最直接、最真摯的情感;而情感,不正是古今中外寫作者最重視的成分嗎?無論是對家人的摯愛、對男女的依情、對君主的關切、對社會的使命......文學之所以能扣人心弦,反倒與完美的修辭、器量無大關聯,真正重要的是其中激昂的情感流露。畢竟文字終是人類的天份,是將人生故事思想一件件永遠流傳下去方法,也是人,藉由文化將情感表達最直接的管道。 文學的價值與定義雖因人而異,卻不能因為單純的固執而抑制了新興文化的產生,身為存在於這個世代的人,無論老少、立場、職業、背景、性別、資歷,都應該攜手共創時代的經典,讓文學不再又只是少部分人才能接觸的東西,朝更好更大的方向發展,使我們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一頁貢獻。破除對於網路文學的迷思,放下對於網路文學的成見,你將會看見一個你前所未見的,新的世代。 文字將永遠存在於每一個世代裡,儘管他的容貌不停更易,他的本質卻從未改變,也永遠不會改變。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