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從半澤直樹到坂上之雲看日台中影視格局
2013/10/08 14:39:13瀏覽198|回應0|推薦3

委屈小時候是日本電影在台盛行的年代.

從黑澤明的作品到大川橋藏的武士道系列,還有充滿奇幻色彩的「黃金孔雀城」,

那種深沉而變幻多端的東方蒙太奇手法美學,影響了我一輩子的影視審美觀點;

一直到1990年,我三十餘歲的中年,和朋友帶著家中三個孩子去看黑澤明的

最後作品~~「夢」,那片中對生命之初的彩虹夢幻之谷的呼喚,對核能的反思

,對日人發動戰爭的批判,以及年紀已過八十,一生經歷大正以來日人發動二戰

侵華戰爭,戰敗,又於戰後復興國力造就黑澤明電影神話時代的能量,他的片中

處處可以看見他作為一個日本電影導演的美學駕馭能力,深刻思維及人道良心.

1998年辭世的黑澤明,臨終時刻仍在手剪的電影剪輯台上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後

一刻........

黑澤明代表的二十世紀日本電影,雖在二十一世紀初,日本電影風光不再~~

當然日本經濟泡沫後的二十年,日本電影的黃金時代也隨之結束,可是,繼之而起

的日劇,從商業劇到史詩劇,無不顯現日人在操作影視作品的明星制,娛樂化及

以還原明治維新前後的史詩劇集系列高度的操盤能力及影視美學根基.

反觀中國大陸:[宮]或「甄嬛」系列,無非是穿越劇的後宮爭寵八卦愛情大串連

,對於歷史及文明的轉折毫無反思可觀之處;至於張藝謀的「英雄」或馮小剛的

「一九四二」,實在是前者純粹在賣弄鏡頭色彩學,後者則口碑與票房皆屬慘敗.

台灣 近年的「艋舺」或「賽德克巴來」,前者完全把老萬華丑化成少年黑幫拼搏

的血泊煙花之地,後者雖有為台灣原住民在日劇英勇抗日的史作記的企圖,但蒐史

及思維的貧薄,加上導演駕馭史詩美學功力的不足,雖賣座好卻不能讓人真正跟著

叫好~影視是市場及作品都攤在大家眼前的,好就是好,賣座無法說明一切;尤其

好的影視作品對人心的潛移默化是極其深遠的文化財累積.

由此日人近來的「半澤直樹」職場商業劇,在全亞洲都售到熱播好評,到明治史詩

大片~~由前兩年的「坂本龍馬」到「坂上之雲」,莫不表現自一八六八年明治

維新以來,日本革新人物帶領時代精英不斷變革,推動國家融合東西,保衛傳統,

現代創新的種種動人史蹟.

這樣的日本,在影視作品裡呈現的氣魄及行動力,能不令陸台的兩個民國政體感愧

乎?~~自一八六八年以來的維新競賽,中國人輸了,一八九五丟了台灣.

進入二十一世紀三D新影視文創時代的賽程,不管陸台都拿不出像樣的作品在亞洲

舞台和日韓一較長短,陸則天天吹噓膨風的中國夢,台則一下不知到底自己是不是

中國人或要做怎樣的台灣人.....

一百多年過去了~~陸台這兩個政權到底能給人民許諾一個怎樣有民族尊嚴的

未來?

那種深沉的哀痛之感,摧人肝膽呀!!怨

( 心情隨筆愛戀物語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wsnow&aid=893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