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09/06 14:33:18瀏覽3696|回應3|推薦19 | |
( 廚娘.攝影/寒荻 ) 李炳南年近一百時,即使身子骨敵不過自然法則的汰換,仍硬是撐起衰弱的身軀講經授課。弟子含淚勸他休息,他說:「我留這個身子在世間,就是為了講經說法,大家要聽,我怎能不講?」勸他多少進點飲食,他亮著眼說:「我吃精神」;勸進補品,就說:「我吃菩提子就夠了。」 孔子言:「食、色,性也。」一個人如果真的能夠跳脫口腹之慾與情慾的擺弄,是不是就真的能從人世間畢業,到另一個更殊勝的境界呢? 還不夠呢,「自了漢」還是得再回頭為世間做些什麼吧──無怨無悔的、正確的做些什麼 李炳南雖不是生於台灣,卻在台灣落地生根,深愛台灣。他無疑是當代台灣素食者中的代表人物。因此,安排深具台灣本土味的小吃──素圓,做為代表本篇章的料理。 以人為本的淨土宗主張──要往生西方淨土,必得先認識人間,建設人間淨土,在人間以行善為樂,圓滿了佛法中的誠心、深心、大悲心。素圓,不只是素圓;在我的眼中,它的形象是有佛學意涵的──渾圓厚實、有點兒透明卻又不完全通透的外皮,就好比包羅有情無情的大化。而潛伏於內的,是依緣起、緣滅在世間來來去去的眾生。 吃素,以圓滿與眾生之間的緣會;這便是「素圓」的意義。
素寫李炳南 李炳南(西元一八九○~一九八六年),中國山東濟南人,是一位有執照的中醫師。一九三○年,中國中原大戰,他偶然閱讀到豐子愷的《護生畫集》,深感弭平戰亂的根本在於戒殺護生,於是決定終身茹素。並在因緣際會中,先後與印光法師、太虛大師結下不解之緣。一九四九年,他移居台灣,落腳於台中市,並開始佛法講經的生涯。除了協助創建慈光育幼院及台灣第一所現代化佛教醫院——菩提醫院,他也在許多佛教刊物上開闢「佛學問答」專欄。 一九八六年四月十三日 ,李炳南安詳往生,世壽九十七歲。 以弘揚佛教淨土宗為志業的李炳南,儘管說盡千千萬萬個道理,最終的要義,不過是明明確確的「一心不亂」、「一心念佛」。他臨終之際,與弟子們一一互相祝福後,作「吉祥臥,嘴唇微動,手持念珠,隨大家念佛頷首閉眼,使勁吐了兩口氣就安詳往生了。遺體火化之後,呈現舍利珠千餘顆。」 素圓 【材料】 綠竹筍(去殼、小型)……1支 香菇…………………………5朵 榨菜絲………………………1/2杯 素肉絲………………………1杯 混合糊A:在來米粉1杯+清水1杯(攪拌均勻) 混合粉B:蕃薯粉1/2斤+太白粉1/2斤(攪拌均勻) 【調味料】 醬油……………………………2大匙 鹽………………………………1/2茶匙 胡椒粉…………………………1/2茶匙 糖………………………………1/2茶匙 油……………………………2大匙 清水…………………………5杯 【特殊工具】小碟子(或淺形碗)八至十個
【作法】 1.綠竹筍洗淨,用開水川燙十分鐘,撈起,切成細丁;香 菇以溫水泡軟後切成小塊;榨菜絲用開水略為川燙後切成碎丁;素肉絲以溫水泡軟。 2.熱油鍋,先放入香菇、素肉絲爆香,再放入綠竹筍、榨菜丁,均勻翻炒。盛起備用。 3.另取出一深鍋,裝五杯量清水,煮滾後,緩緩加入混合糊A,同時不斷攪拌, 直至成均勻糊狀。離火,冷卻至不燙手時,即加入混合粉B,攪拌均勻。 4.所有小碟子(或淺形碗)皆塗抹一層油,倒入已調妥的糊料,中間放入以炒好 的內餡,之後再填滿糊料呈飛碟狀。 5.用蒸籠蒸十分鐘,或熱滾一鍋油,小火油炸糊料熟透,素肉圓即大功告成。
欲享用時,可沾上適量特製甜辣醬及醬油,則吃來更過癮。
小叮嚀:進行至步驟(3)時,切記一定要等混合糊A冷卻至不燙手,才可加入混合粉B,否則會很容易結成一塊一塊,無法均勻融合。 小祕訣:混合粉B中的比例,可絕定素圓的口感。喜歡較有嚼勁的人,蕃薯粉所占的比例可多些;若喜歡口感柔軟,則太白粉的比例多些。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