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琉球沖繩簡史及其特色
2009/01/13 23:53:08瀏覽1455|回應0|推薦2

琉球沖繩史的分期

在琉球沖繩史的撰寫史論著中,有的採王統別的編年方式,有的依經濟發展階段來分期,有以政權的更替做為依據來分期,目前以高良倉吉的時代分期成為主流,將琉球依歷史分為五個時期。琉球(沖繩)在數萬年前就有人類居住,數萬年的歷史大致可區分為5個階段:

1階段-稱為「先史時代」,從數萬年前到12世紀為止,屬於吸納周圍亞洲各地區的影響而逐漸成形的基礎期。

2階段-「古琉球」期,以沖繩島為中心,政治上逐漸趨於統一,1429年獨立的琉球王國誕生。

3階段-1609年日本國薩摩藩以武力迫使琉球王國聽命於薩摩,進入了第3階段「近世琉球」,史上稱為「日支兩屬」時期。

4階段-隨著日本國從封建國家轉變為近代國家,琉球王國在1872年被廢國改為琉球藩,繼之又在1879年改為沖繩縣,進入「近代沖繩」的時代。

5階段-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沖繩是日本國土上唯一的陸上戰場,死傷慘烈自不待言。日本戰敗,沖繩由美國直接統轄。1972年因主客觀環境及住民的要求,將之歸還日本,再度成為沖繩縣。從美國統治時期起到今日的沖繩縣,統稱為「戰後沖繩」。

琉球沖繩史的特色

琉球和台灣的歷史命運類似(參見琉日中台四國簡史對照表),從而可歸納出四個與台灣雷同的特色,即政權更迭頻仍、兼具海洋與國際雙重性格、文化多元發展、住民自覺意識決定未來,詳述如下。

1政權更迭頻仍

1429獨立的琉球王國建立之前的古琉球時期,是三山豪族各據一方、互相爭戰的部落社會14291879年為琉球王國時期,主權者為國王,1609年的島津事件和1879的「琉球處分」,使得琉球王國一步一步地被納編為日本國的一員,換句話說,古琉球期以獨立國家姿態存在已久的琉球王國,因為島津事件被納為幕藩體制的一環,成了附庸國,表面上是王國體制,其實是受日本的控制,有的學者稱此為「日支兩屬」時期。「琉球處分」之後,王國體制徹底瓦解,完全納入日本國家體制之下,成為日本國的一個縣,此即18791945年日本統治時期,主權者為日本。19451972為美軍統治時期,即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美軍託管,主權者為美國;1972回歸日本迄今,主權者為日本。

2兼具海洋與國際雙重性格

琉球列島位在中國、朝鮮半島、日本、東南亞的交通要衝,是歐亞遠東航線必經之地。自14世紀末開始,逐漸發展為朝貢貿易的中繼站,為時500多年,朝貢貿易多賴船隻載運貢物,航行於明、清國與東南亞的暹邏、麻六甲等地進行交易,18世紀末英、美、法、荷等國爭相來琉傳教和貿易,19紀沖繩人大量移民海外,都說明了由於琉球地理位置的特殊,使得琉球歷史具備海洋與國際雙重性格,這也是歷史發展必然的結果。

3文化多元發展

歷史的主體雖然是一群以日本文化為基底而後複合其他文化的人。但由於歷史進程不同,因而發展出與日本本土列島截然不同的文化。有先史時代在前奠基,琉球王國的形成、發展,是琉球˙沖繩史上最關鍵的時代,此一時期的大航海貿易,不僅大量吸收來自明國、清國、朝鮮的先進技術、知識、文物,也與東南亞諸國有密切來往18世紀後期來自歐美國家的傳教和貿易需求,琉球開始了與西方世界的接觸,19451972年美軍統治的27年間,也吸收了若干美國文化。

4住民自覺意識決定未來

戰後琉球與日本本土政治行政分離,沖繩人經歷了美國的直接統治,其後衝突迭起,滋擾叢生,為了解決困境,透過一連串公開表達住民意志的復歸運動,大多數人選擇回到日本國家體制之下,過程中幾經波折,但最後終於實現復歸。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eika&aid=25627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