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11/07 10:26:36瀏覽1682|回應2|推薦22 | |
完成太魯閣馬拉松21公里, 與台大EMBA一起流汗的夥伴,共度了一個愉快的長跑假日。恭喜Mel 下面是今天刊登在聯合報元氣周報的專欄,標題是「動禪」 我生長在一個天主教家庭,宗教是家庭教育的一部分,成年後依然信奉天主,但不喜歡教會,很少參加教會活動。對「神」的敬畏加上對教會的開放態度,形成半生對「我」的開放式探索旅程。 我跑步已經30年,其中約15年,每星期至少跑三天,另外15年幾乎天天跑,最多每周休息一天。換算下來,跑了6000天,每天以一小時計,就是6000小時。可以說,這6000小時是我的宗教時間。 宗教其實就是處理自己與自己、與生死、與宇宙關係的事情。建立宗教觀可以讓人勇於面對不可知的生命,生命變得踏實。宗教觀的建力可能來自外塑,也可能來自內省。人類歷史太多戰爭起源於宗教衝突,杭亭頓的「文明衝突論」指涉的也是宗教戰爭。我熟知的天主教史記載了太多中世紀愚蠢的宗教偏見與血跡斑斑的迫害,從小我就認為,有一個值得敬畏的「神」存在,由祂導引人類的生命,「神」不會錯誤,但「神」的代理人不可信賴,人應該和「神」直接交往。成年後,我始終在各種宗教觀中探索,希望找出安頓自己的地方。 可能因為深受中華傳統文化浸潤,接觸聖嚴法師的著述後,受到佛法感動,開始試著練習修禪,我從未參加正式禪修,我所有對禪修與佛法的理解都來自閱讀,只是土法煉鋼,也若有所得。 傳統禪修必須雙腿盤坐、挺直脊椎,讓心思沉澱、大腦放空,達到空白境界,最後就會頓悟。但禪修真的一定要盤腿靜坐嗎,我曾經詢問一位方家,他的答案是「一定要」,因為身靜才能心靜,盤腿使身體受苦,苦能夠推動意識快速轉動。 可是,如果跑步也能讓人心靜呢?跑步時身體同樣受苦,意識也應該可以快速流動。回歸禪修本質,泳給˙明就仁波切曾定義禪修是:練習安住於心當下的自然狀態,並單純清楚地感受當下浮起的一切念頭、感官知覺或情緒。跑步時確實可以感受念頭、感官知覺與情緒,順著下去,往往會產生預想不到的結果,頓悟會讓人狂喜。 佛教對禪修有兩派觀點,藏傳佛教如泳給˙明就仁波切就鼓勵從胡思亂想開始,只要放下、放鬆就好,不需要阻止任何念頭、感官知覺與情緒,但也不要追逐他們,盡快回到靜止狀態。台灣佛教教導禪修主張從放空開始,大腦不要有任何念頭,事實上這是非常困難的。 無論什麼方法,禪修就是「觀察自心」,我在跑步前通常會設定思考主題,邊跑邊讓念頭飛舞。有時以當下工作或情緒問題為主題,多半是與自心有關的念頭或疑惑,愈跑愈多念頭或情緒來來去去,隨著汗水滲出,往往答案或「悟」就會從大腦迸出。這不就是一個普通人的「動禪」嗎?
|
|
( 興趣嗜好|運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