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女兒買了西門町「鴨肉扁」鴨肉和乾麵回家看爸媽,八十多歲的老人,默默的吃著。女兒說,阿公把麵吃完,好感動,因為阿公每次都不吃東西,是呀,真的是,我說,你小時候如果把東西都吃完,我們也和你一樣開心,現在哄阿公吃飯,也像哄小孩。
瞥見亂七八糟的家裡,桌上竟擺著一本「四書」,中華民國二十三年十一月出版,隨手翻翻,扉頁和封底都留下老爸用鋼筆寫的記錄,1948/3/6,龍溪高中,這是老爸高中的用書呀,他大概怎麼也沒想到,一年後會離開故鄉,當時只是十六、七歲的孩子,一回首,已是白髮皤皤的老人。
「爸,這本給我!」開口向老爸要書,過去常有;爸說:「還有好多新的版本,這本舊臭臭。」「我要這本,新版我家也有,這本我沒有。」
從念書到現在,四書不知道買了多少版本,只有這本值得紀念。紙質泛黃脆弱,字體小到我現在也已看不清楚,但裡面有我沒有的記憶,現在留下來,以後可以留念。
周潤發演的「孔子」,賣座奇慘,在兩岸都被阿凡達打得落花流水,大陸甚至干預阿凡達的放映,要戲院減廳、提早下片,為了那背後的民族主義作祟,可惜孔子還是不爭氣,輸給用電腦畫出來的虛擬人物。
共產黨打贏了國民黨,也打倒過孔家店,可惜,一甲子後想用孔子反攻,還是被好萊塢打得抬不起頭。
這本四書是上海沈鶴記書局印的,民國二十幾年,首頁還附了注音字母讀法表,當年已經有了注音符號,正推行國語。書裡沒有訂價,但封底貼的標價是七萬元。
本以為是老爸年輕時的無聊舉止,可是剛好看了一段龍應台「大江大海」,提到當時幣值:
「你要想像,戰場上一片焦土,戰火還沒燒到的地方,人們在挨餓。你看這一則美聯社在一九四七年七月二十四日發的新聞,它列表告訴你,一百元法幣──別以為這是法國法郎,當時的幣值就叫「法幣」──在中國,可以買到些什麼:
1940一頭豬
1943 一隻雞
1945 一個蛋
1947 三分之一盒火柴
錦州在打仗的時候,上海的生活指數,五個月內跳到八十八倍,再下一個月跳到六百四十三倍。一九四九年四月下旬,已經增加到三十七萬倍。大學教授的薪水,已經買不起米;馬路上,大學生遊行抗議的狂潮,癱瘓了整個城市。」
一本四書七萬元,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