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7/29 01:32:17瀏覽1217|回應5|推薦18 | |
以下段落,節錄自「慢活」(In Praise of Slow): ***** 這真是瘋狂。雖然有些人喜歡長時間工作,也應該讓他們這麼做,但卻不能因此要求其他所有人都跟進。工作過度對我們自己不好,對經濟也不好。二00二年,位於日本福岡市的九州大學進行一項研究發現,每週工作六十小時的人罹患心臟病的機率比每週四十小時的人大兩倍,而每週至少有兩天睡眠不足五小時的人,患病風險則是三倍。 ***** 強制員工長時間工作的公司也同樣要付出極高代價。生產力不易評斷是眾所週知的事,但學者們一致認為工作過度遲早會到達極限。這是基本常識:當我們疲倦、壓力大、不快樂或不健康時,自然會降低產能。根據國際勞工組織統計,比利時、法國與挪威勞工每小時的產能都比美國勞工高。英國勞工的工時在歐洲名列前茅,結果每小時產能卻幾乎是全歐最低,毫無績效可言。工作時數較少,通常效果也較好。 ***** 二00三年,美國倡導減少工時的人於十月廿四日,首度舉辦全國性的「取回時間日」活動,根據某些評估,美國人到這一天的工作時數剛好相當於歐洲人一年的工作時數。 ***** 現在所有工業社會中,根據召聘新人的主管所說,年輕一點的應徵者已經開始提出一些十或十五年前的應徵者想都不敢想的問題:我能在合理的時間下班嗎?我能不能降低薪水換取更多休假?我能掌控工作時數嗎?在一個接一個的面談,訊息傳達得又響亮又清晰:我們想工作,但我們也想好好生活。 ***** 全球工業國家的企業感受到趨勢之所向,都開始為員工提供機會解脫長工時的苦刑。即便是瞬息萬變、競爭激烈的產業,雇主們也已察覺到,讓員工的工作與生活更加平衡是提高產能與盈利的不二法門。 ***** 形式上縮減工時並不是讓工作與生活更好的唯一途徑,有時候其實只須導正公司文化,糾正「工作時間長就代表做得多」的觀念。萬豪酒店就是個例子。二000年,該集團斷定公司主管經常在公司待到很晚,只是因為他們以為這是公司的要求,因而導致士氣低落、精神萎靡。 ***** 多項研究顯示,自覺能掌控時間的人會比較放鬆、有創意,產能也較高。二000年,英國某家能源公司聘請了管理顧問來整頓電話中心的班制。結果幾乎一夕之間,產能銳減、客戶怨聲載道,員工也開始離職。由於新制度不許員工對自己的工作時間表示意見,因而整垮了士氣。該公司發現錯誤後,立刻給予員工更多班制上的自由,不久電話中心的產能又恢復原來水準。 ***** 二00一年,「促進生活及工作環境歐洲基金會」主導的一項研究發現,歐盟勞工承受的時間壓力比十年前大得多。目前有三分之一的勞動人口為了應付期限,用掉了全部或幾乎全部的時間。速度在職場上的確扮演著重要角度。期限可以專一心志,激勵我們有傑出的表現。問題是有許多人始終困在期限的牢籠裡,幾乎沒有時間放鬆、充電。就在我們十萬火急地追趕期限或甚至只是故做忙碌之際,那些需要緩慢的事情──策略計畫、創意思考、關係的維繫──也都隨之散失。
|
|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