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16/03/23 11:48:25瀏覽1616|回應0|推薦18 | |||||||||||||||
在研究以往的歷史事件時,會聽見前輩常說「史地不分家」。說起來,還真有那麼一回事。尤其是當大多數的口述歷史,都指向事件發生的相關地點就在附近之時,更會令人想要前往一探究竟。 北36鄉道上的「潛龍在淵」石壁,除了是瑞芳火把節活動中的一個亮點之外,它更是與1940年瑞芳五二七事件有著密切的關聯。由地方耆老口述歷史中,我們可以知道該石壁在1940年事件發生時,地方望族李建興先生曾於此處躲藏過一陣子。此外,這一傳聞,也獲得瑞三鑛業公司的幹部證實確有此事。 踏查當日,一行三人由瑞芳舊街名店保雲芋圓集合後出發,就在前往目的地途中,得到一位前輩告知潛龍在淵石壁下方,可以隱約見到一尾龍的樣貌,龍頭朝下,龍尾朝上。但就當我們抵達時,也許是我們的慧根不足之故吧,尋龍還真的需要一點天馬行空的想像力。 稍作停留後,我們不由石壁左方峭壁上切,因此改由繞過秀祈山山門與鹿仔寮之間的水管路附近往上攻頂。原因在於該處地勢較為平緩,在完全沒有攜帶攀岩設備的我們來說,這個路線較為安全。但不管由原定路線或是這次我們上切的路線來說,因為缺少了一般大眾所認知的「路」,所以必須視地勢狀況,以「之」字形尋找可立足之地前進,走起來便特別的緩慢。 就當我們快要抵達石壁頂端前,眼前所見有一山坳,除了我們的上切路線之外,該山坳又有另外兩條的出路,一條採左可前行至石壁頂端,另一邊往右可抵達鹿仔寮的私人產業道路。就個人的觀點來說,此一山坳為一處絕佳的躲藏地點,除可瞭望北36鄉道之狀況外,緊急時還可以由鹿仔寮方向逃往深澳地區。此時,好友文清拿出手機查看定位軌跡,我們才發現出發到現在雖只有短短三點五公里,卻花了我們一個小時的時間。 就在稍微休息片刻後,為節省返回街道的時間,加上天氣狀況良好,我們三人便由石壁頂端往右尋路下切至北36鄉道,再由原路返回出發點保雲芋圓。踏查結束後,由保雲芋圓蔡老闆招待,享用一盤剉冰,確實是流過汗之後的一大享受。
![]()
|
|||||||||||||||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