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花草茶飲 過好年
每種花草都具有不同的保健功效,每種成分亦含有其獨特的作用;了解每種花草的功效後,就可以更準確的飲用並達到保健的作用。過年期間大吃大喝,油膩和消化不良的感覺也隨之而來,利用茶包和水果搭配成香草茶,能促進消化、去油解膩,讓要守歲的大家,除了提振精神,等守歲完還可幫助好眠。
立冬之後,就是是告別秋天正式進入冬天的開始,也是自然界萬物進入收藏的時節,人體因應這樣的季節,開始產生身體和心理的轉變。中醫養生特別重視要配合節令,因為冬季養生保健的要點古書裡曾提到:「冬季這3個月,要早睡晚起並等待天明、要養精蓄銳、要去寒就溫。」
冬季養生,注重保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院區醫師詹琬菁表示,秋冬時刻的門診都會開始出現小腿抽筋和皮膚乾癢脫屑的中老年患者,以及被手腳冰冷困擾的女性;病徵最明顯的時刻,是晚上或東北季風轉強時。冬日寒冷的氣溫會影響到身體的血管運動;自古即有「寒主收引」的觀念,意即氣候進入冬季,則四肢末梢容易供血不足並造成手腳冰冷,甚至是夜間抽筋疼痛難耐的狀況。
另外,風寒之氣影響到體表的血液循環後,也會使得滋潤供養皮膚的血液不足,進而出現中醫所謂「血虛生風化燥」的皮膚病證。所以,冬季要養生更要注重保暖。
花草入茶好養生
在《本草綱目》、《神農本草經》等中醫藥專著中,都有對各種花草功效的詳細闡述;無獨有偶,西方芳香藥草的歷史亦可追溯到5000年前的兩河流域古文明時期,蘇美爾人已懂得利用百里香及茴香來治病、埃及人曾用芳香花草治病和美容。
因為花草含有天然的香氣和豐富的維生素,可擷取其植物的根、花、葉等部位並用熱開水沖泡,就可以砌出一壺不含咖啡因和人造色素,但卻感受到自然香氣和繽紛顏色的天然飲品。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這賞心悅目又帶有養生觀念的華草茶,真的是最棒的生活方式。
入冬以後的惱人問題,其實可以透過中醫養生保健的花草茶飲,達到預防及緩解目的。此外,過年容易食用的大魚大肉也可以透過花草茶,達到去油解膩的效果。
各種花草的功效
每種花草都具有不同的保健功效,每種成分亦含有其獨特的作用;了解每種花草的功效後,就可以更準確的飲用並達到保健的作用。
1.茉莉花:可緩解胸腹脹痛,裏急後重等症狀,是止痛之食療佳品。
2.辛夷花:可宣通鼻竅,改善過敏性鼻炎、鼻竇炎等鼻塞症狀。
3.小茴香:可散寒止痛,對於腹痛腹脹、食慾不振有改善效果。
4.紫蘇:可解表發汗、行氣寬中,改善感冒症狀和胸悶嘔吐。
5.薄荷葉:可清利頭目,改善頭痛、眼睛脹痛等症狀。
6.決明子:促進胃腸蠕動,清除體內宿便,此外,可改善高血壓及高血脂。
7.陳皮:可幫助消化並解除腸胃脹氣,改善咳嗽症狀。
8.金銀花:具有清熱解暑的功效,也能改善感冒咽喉腫痛或面皰痤瘡等症狀。
9.玫瑰花:有疏肝、行氣、止痛等作用,臨床上可以緩解抽筋、痛經等症狀。
10.紅藍花:具活血通經的功效,並可以預防手腳冰冷。
11.百合:可以養陰潤燥,對冬季乾癢症狀具止癢效果。
12.菊花:有清甘明目的效果,可改善眼睛紅赤、眼睛乾癢等症狀。
花草飲品大公開
針對冬季常見的乾癢問題和過年最需要的清爽飲品,詹琬菁提供6道以花草入藥的茶飲,搭配輔助讓健康滿點:
第1道.柔筋玫瑰花茶
●材料:玫瑰花3朵、芍藥2錢(碎)、炙甘草2錢(碎)。
●作法:
1.材料先以500c.c.的滾水浸泡。
2.靜置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
●適用對象:中老年人
●功效:對冬季好發的夜間抽筋問題,具有「緩急止痛」的功用。
第2道.美麗佳人湯
●材料:桂枝1錢、黃耆2錢(碎)、紅棗3顆(剪開)、當歸1錢(碎)。
●作法:
1.材料先以500 c.c.的滾水浸泡。
2.靜置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
●適用對象:平常比較怕冷、冬季容易手腳冰冷、有經痛的女性患者。
●功效:具有「溫經散寒」的作用。
第3道.美顏潤肌茶
●材料:百合1錢、當歸1錢(碎)、防風1錢(碎)、炙甘草1錢(碎)。
●作法:
1.材料先以500 c.c.的滾水浸泡。
2.靜置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
●適用對象:冬季好發皮膚乾燥搔癢脫屑的人。
●功效:具有「養陰祛風潤燥」的功效。
第4道.紫蘇茶
●材料:紫蘇2錢(布包)、生甘草2錢(碎)。
●作法:
1.材料先以500 c.c.的滾水浸泡。
2.靜置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
●適用對象:海鮮魚蟹過度食用者。
●功效:具有緩和魚蟹毒性、抑菌的功效。
第5道.茉莉花茶
●材料:茉莉花、石菖蒲各2錢 青茶(茶葉)3錢。
●作法:
1.材料先以500 c.c.的滾水浸泡。
2.靜置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
●適用對象:油膩年菜或飲料啤酒過度食用者。
●功效:具行氣解鬱、化濕和胃的功效。
第6道.山楂陳麥飲
●材料:山楂1錢 陳皮1錢 麥芽3錢 紅糖適量。
●作法:
1.材料先以500 c.c.的滾水浸泡。
2.靜置約10分鐘後,即可飲用。
●適用對象:消化不良、腹脹反胃者。
●功效:具促進腸胃通能、解油膩的功效。
【完整內容請見《常春月刊》33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