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徹底而有意識導向的無知
2016/03/02 21:44:06瀏覽510|回應0|推薦7



狗吉拉有一堆博士同學  在職場裡或社交圈裡也認識好幾位教授
在台灣有個現象 : 凡是博士教授所講的話 就是學者良心之言 各行各業的金科玉律
但是針對鬼島島民無限放大博士教授光環的能耐  狗吉拉頗感無力

殊不知  所謂博士  只是對一個"很少人在意的事物 瞭解的很多"的人
在任何一項其他領域裡 博士懂得其實比我們還少
他是個標準的見點不見線 更甭談能夠見到"面"見到"體"的近視眼
因此"博" 這個字  無非是個諷刺
 
最明顯的例子  就是當年無條件地任由李遠哲瞎搞台灣的教育制度 
這位對於化學領域裡某窄狹丁點大一塊知識的專家 
搖身一變成了社會制度+教育制度+考選制度的無敵專家
種下台灣迄今無法翻身的教育亂像   

以下分享
菲爾史坦(Stuart Firestein)關於"無所知"的看法

多數學者都同意:
400年前一邊計算力學與重力定律、一邊發明微積分的牛頓 對當時所有科學都瞭若指掌
在接下來350年  世界上約有5000萬篇研究論文發表  無數自然與數學書籍出版
現在高中生看過的科學知識  恐怕比牛頓還多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 科學看來只是堆積如山的事實

當今科學家應付這座知識山的一個辦法  是分科越來越精細  但成效卻有限
我(菲爾史坦)是生物學家  當我讀一篇物理論文時  我猜我大概看完頭兩句就不行了
免疫學、細胞生物學或甚至我(菲爾史坦)自己領域的神經生物學論文
有時讀來都還真玄奧   專精的領域似乎一天比一天窄小 
科學家只好使用另一個策略:對這龐大的資訊大多視而不見

一個人必須要學識淵博才能成為科學家  但學識淵博並不一定能造就一名科學家
要成為科學家的條件是......承認"無所知"
這話聽起來好像有些荒謬  但對科學家來說  已知的事實只是個起點
如同劇作家蕭伯納在某個晚宴上向愛因斯坦舉杯敬酒時諷刺的宣告
在科學範疇裡  每個新發現都會再引出10個新問題

按照這算法  "無所知"增加的速度永遠超越知識累積的速度
科學家和一般人都會同意:我們所知道的 遠不及不知道的 
更重要的是  我們每天都知道自己不懂的東西越來越多
科學知識的重要成果之一  就是產生較佳、較新的無知方法 
這裡所說的"無所知"不是指缺乏好奇心或教育  而是一種經過琢磨的高品質無知 
馬克士威說:「徹底而有意識的無知是所有真正科學知識進展的前奏

從「科學的本質是問題、而不是解答」的角度來看科學的話
科學成為一連串精密的拼圖和謎中謎  誰不喜歡解謎遊戲呢?
答案像是一個過程的結束  問題則讓你埋首其中 
雖然我(菲爾史坦)有博士頭銜  卻無法掌握大部份的免疫學知識 
但美妙的是  多數免疫學家也一樣 再也沒有人通曉一切知識
(但在台灣  島民卻做相反思考 真的以為博士很"博")

科學的這一面最近往往被大眾拋在腦後  我們的眼中只有累積知識這一面
而累積的事實龐大到我們已沒有征服的希望 

希望大家理解  報章雜誌上常常出現的  
某某教授學者聲稱吃多了什麼會XXX   某一群學者聯署反對或推動XXXX
大家把他們當成利益團體或政治打手的廣告就好   別笨到去幫他們的假皇冠鍍金 


( 心情隨筆心情日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