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0/18 01:00:41瀏覽882|回應5|推薦62 | |
唐朝時,揚州有一座西靈塔,它的建築風格以及高度算是當時最突出的一座佛塔,因此許多文人墨客如詩仙李白都曾有過描寫它的作品傳世。李白就寫了《秋日登揚州西靈塔》: 寶塔凌蒼蒼,登攀覽四荒。 頂高元氣合,標出海雲長。 萬象分空界,三天接畫梁。 水搖金剎影,日動火珠光。 鳥拂瓊簾度,霞連繡栱張。 目隨征路斷,心逐去帆揚。 露浴梧楸白,霜催橘柚黃。 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到了唐武宗李炎時期,由於唐武宗本人信奉道教,加上當時佛教由於過於興盛,寺院一間比一間大、信徒一處比一處多,而信徒在供養僧人後,便沒有多餘的財力應付國家的賦稅等需求,更有犯罪者藉由出家為僧尼而逃避刑罰,心術不正違反戒律的僧人也拿佛教當擋箭牌而為非作歹,如此種種原因,影響到唐朝朝廷的統治權,所以唐武宗在即位後便籌畫著所謂的「滅佛」之事。 唐武宗、會昌二年,經由道人趙歸真等人的勸說建議,唐武宗正式下令: 凡僧尼犯罪及不能持戒者都必須還俗不准再當和尚或尼姑; 使用咒術、妖術蠱惑信眾者一律嚴禁,同時財產全部充公,犯者還必須服勞役。 於是從會昌四年七月起,許多不守規矩甚或根本就是假和尚、尼姑的,被查獲後依詔令處置,那些寺院則被沒入拆毀。 到了會昌五年四月,唐武宗下令西京長安只能保留四座佛寺,每間佛寺只准留十位僧人,東都洛陽則只留二座佛寺,其他三十四州只能保留一間。也就是說,除了前述七座佛寺外,其餘的大小佛寺一律通通拆毀、僧尼一律還俗,佛寺所擁有的田產一律充公,佛像、鐘磬等銅製品全部銷熔鑄錢,鐵製品則交由所在州負責銷鑄為農具。 揚州的西靈塔也在劫難逃,面臨了拆毀的命運。 會昌四年年底,有一位在淮南地區小有名氣的詞客劉隱之輕裝來到明州(今浙江省寧波市)旅遊,投宿過夜時,夢到一座高塔越過東海朝東而去,這座高塔便是西靈塔。高塔的第三層住有一位見門僧(負責接待香客的僧人)名叫懷信,靠著欄杆對劉隱之說: 「小僧暫時護送這西靈塔過東海,十幾天後才會再回來。」 幾天後,劉隱之回到揚州,急忙趕往西靈塔找懷信和尚,還沒開口,懷信和尚就問他: 「你記得我們曾在海上相見的事嗎?」 劉隱之明白這夢果然是真的,心想這西靈塔可能不是被朝廷派人拆掉,而有其他的遭遇,便隨時注意著塔的情況。 幾天後的一個晚上,天空突然雷電大作,一個特大號的閃電就朝西靈塔劈了下去,頓時西靈塔冒出熊熊大火,沒多久就燒得一乾二淨了。緊接著,天空又下起了白色的大雨,雨勢之大就像是有人在天上用倒得一樣。 還有一樁奇異的事,那就是在西靈塔旁有一座草堂,在西靈塔的熊熊大火及隨後的滂沱大雨雙重侵襲之下,居然毫髮無損,連一根屋頂上的稻草都沒有燒起來的痕跡。 唐武宗的滅佛行動到了會昌五年八月時,已經拆毀寺院四千六百餘所、其他以「招提、蘭若」為名的寺廟也有四萬多間被拆、二十六萬五百名僧尼被勒令還俗、沒收寺院的良田多達千萬頃……。許多不願還俗的僧人被迫逃離,有的州郡甚至公告抓到這些逃離的僧人就斬了。此次毀佛行動雖然減輕了人民供養僧尼的經濟負擔、政府的財政收入也大有進帳,卻也因此造成佛教極盛而衰微。 會昌六年,唐武宗吃道士上貢給他的長壽丹後中毒而死,由他的叔叔李忱(原名李怡)即位為唐宣宗,年號大中。 唐宣宗篤信佛教,即位後立即廢止了滅佛政策,並從政治方面根本解決問題,如貶謫宰相李德裕並結束「牛、李黨爭」以緩和階級矛盾、選拔人才、減少賦稅並勤儉治國,使得腐敗的唐朝國勢有所起色,史稱「大中之治」。 改編自 《獨異志》 原文: 《獨異志》.補佚 揚州西靈塔,中國之尤峻峙者。 唐武宗末,拆寺之前一年,有淮南詞客劉隱之薄游明州,夢中如泛海,見塔東渡海,時見門僧懷信居塔三層,憑闌與隱之言,曰: 「暫送塔過東海,旬日而還。」 數日,隱之歸揚州,即訪懷信。信曰: 「記海上相見時否?」 隱之了然省記。 數夕後,天火焚塔俱盡,白雨如瀉。旁有草堂,一無所損。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