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5/01/09 04:45:59瀏覽87|回應0|推薦21 | |
蒲州(今山西省永濟市蒲州鎮)有個某甲要挖地鑿井。這地洞挖了一丈多深時,就挖到了一塊方型的大石頭,但還沒挖出泉水。某甲打算將方石移除後繼續挖,正在敲打方石的時候,人卻隨著方石一同往下方墜落,某甲因此落入一個深坑中。
坑中有許多蟄伏不動的蛇(註),大蛇體型大得像是翻倒過來的船(因蛇盤旋身體成下大上小的形狀之故),小蛇的大小就與普通常見的蛇一樣。剛開始某甲非常驚慌恐懼,過了一段時間後,發覺這些蛇並沒有任何攻擊自己的動作,雙方也就逐漸相互熟悉了彼此的存在了。
剛放下心,某甲便感覺腹中飢餓,但有沒有東西可以吃。此時某甲又發現蛇群們都伸著頭朝著同一個方向重複做出呼吸的動作,某甲好奇的學著牠們的行為,深呼吸一陣子後便不再感到飢餓饑。
如此這般經過了一個月,某甲聽見外頭傳來打雷的聲音,而且在第一個雷聲響起時,蛇群紛紛昂起了頭,很快的都開始蠕動起來,傾刻之間便開始分散開來準備離去,由大蛇領頭在前,依照體型大小、一條接一條朝洞口就要爬了出去。某甲知道這些蛇都不會傷害自己,就趕緊上前抱住了大蛇的頸子,大蛇果然沒有多加理會某甲的舉動,就這樣帶著某甲徑直朝前遊走,沿著洞壁爬了上去,終於到了一條大路上(註),感覺就像是走了約十里遠,前有方出現烽火,大蛇這才將某甲放到地面後,朝著別的方向離開了。某甲朝著烽火處走去,遇到了看管烽火的人,就問對方此處是何地?對方說這裡是平州(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蟄」,本指動物冬眠,潛伏起來不食不動。然而北方東季土地大多凍得跟石頭一樣,挖地掘井不現實。故此處的「蟄蛇」應指靜止不的蛇而已。
註:「白道」,此處指大路。如唐朝、李白的《洗腳亭》詩中有「白道向姑熟,洪亭臨道旁。」,清朝.王琦注:「白道,大路也。人行跡多,草不能生,遙望白色,故曰白道,唐詩多用之。」
改編自 《廣異記》
原文:
《廣異記》.卷十.蒲州人
蒲州人穿地作井,坎深丈餘,遇一方石而不及泉。欲去石更鑿,忽墮深坑,蟄蛇如覆舟,小者與凡蛇等。其人初甚驚懼,久之稍熟。饑無所食,其蛇吸氣,因亦效之,遂不復饑。積累月,聞雷聲,初一聲,蛇乃起首,須臾悉動,頃之散去。大者前去,相次出復入。人知不害己,乃前抱其項,蛇遂逕去。緣上白道,如行十里,前有烽火,乃致人於地而去。人往借問烽者,云是平州也。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