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05/01 00:02:55瀏覽329|回應3|推薦63 | |
《舊唐書.魏元忠傳》在唐中宗復位後的這一段,這古代文抄公寫得有些對不上頭,越看越糊塗,所以參照了《舊唐書.唐中宗傳》全文,比較能了解時間點的順序與發生的事件 ----- 開始掰掰 ----- 神龍元年正月,八十二歲的武則天病重。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範、司刑少卿袁恕己等趁機發動兵諫,率領羽林軍衝入武則天的寢宮,誅殺了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迎請太子李顯(唐中宗)監國,逼請武則天讓位給太子李顯。乙巳日,武則天正式傳位給太子李顯,次日(丙午日),太子李顯於通天宮繼位,仍為唐中宗,史稱「神龍政變」。 於是除了張氏兄弟的黨羽,唐中宗傳詔大赦天下,凡是以前被酷吏集團陷害而貶官流放者一律無罪開釋,該官復原職者就官復原職,而輔佐唐中宗復位的有功之臣都加官晉爵。並於二月恢復了唐朝的國號,尊已移居到上陽宮的武則天為「則天大聖皇帝」,另冊立自己的太子妃韋氏為皇后。三月時,針對酷吏集團的罪行逐一懲處,已過世者追回官爵並除名,還活著的就自食惡果的也都被流放到嶺南去了。 唐中宗即位當日便下詔快馬傳驛召回了被貶端州高要縣做縣尉的魏元忠。四月乙丑日,魏元忠奉詔回京晉見唐中宗,唐中宗任命他為衛尉卿、同中書門下三品。約十天後,轉任兵部尚書兼任侍中,並像從前一樣可職掌行使宰相的權責。又過了十幾天,正式晉升為侍中,兼檢校兵部尚書。十月,再升任為中書令,也就是正式的宰相之一。 十二月,武則天病逝。唐中宗因為依禮要守喪,就將大部份的國事交由宰相魏元忠暫代管理。 次年,神龍二年初,等到武則天的後事處理完畢後,唐中宗再加封魏元忠光祿大夫、齊國公,並命監修國史的魏元忠與武三思、祝欽明、徐彥伯、柳衝、韋承慶、崔融、岑羲、徐堅等人共同編撰了《則天皇后實錄》二十卷、文集一百二十卷,將成果呈奏給唐中宗。唐中宗非常高興,除了給予魏元忠豐厚的賞賜外,另加封他的兒子衛王府諮議參軍魏升為任城縣男(爵)。由此可見唐中宗非常重視魏元忠。 (周朝制定的爵位等級:公、侯、伯、子、男。封為公爵及侯爵者可享一百里方圓的領地,伯爵則有七十里,子爵及男爵者可享五十里方圓的領地。與西方歐洲的貴族制度意義上相近但實質上不同。) 唐朝、唐中宗李顯、神龍二年三月,尚書右僕射、宋國公唐璿(字休璟)(《舊唐書》為「唐璟」,可能有誤)請辭獲准。秋七月丙寅日,唐中宗命魏元忠接替擔任尚書右僕射兼任中書令、仍負責兵部尚書的業務與監修國史。到了十二月,唐中宗再將魏元忠調任為尚書左僕射(「左」的職等比「右」大)、兼中書令及兵部尚書的業務。 由於魏元忠在武則天時期擔任宰相尚稱公允清廉,如今再獲重用,大家都希望他能領導大家重振大唐國威。可是也許是因為魏元忠遭人陷害多次,內心多少有所不平,為求自保,就開始傾向結交權貴,對清寒名士逐漸疏遠,有時還不能賞善罰惡以鼓勵監督官員做好份內之事,因此讓當時一些人對他開始有了負面的批評。 不久後,魏元忠請假回鄉祭祖掃墓,唐中宗特別賞賜一件錦袍、一千兩白銀,同時派了職等為千騎的武官四名做為護衛,護送魏元忠返鄉。並且唐中宗親手寫了一份詔書給魏元忠: 「衣錦晝遊,在乎茲日;散金敷惠,諒屬斯辰。」 意思就是你可以在白天時穿著我所賞賜的錦袍在鄉里間四處溜達,將所收到的銀子分送給鄉里內有需要的人,好顯耀一下你所獲得的榮耀。 不過魏元忠回到家鄉後,並沒有散發銀兩給需要的鄉親,這算不算抗旨則是見仁見智。 等到魏元忠收假返回東都洛陽時,唐中宗親自在白馬寺等候迎接他,恩遇如此也被列入了歷史紀錄之一。 ----- 待續 ----- 改編自 《舊唐書》 原文: 《舊唐書》卷九二《魏元忠傳》 魏元忠,宋州宋城人也。 …… 中宗即位,其日驛召元忠,授衛尉卿、同中書門下三品。旬日,又遷兵部尚書,知政事如故。尋進拜侍中,兼檢校兵部尚書。 時則天崩,中宗居諒暗(梁暗),多不視事,軍國大政,獨委元忠者數日。未幾,遷中書令,加授光祿大夫,累封齊國公,監修國史。 神龍二年,元忠與武三思、祝欽明、徐彥伯、柳衝、韋承慶、崔融、岑羲、徐堅等撰《則天皇后實錄》二十卷。編次文集一百二十卷奏之。中宗稱善,賜元忠物千段,仍封其子衛王府諮議參軍升為任城縣男。 時元忠特承寵榮,當朝用事。 初元忠作相於則天朝,議者以為公清。至是再居政事,天下莫不延首傾屬,冀有所弘益。元忠乃親附權豪,抑棄寒俊,竟不能賞善罰惡,勉修時政,議者以此少之。 四年秋,代唐(休)璟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令,仍知兵部尚書事,監修國史。 未幾,元忠請歸鄉拜掃,特賜錦袍一領、銀千兩,並給千騎四人,充其左右,手敕曰: 「衣錦晝遊,在乎茲日;散金敷惠,諒屬斯辰。」 元忠至鄉里,竟自藏其銀,無所賑施。 及還,帝又幸白馬寺以迎勞之,其恩遇如此。 《舊唐書》.卷七.本紀第七.中宗(上) 中宗大和聖昭孝皇帝諱顯,高宗第七子,母曰則天順聖皇后。 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生於長安。明年封周王,授洛州牧。 儀鳳二年,徙封英王,改名哲,授雍州牧。 永隆元年,章懷太子廢,其年立為皇太子。 弘道元年十二月,高宗崩,遺詔皇太子柩前即帝位。皇太后臨朝稱制,改元嗣聖。 (嗣聖)元年二月,皇太后廢帝為廬陵王,幽於別所。其年五月,遷於均州,尋徙居房陵。 聖曆元年,召還東都,立為皇太子,依舊名顯。時張易之與弟昌宗潛圖逆亂。 神龍元年正月,鳳閣侍郎張柬之、鸞台侍郎崔玄暐、左羽林將軍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等定策率羽林兵誅易之、昌宗,迎皇太子監國,總司庶政。大赦天下。鳳閣侍郎韋承慶、正諫大夫房融、司禮卿崔神慶等下獄。 甲辰,命地官侍郎樊忱往京師告廟陵。司刑少卿兼相王府司馬袁恕己為鳳閣鸞台平章事。 乙巳,則天傳位於皇太子。 丙午,即皇帝位於通天宮,大赦天下,唯易之黨羽不在原限。為周興、來俊臣所枉陷者,咸令雪免。 內外文武官加兩階,三品已上加爵二等,入五品等特減四考。大酺五日。 以並州牧相王旦及太平公主有誅易之兄弟功,相王加號安國相王,進拜太尉、同鳳閣鸞台三品;公主加號鎮國太平公主,仍賜實封,通前滿五千戶。 皇親先被配沒者,子孫令複屬籍,仍量敘官爵。出宮女三千。 丁未,天后徙居上陽宮。 庚戌,鳳閣侍郎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張柬之為夏官尚書、同鳳閣鸞台三品,封漢陽郡公;鸞台侍郎兼檢校太子右庶子、同鳳閣鸞台平章事崔玄暐為守內史,封博陵郡公;袁恕己同鳳閣鸞台三品,封南陽郡公;敬暉為納言、平陽郡公;桓彥範為納言、譙郡公:並加銀青光祿大夫,賜實封五百戶。右羽林大將軍、遼國公李多祚進封遼陽郡王,賜實封六百戶;內直郎、駙馬都尉王同皎為雲麾將軍、右千牛將軍、琅邪郡公,食實封五百戶。並賞誅張易之兄弟功。其餘封各有差。 上天后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 二月甲寅,復國號,依舊為唐。社稷、宗廟、陵寢、郊祀、行軍旗幟、服色、天地、日月、寺宇、台閣、官名,並依永淳已前故事。神都依舊為東都,北都為並州大都督府,老君依舊為玄元皇帝。 諸州百姓免今年租稅,房州百姓給復三年。 改左右肅政台為左右禦史台。 韋承慶貶高要尉,房融配流欽州。 中書令楊再思為戶部尚書、同中書門下三品、京留守;太僕卿、同中書門下三品姚元之出為亳州刺史。 己未,封堂兄左金吾將軍、郁林郡公千里為成紀郡王、左金吾衛大將軍,實封五百戶。 令貢舉人停習《臣軌》,依舊習《老子》。 甲子,立妃韋氏為皇后,大赦天下,內外官陪位者賜勳一轉,大酺三日。 后父故豫州刺史玄貞為上洛郡王,后母崔氏贈上洛郡王妃。 初,韓王元嘉、霍王元軌等自垂拱以來皆遭非命,是日追復官爵,令備禮改葬,有胤嗣者即令承襲,無胤嗣者聽取親為後。 詔九品已上及朝集使極言朝政得失,兼舉賢良方正直言極諫之士。 丙寅,左散騎常侍、譙王重福貶濮州員外刺史,不知州事。 特進、太子賓客、梁王武三思為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加實封五百戶,通前一千五百戶。 丁卯,右散騎常侍、定安郡王、駙馬都尉武攸暨封定王,為司徒,更加實封四百戶,通前一千戶。 辛未,上往觀風殿朝天后。 太尉、安國相王旦固讓太尉及知政事,遂從其請。 甲戌,國子祭酒祝欽明同中書門下三品。黃門侍郎、知侍中事韋安石為刑部尚書,罷知政事。 丙子,諸州置寺、觀一所,以「中興」為名。 丁丑,武三思固讓司空、同中書門下三品,武攸暨固讓司徒、封王,許之。改封義興郡王重俊為衛王,北海郡王重茂為溫王。 三月辛巳,追復故司空、英國公李勣官爵,令所司為起墳改葬。 甲申,制文明已來破家臣僚所有子孫,並還資廕。其揚州構逆徒黨,唯徐敬業一房不在免限,餘並原宥。 丁亥,廢左右司員外郎。其酷吏劉光業、王德壽、王處貞、屈貞筠、劉景陽等五人,雖已身死,官爵並宜追奪;景陽見在,貶祿州樂單尉。丘神勣、來子珣,萬國俊、周興、來俊臣、魚承曄、王景昭、索元禮、傅遊藝、王弘義、張知默、裴籍、焦仁亶、侯思立、郭霸、李敬仁、皇甫文備、陳嘉言等雖已身死,並宜除名。唐奉一配流,李秦授、曹仁哲並改與嶺南遠惡處。 己丑,中書侍郎兼檢校相王府長史、南陽郡公袁恕己為中書令,兼檢校安國相王府長史。詔曰: 「君臣朝序,貴賤之禮斯殊;兄弟大倫,先後之儀亦異。聖人之制,率由斯道。朕臨茲寶極,位在崇高。負扆當陽,雖受宗枝之敬;退朝私謁,仍用家人之禮。近代以來,罕遵軌度,王及公主,曲致私情,姑叔之尊,拜于子侄,違法背禮,情用惻然。自今已後,宜從革弊。安國相王某及鎮國太平公主更不得輒拜衛王重俊兄弟及長寧公主姊妹等。宜告宗屬,知朕意焉。」 先是,諸王及公主皆以親為貴,天子之子,諸姑叔見之必先致拜,若致書則稱為啟事。上志欲敦睦親族,故下制革之。 庚寅,衛王重俊上洛州牧。王乘駟馬車,鹵簿從;諸王公已下、中書門下五品已上及諸親並祖送,禮儀甚盛。事畢,賜物有差。 辛卯,以故司僕少卿徐有功執法平恕,追贈越州都督,並授一子官。 戊戌,左右千牛衛各置大將軍一員。 罷奉宸府官員。 以安北大都護、安國相王旦為左右千牛大將軍,每大朝會內供奉。 丙午,改秋社依舊用仲秋。 戊申,相王旦于太常上。王公諸親祖送,衛尉張設,光祿造食。禮畢,賜物如衛王上洛州牧之儀。 夏四月乙丑,端州尉魏元忠為衛尉卿、同中書門下三品。 甲戌,左庶子韋安石為吏部尚書,太子賓客李懷遠為右散騎常侍,右庶子唐休璟為輔國大將軍,右庶子崔玄暐為特進、檢校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判都督事,右庶子、西留守、戶部尚書、弘農郡公楊再思為檢校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判都督事,少詹事兼侍讀、國子祭酒祝欽明為刑部尚書:並依前知政事,以上在春宮故僚也。 乙亥,張柬之為中書令。 戊寅,追贈邵王重潤為懿德太子。 同官縣大雨雹,燕雀多死,漂溺居人四百家,遣使賑給。 五月壬午,遷武氏七廟神主於西京崇尊廟。東都創置太廟社稷。 戊子,制依舊以周、隋為二王后。 壬辰,封成紀郡王千里為成王。 癸巳,侍中敬暉封為平陽郡王;侍中桓彥范扶陽郡王,賜姓韋氏;中書令張柬之漢陽郡王;中書令袁恕己南陽郡王;特進崔玄暐海陵郡王;並加授特進,罷知政事。吏部尚書韋安石為兼中書令,兵部尚書魏元忠為兼侍中。 丙申,皇后表請天下士庶為出母為三年服,年二十二成丁,五十九免役。 癸卯,降梁王武三思為德靜郡王,定王武攸暨為樂壽郡王,河內王武懿宗等十餘人並降為國公。 甲辰,特進、芮國公豆盧欽望為尚書左僕射,輔國大將軍、酒泉郡公唐休璟為尚書右僕射: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 丙午,制以鄒魯之邑百戶為太師、隆道公宣尼采邑,用供薦享。又授裔孫褒聖侯崇基朝散大夫,仍許子孫傳襲。 六月丁巳,河北十七州大水,漂沒人居。 癸亥,尚書左僕射豆盧欽望,軍國重事中書門下可共平章;檢校中書令韋安石中書令,兼檢校吏部尚書;檢校侍中魏元忠兼檢校兵部尚書;楊再思兼戶部尚書,兼檢校中書令。 丁卯,祔孝敬皇帝神主于太廟。廟號義宗,非禮也。 戊辰,洛水暴漲,壞廬舍二千餘家,溺死者甚眾。 秋七月辛巳,太子賓客韋巨源同中書門下三品。 乙未,以特進、漢陽郡王張柬之為襄州刺史,仍不知州事。 八月戊申,以水災,令文武官九品以上直言極諫。河南洛陽百姓被水兼損者給復一年。 甲子,追冊故妃趙氏為恭皇后,尊孝敬妃裴氏為哀皇后。 乙亥,上親祔太祖景皇帝、獻祖光皇帝、世祖元皇帝、高祖神堯皇帝、皇祖太宗文武皇帝、皇孝高宗天皇大帝、皇兄義宗孝敬皇帝神主于太廟。皇后廟見。 丁丑,御洛城南門觀鬥象。 九月壬午,親祀明堂,大赦天下。禁《化胡經》及婚娶之家父母親亡停喪成禮。天下大酺三日。 戊戌,太子賓客韋巨源為禮部尚書,依舊知政事。 冬十月癸亥,幸龍門香山寺。 乙丑,幸新安。改弘文館為修文館。 辛未,魏元忠為中書令,楊再思為侍中。 十一月戊寅,加皇帝尊號曰應天,皇后尊號曰順天。 壬午,皇帝、皇后親謁太廟,告受徽號之意,大赦天下,賜酺三日。 己丑,御洛城南門樓觀潑寒胡戲。 辛丑,衛王重俊為左衛大將軍,遙領揚州大都督;溫王重茂為右衛大將軍,遙領並州大都督。 十二月壬寅,則天皇太后崩。 二年春正月丙申,護則天靈駕還京。 戊戌,吏部尚書李嶠同中書門下三品,中書侍郎于惟謙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閏月丙午朔,置公主府官員。 乙卯,以特進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三人為滑、洺、豫刺史。 二月乙未,刑部尚書韋巨源同中書門下三品。遣十使巡察風俗。 丙申,僧會范、道士史崇玄等十餘人授官封公,以常賞聖善寺功也。 三月甲辰,中書令韋安石為戶部尚書,罷知政事。戶部尚書蘇瑰為侍中、京留守。 乙巳,黃霧四塞。唐休璟請致仕,許之。 庚戌,殺光祿卿、駙馬都尉王同皎。 壬子,洛陽城東七裏許,地色如水,側近樹木、往來車馬歷歷影見水中,經月餘乃滅。 是月,大置員外官,自京諸司及諸州佐凡二千餘人,超授閹官七品已上及員外者千餘人。 壬戌,贈后父韋玄貞太師、益州都督。 夏四月甲戌,又贈玄貞為酆王,玄貞弟四人並贈郡王。 己卯,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李懷遠請致仕,許之。 辛巳,洛水暴漲,壞天津橋。 六月戊寅,特進、朗州刺史、平陽郡王敬暉貶崖州司馬,特進、毫州刺史、扶陽郡王桓彥范瀧州司馬,特進、郢州刺史袁恕己竇州司馬,特進、均州刺史、博陵郡王崔玄暐白州司馬,特進、襄州刺史、漢陽郡王張柬之新州司馬,並員外置,長任,舊官封爵並追奪。 秋七月丙午,立衛王重俊為皇太子。 丙寅,中書令兼檢校兵部尚書齊國公魏元忠為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令,仍知兵部事;吏部尚書李嶠為中書令;刑部尚書韋巨源為吏部尚書,依舊同中書門下三品。 庚午,禮部尚書祝欽明為中丞蕭至忠所劾。前左散騎常侍李懷遠為左散騎常侍、同中書門下三品、東都留守。 九月,祝欽明貶青州刺史。 壬寅,幸白馬寺。 戊午,左散騎常侍李懷遠卒。壬寅,置戶部侍郎一員。 冬十月己卯,車駕還京師。 戊戌,至自東都。 十一月乙巳,大赦天下,行從文武官賜勳一轉。改河南為合宮,洛陽為永昌,嵩陽為登封,陽城為告成。 戊午,兼秘書鄭普思坐妖逆配流儋州,其黨與皆伏誅。 十二月己卯,突厥默啜寇靈州鳴沙縣,靈武軍大總管沙吒忠義逆擊之,官軍敗績,死者三萬。 丁巳,突厥進寇原、會等州,掠隴右牧馬萬餘而去。 甲申,募能斬默啜者,封授諸大衛大將軍。 丙戌,以突厥犯邊,京師亢旱,令減膳徹樂。河北水,大饑,命侍中蘇瑰存撫賑給。 丙申,特進、尚書左僕射、兼安國相王府長史、芮國公豆盧欽望為開府儀同三司,依舊平章軍國重事;尚書右僕射兼中書令、知兵部事、齊國公魏元忠為尚書左僕射兼中書令,仍兼知兵部事。 是冬,牛大疫。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