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5/01/29 06:40:48瀏覽1603|回應1|推薦56 | |
引用文章小小說 – 嵇康〈一〉吾恥與魑魅爭光
通常,文言文的解釋有可能因人而異,所以,在此只是瞎掰俺個人的觀點,看看就好。 傳說「魑魅」是山精,「魍魎」是水怪,都是非人之物,都在幽暗處活動,所以不喜歡光亮之處。 而喜好老、莊學說遵從自然的嵇康,面對一個非人卻也同為知音的「魑魅」時,首先想到的是要尊重魑魅的生活習性,覺得不應為了自己彈琴要掌燈而壞了魑魅聆聽的雅興,這才說「吾恥與魑魅爭光」(我真感到慚愧,居然要用燈火照明與魑魅相爭)。 再來就是關於這鬼神之事,因為俺與大多數的原始人類一樣,可以說是個多神論者,但也可說是個無神論者。 舉凡世間萬事萬物,無論水火風土草木蟲蟻皆有其神,也自有平衡,魑魅魍魎既是山精水怪,自然也算是其中之ㄧ。因為他們或多或少都有普通人類難以展現出的特殊技能,所以說這是神也好是鬼也罷,都是確實存在而不易得見的。 因此,孔夫子不輕易的談論怪力亂神,主要也是因為很難眼見為憑,而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所以老夫子就說「敬鬼神而遠之」—尊敬鬼神而且不要輕易的打擾他們。 另外,網友回應所提供的「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以禋祀,祀昊天上帝。」,應該是摘自二處不同的古籍經典。 《禮記.中庸》第十九章: 子曰:「武王、周公,其達孝矣乎。夫孝者,善繼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春秋,修其祖廟,陳其宗器,設其裳衣,薦其時食。 宗廟之禮,所以序昭、穆也。序爵,所以辨貴賤也。序事,所以辨賢也。旅酬下爲上,所以達賤也。燕毛所以序齒也。 踐其位,行其禮,奏其樂,敬其所尊,愛其所親,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郊社之禮,所以事上帝也。宗廟之禮,所以祀乎其先也。明乎郊社之禮,褅嚐之義,治國其如示諸掌乎。」 白話翻譯(這一段是從網路抄來的): 孔子說:「武王和周公真是天下所通稱的能盡孝道的人吧!所謂孝,就是能繼承先人的遺志,完成先人的事業啊!春秋二季祭祀的時候,修好祖廟,陳列好祭器,擺設先祖穿過的衣服,供奉應時的食物。 宗廟祭祀的禮節,就是要左昭右穆,把所有的子孫做次序排列;按官爵的大小排列,是藉以辨別尊卑;分配祭祀時的職責,是藉以分別才能的高低;子弟們皆得舉酒以敬長輩,是藉使酬飲也能普及於晚輩;飲宴時,按毛髮的顏色定坐位,是藉以分別年齡的長幼。 登先王的神位,行先王的禮儀,奏先王的音樂,敬先王所尊敬的人,愛先王所親愛的人,奉事已死的尊親,如同奉事他生前一樣;奉事過世的祖先,如同他活著一樣,這便是盡孝的極致。祭天地的禮節,是用來奉事上帝的。祭祖廟的禮節,是用來祭祀祖先的。能明瞭祭天地的禮節,和禘祭秋祭的意義,那麼治理國家就像是看自己的手掌一樣的容易了。」 《周禮·春官宗伯》: 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 《註》禋之言煙,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出自《康熙字典·示部·九》) 槱燎:以牲體置柴堆上焚之,揚其光炎上達於天,以祀天神。 這一段應該不算難,知道這「禋」、「槱燎」是個什麼東東之後,就比較容易瞭解了。當中除了提到昊天上帝外,另外也提到了日月星辰、司中(主掌「生」,如同南斗之神)、司命(主掌「死」,如同北斗之神)、風師、雨師等各路神明。 之所以會東抄西抄的將原文以及一般的白話翻譯抄錄於此,主要是俺覺得古人的文言文本來就讓人很不容易了解,再加上若是沒有看前後文而斷章取義,那麼誤會可能就會更大了。 「郊社之禮」指的是祭拜天地,因為當中指的是二種祭祀儀式:「郊祭」與「社祭」。 「郊祭」是冬至時舉行的祭天或上帝的儀式,「社祭」是夏至時舉行的祭地或后土的儀式。也就是古人,包括孔老夫子在內,並不認為世上只有單一的神,因為天有天帝,地有后土,其他還有司中、司命、風師、雨師……等等各司其職的神明。 因此,文中雖提到這主宰天地萬物的「上帝」,但也說明要如何祭祀其他自然之神。最主要的就是說明祭祀的禮節與其中所代表的精神,無論對各級神明或是歷代祖先、王侯將相,都應該有一定的順序以及相對應的禮節。而且最重要的是祭祀時的心態,若是心誠,則表現出的禮節必定恭敬,反是若是心不誠,那這禮節就流於形式而已了。 而祭祀的另一個作用,是要後人虛心的學習先人的優點,繼承先人的志願,發揚先人的美德,這才不愧為人子孫。同樣的,當祭祀的對象是神明時,也是要人學習神明的精神,繼志揚德以教萬民。因此,「事上帝」的「事」除了作「侍奉」解釋,也同時當作「學習」解釋。 所以,孔老夫子並非只推行祭祀上帝,而是在說明祭祀的精神與注意事項。也許後人認知各有不同,這只能怪這些文言文的極短篇實在太過精簡了…… ----- 偶素分隔線 ----- 那一篇留言回覆時,不小心敲錯一個字, 不是「酒」,是「就」。 老花眼越來越嚴重了…… 打完收工~~~~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