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4/12/14 04:47:41瀏覽26|回應0|推薦3 | |
唐朝時,曾於唐代宗、唐德宗時擔任浙西節度從事、檢校大理評事,膳部員外郎、同年出任池州刺史,湖州刺史、秘書監的劉全白,說了以下這則故事:
劉全白的乳母有個兒子名叫眾愛。由於劉全白家的莊園位於岐山的山腳,眾愛年少時,就喜愛在晚上張掛獵網攔在道路中,以此法捕捉野豬及狐狸等動物。後來有一個晚上,眾愛在於莊園西方數里處佈置好了網子,自己也埋伏在網陣中,等著獵物到來落網。
黑暗中眾愛聽見有動物行走的聲音,藉著微弱的夜光,眾愛看見有個東西正趴在地上觀察著網子,大概驚覺那是陷阱,就又站了起來,變化成一名身穿紅裙的婦人,避開了網子繼續前行。那紅裙婦人走到眾愛藏身的車子旁邊,忽然捉住一隻老鼠而且當場吃了。眾愛見狀連聲呵叱,婦人慌忙中跌入網中被困住,眾愛就揮動防身的木棒打了下去,一棒子就將婦人打死了。
那婦人死了卻仍維持著婦人的模樣,並沒有現出原形,令眾愛反到因此懷疑而恐懼,擔心對方真的是人,那麼自己不就成了殺人兇手!就連人帶網的扔進了一處進泡麻桿的池子中企圖毀屍滅跡(註),隨即趁著黑夜回家與父母商議該如何善後。眼見天就要亮了,父母便打算帶著眾愛先悄悄的逃往外地避避風頭,不過眾愛私下認為:
「哪裡會有婦人生吃老鼠的?那婦人一定是狐變的。」
就趁著父母忙著收拾細軟時,自個兒又趕往那處麻池查看,就見到那婦人已經活了,正從那網中掙扎著要出來。眾愛就趁其不備揮動大從後方朝著婦人的腰部砍去,這回婦人受傷現出了原形,果然是一隻老狐。眾愛非常高興,便提著老狐朝村子走回去。途中遇見一位老僧人,老僧人見老狐還沒有死,就勸眾愛養著老狐,並說:
「這老狐口中有一顆媚珠,你若能得到此珠,就能獲得天下人的喜愛。」
既然有這等好事,眾愛就接受了老僧人的建議,用繩子綁住了狐的四隻腳,再用一只大籠子罩住老狐,為牠療養了數日,老狐恢復到能吃東西了。老僧人就將一個窄口的小罐子埋入地中,將罐口與地面齊平,然後讓眾愛烤熟了兩大塊(註)豬肉放在小罐中。老狐愛吃肉,尤其這烤得香噴噴的豬肉,但肉在小罐中,老狐的尖嘴一點都咬不到,只能將嘴對著小罐子流口水過乾癮。等到烤肉涼了,再新烤二塊肉扔進去。如此這般,老狐的口水流個不停。等到罐中的烤肉堆得與罐口齊平時,老狐就吐出了一顆珠子後便死了。這顆珠子的形狀像圍棋的棋子,非常的圓而且表面潔淨,眾愛的母親將這顆珠子隨身佩戴,獲得夫君特別的敬愛,果然是顆名符其實的媚珠啊。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漚麻池」,將亞麻莖或黃麻浸漬於水中,利用細菌作用使麻的木質組織軟化以便打出纖維。
註:「胾」,音「字」,切成大塊的肉。
改編自 《廣異記》
原文:
《廣異記》.卷十.劉眾愛
唐劉全白說云: 其乳母子眾愛,少時,好夜中將網斷道,取野豬及狐狸等。全白莊在岐下。後一夕,眾於莊西數里下網,己伏網中,以伺其至。暗中聞物行聲,覘見一物,伏地窺網。因爾起立,變成緋裙婦人,行而違網。至愛前車側,忽捉一鼠食。愛連呵之,婦人忙遽入網,乃棒之致斃,而人形不改。愛反疑懼,恐或是人,因和網沒漚麻池中。夜還與父母議。及明,舉家欲潛逃去,愛竊云: 「寧有婦人食生鼠,此必狐耳。」 復往麻池視之,見婦人已活。因以大斧自腰後斲之,便成老狐。愛大喜,將還村中。 有老僧見狐未死,勸令養之,云: 「狐口中媚珠,若能得之,當為天下所愛。」 以繩縛狐四足,又以大籠罩其上,養數日,狐能食。僧用小罐口窄者,埋地中,令口與地齊,以兩胾豬肉,炙於罐中。狐愛炙而不能得,但以口囑罐,候炙冷,復下兩臠。狐涎沫久之,炙與罐滿,狐乃吐珠而死。珠狀如棋子,通圓而潔,愛母帶之,大為其夫所貴。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