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小小說 – 梅先
2024/05/18 04:48:13瀏覽358|回應0|推薦42


唐朝時,錢塘縣梅先,經常將做善事當成自己的事業,又喜歡念誦佛經,同時持續舉辦「生七齋」的儀式,鄰居鄉親們都稱呼梅先為居士。

 

到了唐玄宗李隆基天寶年間,梅先突然生了重病死去,但不久便又復活了。根據梅先自己講述死後的經歷:

 

梅先剛死的時候,被人帶領著與十幾名同樣剛死的人一同去謁見閻羅王閻羅王詢問梅先

 

「你在活著的時候經常做哪些事?」

 

梅先回答說:

 

「只有誦經念佛而已。」

 

閻羅王說:

 

「這樣很好。你能這樣做,冥冥之中自能累積福報,這一點是無法弄虛作假的。」

 

就命令左右呈上梅先的簿籍資料親自核對,看完後高興的說:

 

「你還不應該在此時死,現在就放你回去。你復活後還是要繼續原本行善積德的工作。」

 

梅先就向閻羅王再三拜謝。只是此時恰巧沒有陰差有空可以送梅先回去,梅先便暫時留在署衙中,旁聽接下來的審訊。就見閻羅王接著訊問一名錢塘縣的里正包直閻羅王問道:

 

「你為什麼要收取李平頭的錢,他並非你管轄之下的里民啊?」

 

包直說:

 

「小民包直身為眾里長的首領,人經常在縣衙內辦事兒,每天早出晚歸,實在不知道有收取李平頭的錢這一回事,還請傳喚我的兒子前來問清此事。」

 

閻羅王便下令發出公文,拘捕包直的兒子到案偵訊。

 

過了一會兒,有一名陰差前來找梅先,說奉閻羅王的命令要送梅先回去,梅先也就這樣還陽復活了

 

梅先對眾人說到包直的事時,包直的兒子還沒病沒痛、活得好好的,因此大家都等著看結果是真如梅先所說。五、六日後,包直的兒子果然得了急病,短短二日就死。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生七齋」,佛教傳統在人死後每七日須舉行辦一次法會,並須連續舉辦七次(即「做七」),藉以消除罪業、累積功德,以便依序通過十殿閻王秦廣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閻羅王變成王太山泰山平等王都市王、以及五道轉輪王)的考核,才能輪迴投胎。但完整的「做七」耗資頗大,非普通百姓所能負擔,故又有做「生七齋」的方式,即人在活著的時候,便於每月二時供養三寶、設十王像祈拜,如此,此人的功德則由善業童子奏上天曹地府並記錄在案,死後便得配生快樂之處,不須在「中陰身」滯留四十九日、不須親屬追補作齋(即前述的「做七」),能自然順利的通過十殿閻王考核。 但「生七齋」如果缺了一齋,就不但不能脫過「中陰身」,而且在通過十殿閻王考核時就會被扣押於相應的某一王處受苦一年。又因為此「七七齋」是生前所修,所以叫「預修生七齋」。

資料來源請網搜參考《佛說閻羅王授記四眾預修生七往生淨土經》,簡稱為《閻羅王授記經》,或稱《佛說預修十王生七經》。

 

:原文此處原是「須臾,有使者至,令送直還,遂活。」,但按前後文意,包直當時應該需要留在冥府等候與其子對質,故「令送還」疑應是「令送還」,待確認。

 

改編自 《廣異記》

 

原文:

 

《廣異記》.卷六.梅先

 

錢塘梅先恒以善事自業,好持佛經,兼造生七齋,鄰里呼為居士。天寶中,遇疾暴卒而活。自說初死,為人所領,與徒十餘輩見閻羅王。王問:

「君在生復有何業?」

先答曰:

「唯持經念佛而已。」

王曰:

「此善。君能行之,冥冥之福,不可虛耳。」

令檢先簿,喜曰:

「君尚未合死,今放卻生,宜崇本業也。」

再拜。會未有人送,留在署中。王復訊問,次至錢塘里正包直,問:

「何故取李平頭錢,不為屬戶?」

直曰:

「直為里長團頭,身常在縣,夜歸早出,實不知,乞追子問。」

王令出帖追直子。須臾,有使者至,令送直(先?)還,遂活。說其事時,其子甚無恙,眾人皆試之。後五六日,直子果病,即二日死矣。

 

( 休閒生活雜記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dhorse&aid=180405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