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2/27 05:03:41瀏覽1213|回應0|推薦62 | |
雲夢山(註)的山麓有幾戶住家形成的一個小村落,名叫「四夢村」,會有此名是因為當時村中有四個經常夢遊的人(註),一位是賣酒的老翁,第二位是村中的一名行為放蕩的婦人,第三位是村旁野寺中的僧人,第四位是放牛的牛郎。因為他們之間的奇怪的夢遊事件,所以這個村子便得了這個「四夢村」的稱呼。
先說說這賣酒老翁,有一天夜裡,老翁半夜起床後,就在爐灶中點火燃燒柴薪,然後將原本儲存過冬用的各種美味食物都烹煮了,又淘洗白米(註x2)煮了一大鍋香噴噴的飯、剝開酒甕上的泥封汲取其中美酒,嘗夜起,就灶燃束薪,取禦冬旨蓄盡烹之,溲白粲作炊,開泥甕取釀,一忙就忙了大半夜。酒菜都整治好了,老翁點亮了燈燭、大模大樣的坐著,開始胡吃海喝,不一會兒喝醉了也吃飽了,挺著吃得都鼓起來的肚腩大聲的唱起歌來。這下也將其他家人們都驚醒了,但家人們都知道這一定是老翁的夢遊症又犯了,因為傳說遇到夢遊的人不可以突然叫醒他,所以大家也不敢前去直接將老翁喚醒,乾脆翻了個身、拉過被子遮住耳朵,繼續去夢周公。
老翁吃完後,吹滅了燈燭就自個兒回房去睡了。第二天早晨起床後,自己見到掛在牆上的煙燻豬肘子(註),昨天剛殺好、今日打算作鴨肉羹的鴨子(註)之類的美味食材都沒了,地下則散落著吃剩的骨頭、菜渣,髒得一蹋糊塗,老翁就氣得破口大罵(註):
「是哪裡來的貪吃鬼偷吃了我的肉(註),連一塊肉部不給老頭我留下啊!」
此時正巧野寺僧人養的一條長毛花狗(註)搖著尾巴來到了老翁家,見地上還有沒掃乾淨的鴨羽毛,就叼著一片鴨羽毛走了。之後,老翁往野寺中上香拜拜,偶然間見到了花狗窩中的鴨毛,就懷疑是那僧人偷吃了自己家的肉,氣得又罵又打個不停。僧人卻始終隱忍著不回手也不辯解,旁人都以為是僧人的修行好,不願與老翁計較,因此都為僧人打抱不平。有人就問僧人:
「你為什麼如此膽怯呢(註)?」
僧人則笑著回答說:
「我知道我也曾經晚上起來夢遊燒飯作菜,所以又怎能確定偷吃老翁中東西的人不是我呢?」
----- 偶素分隔線 之 備註 -----
註:「雲夢山」,應該是指位於今河南省鶴壁市淇縣西部,衞輝市東部交界處,戰國時期鬼谷子的隱居地的雲夢山,又名青巖山。
註:「響夢」,辭意待查。
註x2:「溲」,音「搜」,此處指淘洗米的動作。 「白粲」,白米,也是粳米(蓬萊米)的別稱。又指漢代一種刑罰。令犯法的婦女擇挑白米,以供祭祀之用。
註:「 」,音義待查,應同「彘(音「志」)」,豬。「彘肩」,豬肘子,豬大腿和小腿之間的關節處,分為前肘和後肘。
註:「鴨臛」,「臛」音「或」,鴨肉羹。
註:「詈」,音「立」,罵、責罵。
註:「胾(「哉」字「口」換「肉」)」,音「字」,大臠(大塊的肉),泛指肉。動詞時指切肉。
註:「花龍」,從前齊地的人稱狗為地羊,但一般人又因為忌諱不敢說這個名稱,就用龍(原特指長毛狗)作為替代,如白狗就叫做白龍、黑狗就叫做烏龍。見《詩經.召南.野有死麕》: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懷春,吉士誘之。林有樸樕,野有死鹿。白茅純束,有女如玉。舒而脫脫兮!無感我帨兮!無使尨也吠! 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獸‧狗》: 網頁網址:https://ctext.org/library.pl?if=gb&file=53291&page=59 【釋名】犬(《說文》)、地羊。 時珍曰︰ 狗,叩也。吠聲有節,如叩物也。 或云為物苟且,故謂之狗,韓非云「蠅營狗苟」是矣。卷尾有懸蹄者為犬,犬字象形,故孔子曰「視犬字如畫狗」。 齊人名地羊。俗又諱之以龍,稱狗有烏龍、白龍之號。 許氏《說文》云︰多毛曰龎(音旁),長喙曰獫(音斂),短喙曰猲(音歇),去勢曰猗,高四尺曰熬,狂犬曰狾(音折(至))。生一子曰〔左犬右豪〕(音奇(豪)),二子曰獅,三子曰〔左犬右從〕。
註:「畏葸」,「葸」音「喜」,畏懼,害怕。
----- 待續 -----
改編自 《夜雨秋燈續錄》
原文:
《夜雨秋燈續錄》.卷八.四夢村
雲夢山麓有煙火數家曰「四夢村」,緣其時有善作響夢者四,其一賣漿翁,其二里之蕩婦,其三野寺僧,其四牧豎子也。 翁嘗夜起,就灶燃束薪,取禦冬旨蓄盡烹之,溲白粲作炊,開泥甕取釀,勞勞半夜。已而明燈高坐,雄啖豪飲,醉且飽,鼓腹高歌。家人知翁在黑甜中作用,不敢驚詫,仍酣眠。食已,復掩燈就寢。晨起自視,壁上舊懸 (彘)肩、鴨臛之屬一空,地下肴核狼藉,乃痛詈: 「是何處饕餮兒偷嚼吾脯胾,即不為爾翁留一臠耶!」 適野寺僧有花龍搖尾來翁家,銜地下鴨羽去,翁隅詣廟見之,即疑僧作竊,詈毆不已。僧飲忍,不敢與翁辯,人咸不平,問僧: 「何畏葸之甚?」 僧笑云: 「某亦嘗夜起作饌,安知啖翁家物者非某也耶?」 ……
|
|
( 休閒生活|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