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新手父母輕鬆快速搞定哭鬧寶寶 法寶大公開!
2018/09/10 10:17:45瀏覽6708|回應0|推薦1

開始使用「安定抱法」吧!

到底「安定抱法」是什麼呢?首先媽媽需要掌握「了解寶寶的身體與心理」︑「優先考慮寶寶的感覺是否舒適」這些最重要的原則。
讓寶寶立刻停止哭泣的好方法
只要一使用「安定抱法」,上一秒鐘都還在哇哇大哭的寶寶馬上就不哭了,有時候寶寶還會因此香甜地入睡呢!同時,因為哭鬧不停的寶寶而煩惱不已的媽媽,也能夠因此更加享受和寶寶之間的溝通與互動。
什麼是「安定抱法」呢?
請記住,擁抱的主角是寶寶,所以「安定抱法」就是一種會讓寶寶感覺舒服、安心的姿勢。使用「安定抱法」的時候,寶寶會產生「可以將自己的生命交托給這個人」的感覺,媽媽也會出現「正溫柔地懷抱著寶寶的生命」這樣的心情。

寶寶自己會蜷曲起來
其實「安定抱法」並不是特地要將寶寶調整為蜷曲姿勢的一種抱法,而是使用這個抱法的時候,寶寶的身體很自然地就會蜷縮起來。因為寶寶知道什麼姿勢會讓自己感覺最舒服,所以一旦變換成安心放鬆的姿勢時,自然而然就會將身體蜷曲起來。因此,我們使用安定抱法,只是單純地幫助寶寶可以自己達到這樣的狀態而已。
不要怕寶寶哭
對待寶寶的時候,不管是客氣謙虛、門面排場、替人著想、社交辭令等等這些成人的規則完全都是不適用的。因此我們也就可以知道,寶寶並不是為了要讓媽媽困擾才哭個不停,就算寶寶如此喜歡媽媽,也無法因為顧慮媽媽而不哭鬧。「不知道為什麼覺得心情不好、肚子餓了、身體狀況不好、尿布濕了不舒服、不知道為何感到寂寞……」,在這些情況下寶寶為了傳達自己的心情,所以才會拚命地大哭。正因為如此,媽媽不需要害怕寶寶哭泣,對寶寶而言,比起讓他不哭鬧的方法,媽媽想要理解寶寶為什麼哭的態度才是更重要的。
和寶寶用「心」對話吧!
寶寶並非使用話語,而是透過表情、哭泣的方式、臉部表情、皮膚的顏色等方法來向媽媽傳達各種訊息。舉例來說,當寶寶緊張的時候,身體會變得僵硬;放鬆的時候,身體則會變得柔軟。另外,寶寶哭泣的聲音也不只有一種,對吧?試著更加用心地觀察寶寶、回應寶寶心底的聲音吧!
愛的心意比技巧更加重要
比起抱寶寶的技巧,「讓寶寶被愛圍繞」這樣的心意更加重要。「安定抱法」並不只是「抱著寶寶」而已,而是注視著寶寶、照顧寶寶,溫柔地撫觸寶寶的肌膚、靠近寶寶的臉、拉著寶寶的小手……等等,這些全部都是「安定抱法」的其中一部份。所謂的「安定抱法」,其實就是用心去理解寶寶的一種方式。
最能讓寶寶感覺舒服的WM型姿勢

抱著寶寶︑照顧寶寶的時候,請記得時常留意是否讓寶寶處於一個舒服︑安全的姿勢。讓寶寶雙腳打開︑呈現M字型開展,而背部的形狀要像在寫日文平假名的「も」,就是掌握這個姿勢的重點。讓寶寶可以自然地舒展開來的姿勢,就是雙手呈現W字型、胯下和雙腳呈現M字型的WM型姿勢。尤其雙腳的「M字型開展」是相當重要的原則,勉強去拉扯或夾緊寶寶的雙腳等動作,都是讓髖關節脫臼的主要原因。特別在出生後一年之內的這段期間,記得要讓寶寶保持在不會讓髖關節產生負擔的M字型開展姿勢。
讓寶寶的雙腳呈現「M字型開展」
寶寶的姿勢,會隨著成長的過程而逐漸變化。在媽媽肚子裡的胎兒,背部會蜷曲成C字型曲線;生下來之後寶寶的脊椎骨,就像是在寫平假名的「も」字一樣的形狀;從開始學步起到進入學齡期的這段期間,背脊骨則會漸漸地長成跟大人一樣的S型曲線。至於腳的形狀也會改變,嬰兒時期,寶寶的腳是O字型,到了幼兒時期,會變成X字型,進到學齡期就會變為筆直的形狀了。就如同上述提到的,孩子的成長過程具有階段性,因此,寶寶的脊椎骨並不是突然之間就變為S字型︑而雙腳一開始也不是筆直的。一旦在成長過程用了不對的姿勢,就會導致骨盆周圍或脊椎骨扭曲變形。

對寶寶來說,最安全且舒適的姿勢就是「WM」型姿勢了。以這個姿勢作為基準,不管是對於抱寶寶︑哺乳或是換尿布等照顧寶寶的工作來說都非常重要。特別要留心雙腳必須呈現M字型開展的這個重點,因為寶寶的腳只要呈現筆直的狀態,就會容易造成髖關節脫臼的問題,一定要特別注意。

使用錯誤的姿勢來抱寶寶或進行各種照護行為都是危險的,寶寶會因為髖關節快要脫臼的不協調感而覺得不安,而因此開始哭泣或出現身體往後仰的動作。嬰幼兒時期,是寶寶骨骼︑肌肉︑大腦的各項機能都在迅速發展的重要時期,使用「安定抱法」的話,會讓寶寶的脊椎骨呈現圓弧狀並讓雙腳保持M字型開展,就不會阻礙寶寶的成長了。
 

什麼是髖關節脫臼?
指大腿根部所在的髖關節分離的疾病,多半是因為嬰幼兒時期的姿勢不良所引發的。
當心寶寶的「髖關節脫臼」問題
髖關節的骨頭移位,這樣的狀態就稱做是「髖關節脫臼」;而骨頭偏離原位、不
穩定固著於該有位置的狀態稱為「髖關節半脫臼」;髖關節發育狀況不好(髖臼骨未完全形成)則稱為「髖關節髖臼骨發育不良」。
雖然髖關節脫臼有先天和後天的分別,但幾乎都是後天造成的為主。因為跟歐美
人比起來,我們亞洲人包覆著髖關節的髖臼骨本來就比較淺,所以更容易發生髖關節脫臼的問題。而且起因多半都是˙在嬰幼兒時期就埋下的種子,而造成日後出現脫臼的病症。此外,比起男孩,此種病症更好發於女孩身上。爸爸媽媽若看到寶寶出現以下的症狀,就要懷疑有可能是髖關節脫臼了:
由於這類問題不會有疼痛感,因為沒有留意而造成嚴重問題的案例並不少。而這
類情況發生時會出現下列的症狀:
●髖關節活動困難  ●髖關節有疼痛問題  ●行走困難  ●無法蹲下  ●雙腿長度不一  ●腰痛或是椎間盤突出  ●坐骨神經痛  ●髖關節變形
要解決髖關節脫臼問題,能夠在嬰幼兒健檢的時候早期發現是最好的。
只要感覺寶寶「可能」有這樣的問題,就要儘早去小兒科或整形外科就診。
●兩邊的膝蓋高度不一樣(脫臼的那隻腳的膝蓋高度會比較低)。
●雙腿的長度不一樣(脫臼的那隻腳會比較短)。
●雙腿張開困難,或者是張開雙腿的時候會出現「喀」的聲響。
●兩側大腿的內側皮膚皺褶不對稱。
●寶寶起步走路較晚,或是會拖著腳走路。

有了這一本,爸爸媽媽從此可以優雅育兒!每個新手父母可能遇到的育兒難題,這本書一次解答。面對哭鬧不止的寶寶,安定抱法馬上搞定。常見的抱寶寶姿勢,容易造成髖關節脫臼。各種姿勢的寶寶抱法,可以應付各種情況。營造一個安定睡舖,讓寶寶可以立馬入睡。

( 休閒生活美妝保養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eading&aid=115250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