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4/24 23:39:33瀏覽12641|回應21|推薦47 | |
4/23/2009 結婚禮金的紅包是對新人的祝福,區區一點禮金讓新人在成家的路上走的平順一些,它有著家族長輩的厚愛、至親好友的情誼、當然也免不了有些禮尚往來的人情在內。 最近一則因結婚禮金紅包而告上法庭的新聞讓我想起多年前的往事。 在台灣大家都送禮金,其實這是最實際也對新人幫助最大的禮。到美國後發現西方人傳統上是送禮物,但很有可能會拿到三台烤麵包機、五個咖啡壺之類的情形;於是後來就有register的習慣,新人到喜歡的店家登錄他們想要的禮物,由親友認購;近年受了東方人的影響,禮金和禮卡(Visa Gift Card)也越來越常見了。附帶一點,傳統上婚禮的費用完全是女方家長負擔。 N年前我和Mikimoto桑要步入禮堂之前,他很體貼地提出「西皮中骨」的建議,就是採西式婚禮的習俗,如丟捧花、切蛋糕、something old, something new, something borrowed, something blue等等的那一套,但是婚禮費用完全由他負責。 大概因為我們都是亞裔,客人多半都遵循東方禮俗,婚禮上收到的禮金禮卡多於禮物,可是,其中有一份禮物讓我驚訝不已、不知所措、訥悶錯愕不解了好多年。 送禮者是三個月後也將步入禮堂的K先生和K小姐。K小姐來自亞洲金融世家,大學時與白人同學K先生相戀,多年來富家女與貧家男的愛情一直得不到家中的祝福,家中長輩認為一個白人電腦程式設計師配不上栽培多年、琴棋書畫各項才藝兼備、亭亭玉立的女兒。拖了多年眼看女兒年紀也不小了,才勉強答應這門婚事。K小姐爲了不讓父母說嘴,而且還要顧及父母的社經地位等等面子問題,數萬美元的婚禮費用都讓當時仍是小程式設計師的K先生一人擔了。星級旅館的豪華排場、奉茶儀式、open bar、來回交通費用等,而且不用負擔一毛錢,讓K小姐的父母面子裡子都有了。好一個「西皮中骨」如是用! 婚禮的禮金怎麼包?禮物怎麼選?我們並非豪門巨賈或政商名流,送不出也收不下七位數字的禮金。可是社會上約定俗成心照不宣的「禮數」是以不增加新人的負擔為原則,如果婚禮的費用在每人40元美金左右,兩位客人出席的話,包個100元上下的禮金或禮物算是合情合理,財力雄厚的人或交情不同者則不受此限,這種「基本禮貌」無關族裔或文化背景是放諸四海皆準的。 可是當我打開K先生小姐送的禮物時,真是驚訝地說不出話來,$19.99,我愣了一下以為自己眼花,少看一個零是嗎?小數點點錯了嗎?翻一翻盒子是不是還有夾著禮金或禮物卡沒看到?Nope! Zero!! Nada!!! K先生小姐此舉真是讓人摸不著頭緒也猜不出用意。她是按照哪一國的習俗?她結婚時就來中式規矩,她送禮時就來西式禮俗?其他白人或非白人朋友們所送的禮金或禮物都是如上述所提的「約定俗成」的法則,這又怎麼說呢?我完全無所依循也不懂她的邏輯。 於是我只好照著K小姐的遊戲規則來玩,花了我一番功夫找了一個類似價位的禮物(我還加碼了50%),三個月後回贈給K先生小姐的婚禮。希望從此你走你的陽關道,謝謝,不用再聯絡了。 敦厚的Mikimoto桑和K先生的情誼倒是沒有因此而改變,一如婚前的習慣,兩人偶爾見面吃個午飯,聊他們男人的話題、或八卦哪家公司又外包去印度了云云。終於有一次,我再也按捺不住好奇心,要他問個清楚究竟怎麼回事。K的回答是:他不知道他老婆送了些什麼,他只記得那個月他們有三個婚禮要去。 認識我們的朋友們都十分清楚。我和Mikimoto桑都絕非小氣之人,Mikimoto桑甚至希望我早日忘卻這個疙瘩。朋友之間的相交,有必要這樣銖緇必較嗎?而我,計較的不是禮金,也不是公不公平的禮尚往來而已。我在乎的是那份用心,$19.99的禮物(而且標籤沒有撕掉),讓我看見自己的不被重視,因而小小的傷了心,也留下了一個不好的記憶。 後來,我諮詢了好幾位美國友人有關K小姐的行為,得到的答案如下:
結論:
|
|
( 心情隨筆|雜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