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7/10/15 01:50:42瀏覽1454|回應0|推薦9 | |
相隔六年,TELARC在1994推出艾瑞克‧康澤爾指揮辛辛那提大眾管弦樂團錄製的「奇幻歷險記(THE GREAT FANTASY ADVENTURE)」後,又在2000年錄製了「超賣座發燒電影院(MEGA MOVIES)」,兩片有很多神似之處:都以電影配樂為主要詮釋對象、都有以特效錄製的曲目,當然,也都宣稱聽特效曲目時要把音量調整好,以免「損壞設備」。 兩這片CD到我手上的時間相隔十年,儘管從錄製的時間上面來看,兩者的差距並不這麼大,但我們來回想一下1996年和2000年的背景:1996年時電腦特校才剛起步不久,但到了2000年時,經過「星際大戰首部曲」等電影的推波助瀾,電影特效不論從影像或者音效,都已經普遍的被運用,技術也成熟許多。 「奇幻歷險記」共收錄21首曲子,其中有5首標示「數位特效處理」;而「發燒電影院」一共收錄22首曲子,其中6首標示為「數位特效處理」。 我不得不說,就特效處理的曲目來說,「發燒電影院」的確厲害很多,最明顯的兩個比較,是奇幻歷險記的「俠盜王子羅賓漢之射箭」vs.「星際大戰首部曲之賽車」,兩者都是著重在物體迅速移動時的動態音效,前者老實說,以我的設備(可能是有點爛啦)很難聽出射來的箭是從左從右還是從中間飛來;但在聽首部曲的賽車時,同樣的設備,卻能明確感受到呼嘯而過的賽車迎面而來、絕塵而去的感覺;引擎的低頻聲,讓我的Monitor Audio Monitor7MK2喇叭的低音喇叭,震動得像是搖珍珠奶茶的晃動機,當場就有點後悔把Bass開到最大。好在Monitor7MK2通過考驗,沒有破音。 第二個比較是奇幻歷險記的「侏羅紀的午餐」vs.發燒電影院的「酷斯拉在紐約」,兩者都以數問音效模擬動物所發生的極低音頻。記得多年前聽到奇幻歷險記的恐龍嘶吼,感到非常震撼,但和酷斯拉的特效相比,前者明顯居了下風。除了低頻可能不相上下外,在聲音的層次感和模擬生物的擬真上,後者都勝出一大籌。 但這是不是代表「發燒電影院」勝過「奇幻歷險記」? 我認為不然。 除了特效曲目外,音樂本身當然很重要,甚至比特效曲目還重要。在「奇幻歷險記」所選的曲目裡,包括「陰間大法師」、「無底洞」、「2001太空漫遊」、「獵殺紅色十月」等,康澤爾指揮的辛辛那提大眾管弦樂團詮釋起來,氣勢都比原版電影帶高出許多,甚至星際大戰的主題音樂,「奇幻歷險記」也比原來的版本更具震撼效果。 但到了「發燒電影院」,裡面有五段曲目我手邊有配樂原曲,包括絕地任務(The Rock)、巨猩喬揚(Mighty Joe Young)、鐵面特警隊(L.A. Confidential)、X檔案(The X-Files)和鐵達尼號(Titanic)。我必須說,普遍來說,康澤爾的詮釋不如原版原聲帶。 就以「鐵面特警隊」來說,儘管康澤爾詮釋得很流暢,但卻讓原本帶著懸疑、黑色氣息的爵士配樂,變成了「交響版」;又如「絕地任務」,我乍聽之下第一個反應,竟是「這是康澤爾嗎?」因為說氣勢沒氣勢,說生動沒生動,和原曲的差距甚大。 我想會有這樣的結果,原因有二:第一是奇幻歷險記選的曲目裡,有很多是老片,從錄音品質來說,重新演奏、錄製的效果當然都比老片好;但到了「發燒電影院」的時代,老片差不多都被康澤爾玩光了,新片本身也已經使用大量的特效錄製,相比之下,就沒有優勢了。 其次是康澤爾可能企圖除了讓他詮釋的音樂比原版更有氣勢外,也能增加其他自己的風格,比如說味道完全不同的「鐵面特警隊」--儘管我認為他這方面的努力,並不完全成功。 最後附帶一提,我不是專業的發燒友,很多看法只是管見,若有不同意見,歡迎批評指正。 圖:奇幻歷險記(右)與「發燒電影院」(左) |
|
( 休閒生活|音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