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2006/05/10 00:35:23瀏覽1126|回應3|推薦10 | |
杜正勝教育部長說了:「教科書不是聖經」(http://epaper.edu.tw/DU/),這一點大體上沒人會反對,問題是大官沒講出「不是聖經,而是什麼」來。跟杜部長實說了吧:教科書是「敲門磚」,是老祖宗從科舉時代累世流傳下的功名墊腳石。它不如聖經那麼道德神聖,卻是這般具體實際,關乎一個孩子未來要走的方向。 對國小的學生跟家長來說,教科書的實質重量跟無形壓力絕不會超越國中及高中的。即使,這三個階段的教科書都是一綱多本,也沒見幾個小學生像許多國中生和高中生那麼汲汲於融會多本、貫通一綱。相信,貴為內閣大臣的杜部長,除了平日批批公文、公餘閱讀“課外讀物”、閒來爬爬部落格之外,抽空瀏覽一下坊間高中、國中、國小參考書的編排及文理補習班的文宣,應該很容易了解到這一點! 對國中生及高中生來說,一綱多本及其衍生出來的課後補習,已然是生活中不可承受之重。平日在週末裡,學生馱個大背包苦其心志地勤上補習班者所在多有,家長想勞其筋骨讓他們偷得浮生半日閒,公園打打球、郊外踏踏青,都算是奢侈的享受了。一綱多本並沒有減輕之前一綱獨本 -「部編本」加諸國中及高中學生的壓力,反倒是殊途同歸後來居上。真要讓他們放下心來看看課外書,每回段考結束後的一、兩週及寒暑假是比較可以“期待”的。當然,這也包括了需要完成學校規定在寒暑假作業裡的一些“課外”閱讀心得報告。總之,杜部長想教背負升學“十字架”壓力的青春期孩子們騰出時間來,從課本延伸做更廣泛的閱讀,不只在學生眼中是勉其難為,在家長心裡也是勉其為難! 閱讀,應該是從小開始培養的一種興趣。大部份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由喜歡聽到喜歡讀,家長扮演著最直接最重要的導引角色,這段期間,如果為人父母的不肯稍微用點心力,那麼,後面只能看小孩子自己的個性和機緣了。所以,家長們能把握時機做的,就是在孩子們活剝生吞、“耗”首窮經國、高中教科書之前,讓其養成自動自發樂於“悅”讀群書的好習慣,才有較大的可能希冀其延伸閱讀,否則也只是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罷了。 我們不清楚在杜正勝部長的求學過程中,是把教科書當成聖經熟讀再三呢?還是如其所說的把課文當散文、短篇,然後再從課本來延伸,做更廣泛的閱讀?若是前者,吾人就有理由相信,杜部長確實如其所說的,也被斲喪了創作力,委實並非國家培養出來的優秀人才,那麼,由其職掌百年樹人的教育部,真是勉為其難了!若是後者,卻又讓人懷疑杜部長的視野真是如此自然地寬廣?其國語文能力真是如此自然地高強?而其諸多行誼舉止真是人格心理發育健全的表現了?竊以為,大家不需要廣泛閱讀課外書籍,多少也能看出這一點吧?! 〔後記〕小子稟帖上書老杜部落格,只見杜門卻掃,排擯正色直諫,准擬勝殘去殺,奈其遜遁求免!小子銳意愈挫愈勇,老杜休怪不堪其擾!
|
|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