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06 15:04:57瀏覽518|回應6|推薦25 | |
已四天未抒寫心得,並非未修練或未有心得,只因並不是常有抒寫的方便。不是沒帶本子,就是兵馬倥傯。 但這四天的修練主軸,正是常感盲然茫然之處。也就是說,關於人間世事的虛幻且造作,固已深有所悟,但對於光明、喜樂、平安的想像,則未免貧乏。寸心自知,這會讓人批判力十足,卻少建設;而在批判中過於犀利,亦將顯得缺乏體諒與悲憫。事實上,批判一直是學者該有既有的習性。研究工作總得持守距離,在故示客觀中力圖自圓其說且言之鑿鑿。ACIM 的修練卻終非研究,而是一種修行、一種實踐。實踐者講究實際經驗,重視的是參與其間的神入與證悟。而這,當然有別於講究冷眼旁觀的研究。 J 雖顯然不排拒理性思辨,卻常邀吾逼近理性思辨的水窮處,邀吾正視自己各種心理防衛機制所構成的障礙……於是深深意會到,批判之心常出於 ego 的驕矜 (grandiosity)。驕矜則不免對上卑抑。兩者反正係出同源,乃有種種情緒的跌宕起伏。若對光明、喜樂、平安無所體驗,則就算能以驕矜卑抑為戒,修練一事終難持久。 J 因而以 Lesson 100-102 此數課,央求吾真正體驗所謂的喜樂平安。其方程式很清楚:
這個方程式,似乎回答了前課 Lesson 99 所勾起的老疑問。數年前展讀 Lesson 99,讀到「罪苦世界,與上主無關」之言,即留下眉批,透露了悵然若失的心情。若沒個上主好怪罪,從此既無法怨天尤人,該如何面對這個以身體經驗為基礎的罪苦世界?尤其,該如何看待這個顯然流徙世間且不斷招來鮮明情緒經驗的身體?如今藉著 100-102 這幾課,J 彷彿洞悉吾心事似地,以如此的方程式款款給了回答。喔!不用說,方程式一套用上去,「長恨此身非我有」如我者從此要參的無非是這個:經由寬恕,尋覓喜樂平安--而且,外加一個毫不含糊的告誡:這是自己的天職,無從旁貸……。 說得容易,每日具體生活情境中的修為可不簡單。尤其ACIM 的修練,從來不是閉門造車即可蹴及。平時暗自遵循 J 的指引,感覺上確能銳化心田、培養習性。但真正的檢驗,則往往在周遭人事的互動因應中。其中親密關係,則尤其能碰觸最敏感的痛處。好笑又好氣的是,往往是為了些再瑣碎不過的芝麻小事……。最要命的是,芝麻小事通常是不值一提,但也最是透亮的明鏡。提筆抒寫的此際,心頭不覺浮起今天在家中與老伴之間的又一「盛況」。 奇的是,修練 ACIM 手冊迄今數月餘,不算不認真,但每當芝麻綠豆事又吹起一池春水,跳腳起來的當下,可完全沒想到 ACIM 的提示。只當過後猛然驚覺,這才啞然失笑。 其實這些天,Lesson 100-101 都點出,痛苦和罪愆並不真,自非上主旨意。反之,喜樂平安才是上主對吾旨意。吾堅持痛苦和罪愆,應是自願受誘惑使然(我的體會也)。那兩課能引出這點體悟,也算值得。但我對於喜樂平安,仍茫茫了了。 Lesson 102 說吾與上蒼同願,吾願幸福平安喜樂,滿課的這個那個,然此時最令我動容的卻是「歇息」 (rest) 。J 說,每個小時前五分鐘排除俗務潛心冥思,即是歇息。對照於每天忙著備課、閱讀,忙著精進求知而不可開交如我,「歇息」一詞,或說 restfulness 一詞,何其甘飴!然而即使如此,學期中的修練也一搭沒一搭,更別說在家人互動當下,即能自然滋生 ACIM 的心態思維。 如此習性,誠然尚待改造。不過也沒什麼好洩氣的。勉力奮鬥和渴求歇息 (to struggle and to rest),本就是二元世界中的有情生命必然不斷重蹈的循環。先擱置不管可也。自知當前最重要的關鍵是:有關所謂「光明喜樂平安」的經驗。 嗯… 這可非一廂情願或自以為是所能搞定。老實修行要緊。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