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婦女貞節問題--資料
2007/12/10 18:16:36瀏覽715|回應0|推薦4

一、貞節的觀念

1)易經開始與婦女發生關係

如:「家人利女貞。」

                                           易經第三十七卦  巽上離下

家人:利女貞。
譯文:

家人卦風自火出,風助火勢,一家之人,家庭親友,友人同輩,朋友,自己人,同道,團聚於內。風馳電掣。風散火易熄。喜慶,文明,和樂富有之家。明家內之道,利家內之人,利於女人守持正道。

 

箴言:齊家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帶領家人,和睦有禮,修身盡責

 

 

2)秦統一以後曾用法律勸導貞節

 

3)漢宣帝時代是歷史上第一次褒獎貞婦順女

 

4)東漢中興以後,朝廷表揚節義,態度較前更積極

 

5)由漢唐時期兩性關係可知,儘管朝廷不斷提倡,民間影響還不普遍,士夫之家守之亦不嚴

 

6)宋代程伊川、朱熹雖倡導貞節觀念,但普遍影響社會,仍在元、明以後

 

7)元朝已有寡婦因乳疾寧死不治,和七妾殉夫等故事流傳

 

8)朱元璋取得天下後,提倡貞節不遺餘力,洪武元年即下令:「民間寡婦,三十以前夫亡守制,五十以後不改節者,旌表門閭,除免本家差役。」

 

 

二、史書記載

1)二十四史中的婦女,連〈列女傳〉及其他傳中所附及者,《元史》以上,沒有超過六十人的紀錄

2)其中《宋史》最多,也只五十五人

3)《唐書》五十四人

4)而《元史》已多達一八七人

5)到了清人修《明史》時,所發現的〈節烈傳〉記竟「不下萬餘人」,結果《明史》作者,只好選擇其中較著名的,共記下三O八人

 

 

三、節婦增加原因

1)和人口的增加有點關係(保持質疑態度)

2)主要還是因為朝廷獎勵,社會輿論鼓勵,於是夫勉其婦,母教其女,遂成普遍風習的結果

 

 

四、影響

貞節已不只是單純的情操或禮教問題,簡直成了一種社會宗教

1)丈夫死了,妻子要守節

2)訂過親的女孩子,不幸未婚夫去世,也要守寡,就是所謂「望門寡」

3)女子的體膚如被陌生男子窺看,或是被人調戲,都可能要以死明節

 

 

五、反省

*根本原因

1)傳統中國婦女生活所以如此悲慘,地位如此卑微,一方面是因禮教是以男子為中心而制定的,因此對男性的保障多,對女性的保障少

2)傳統又因過分重視嗣續瀪衍,所以禮教允許婦人因無子而被棄

3)女子因色衰愛弛而被棄,或因男子富貴而再娶,禮教雖未鼓勵,但也未加禁止

4)女子經濟無法獨立,為了生存,只好依附男人

 

※梁啟超說:「女子…惟其不能自養而待養於他人也,故男子以犬馬奴隸畜之,於是婦人極苦。」這正說出影響婦女生活和地位的首要原因

 

 

*解放

到了近代,禮教對社會的控制逐漸鬆弛、萎縮,女子也漸漸獲得了經濟獨立的機會,由於這兩個社會條件成熟,女性才能從數千年的束縛中解放出來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90682&aid=14427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