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14 22:50:01瀏覽2065|回應0|推薦32 | |
唐君毅先生 一、生平 •唐君毅(1909年1月17日-1978年2月2日),四川宜賓人。 •現代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 •師從熊十力、方東美、梁漱溟等,是新儒家學派的代表人物。
•十二歲半入重慶聯合中學求學,開始對宋明理學產生興趣。 •1925年先後入北平中俄大學、北京大學。 •1926年轉往南京國立中央大學(1949年在大陸易名南京大學,1962年在台復校)哲學系。 •1932年畢業後返回四川任教中學。 •1937年受聘於華西大學。 •1940年返回母校南京中央大學任講師,自此獻身教育及學術界。 •1949年遷居香港,與錢穆、張丕介等人創辦亞洲文商學院(即亞洲文商專科夜校,1950年更名新亞書院,1963年成為香港中文大學成員學院),兼任教務長及哲學系系主任等職。 •1957年,應美國國務院所邀,赴洋講學。 •1958年,與徐復觀、張君勱、牟宗三發表《為中國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 •1963年,新亞書院與崇基學院、聯合書院合組成香港中文大學,出任新亞書院哲學系講座教授,至1974年退休。 •1975年,任台灣大學哲學系客座教授。 •1978年於香港病逝,享年69歲。
二、事蹟和貢獻 •唐君毅一生以闡釋儒家學說的合理性及其思想價值為己任,特別是立根於現在觀點,指出儒家思想對現代中國的意義。
•從唐君毅的著作與主張可以發現,其中尤其著重中國文化中的人文主義以及道德自我的自立,影響中外思想非常深遠。 •唐君毅十分重視青年在中國文化方面的培育,抗戰期間,他歷任四川、華西、中央等大學教授,後任無錫江南大學教務長。
•1949年,他南下香港,與張丕介、錢穆等學者創辦新亞書院(後與崇基書院、聯合書院合併為香港中文大學),以繼承宋代書院講學的傳統,弘揚中國學術文化為辦學宗旨。
三、著作 •《心物與人生》(1953年) 肯定「道德自我」或「心靈超越」,再述說心與物和生命的關係 •《中國文化之精神價值》(1953年) 反省與疏論中國文化上的問題,以顯示中國文化的精神和價值所在 •《中國哲學原論》之《導論篇》、《原道篇》(1956-1975年) 分「導論」、「原性」、「原道」、「原教」四篇: (1)導論:「理」的六種不同涵義,即文理、名理、空理、性理、 事理、物理 (2)原性:「人性」問題 (3)原道:「道」的觀念 (4)原教:原道篇的續篇 •《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1958年) 說明人類各種不同的文化活動皆是以「道德理性」為依據,且是「道德自我」的表現 •《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1958年) 反省中國傳統上人文精神的發展情形,以及中國人的文化理想 •《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1977年) 綜合一生學問所成之巨作
四、思想分期 •30歲前後 藉由分辨、比較、探討來肯定自然的天道觀為中心之觀念 •30歲以後 對人之道德生活的反省,肯定「道德自我」或人的「仁心本性」乃為學問的本 源所在
五、資料來源 •唐君毅 •李杜(1989)《唐君毅先生的哲學》(台北:臺灣學生書局) 李杜(1930年-2006年10月29日),字若棠,中國廣東茂名人,哲學學者,唐君毅之弟子。畢業於香港新亞書院之新亞研究所,之後留學於美國,在南伊利諾大學獲得哲學博士。1995年任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主任,2006年10月29日病逝於香港,享年七十七歲。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